跳至內容

王道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道乾(1921年—1993年),浙江紹興人,中國翻譯家(法譯中), 1945年畢業於昆明中法大學法國文學系,獲學士學位。1947年赴法國公費留學,在巴黎索邦大學文學院攻讀法國文學,1949年10月回國。1950年在華東文化部工作。1954年任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文藝月報》編委等職。曾經當選為全國文藝界代表大會代表。1961―1966年在上海作家協會文學研究所工作。「文革」期間派往出版幹校參加《世界史》翻譯工作。1979―1993年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研究生導師,《外國文學報道》雜誌主編,社科院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委,1991年獲學術突出貢獻國家特殊津貼。他譯作法國文學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作品《情人》,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評價。[1]

  王道乾先生還擔任過以下職務:國家社科基金會外國文學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二十世紀歐美文論叢書》編委;《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書》編委;上海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上海美學研究會顧問;上海師範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辭海・文藝理論、現代文學部分》主要編寫者之一;《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部分條目撰寫人。 

  以翻譯法國女作家杜拉斯的《情人》而蜚聲海內外的翻譯家王道乾先生,在中國創造了一個文壇神話:他在漢語世界裡創造了「另一個瑪格麗特・杜拉斯」。從他的筆下誕生出的一系列杜拉斯作品,如:《琴聲如訴》、《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後》、《廣場》、《埃米莉・L》、《洛爾・瓦・斯泰因的迷狂》、《物質生活》等,影響了中國一代年輕作家的創作,有相當一批如今馳騁文壇的作家從中獲益良多。由此在中國翻譯界產生了一個「《情人》現象」,也就是一個作家如何在另一種語境中最充分、貼切地演繹和表達?這是文壇頗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現象。

   中國已故作家王小波,對王道乾的譯筆推崇備至。他在《我的師承》一文中説:

王小波在文中提及的查先生,即中國內地著名詩人、「九葉派」代表人物查良錚(1918年-1977年)。[2]

參考文獻

  1. ^ 中國圖書對外推廣網,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新聞出版署主辦[永久失效連結]
  2. ^ 知见录/学外语\胡一峰.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