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忠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忠誠
性別
出生(1925-12-20)1925年12月20日
 中華民國山東省煙臺
逝世2012年9月30日(2012歲—09—30)(8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北京醫院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程度
職業
  •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
  • 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
獎項

王忠誠(1925年12月20日—2012年9月30日),男,山東煙臺人,中國神經外科專家,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2009年1月9日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生平

1925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一個貧困的家庭。在煙臺一中畢業後,考入了當年北平著名的教會學校匯文中學。高中時曾因家中生活困難,中斷一年,最終以全優成績畢業,並同時考上了幾所名牌大學。但他選擇了當年不收學費的北平醫學院醫學系就讀。

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王忠誠被分配在天津總醫院外科任住院醫生。1951年他作為一組組長參加中朝邊境醫療隊,搶救志願軍,但對腦傷束手無策。從那時起,他立志學習神經外科

1952年,正好中央衛生部在天津籌建神經外科,王忠誠從師趙以成教授(當時天津總醫院神經科主任,曾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科研究所潘非爾教授手下學習神經外科),開始了他從事神經外科臨床研究的旅程。1958年王忠誠被調往北京同仁醫院

1960年王忠誠又在北京宣武醫院組建了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1965年第一次做了功能神經外科治療帕金森氏綜合徵的手術,取得良好療效。1966年以後王忠誠不顧「文化大革命」對他精神上造成的創傷,開始了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和腦血管病的研究。

70年代,王忠誠又成功地在國內第一次利用顯微外科手術的新方法完全切除垂體腺瘤,而保留正常垂體功能,1977年第一例「枕下動脈—小腦後下動脈吻合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成功,為中國應用顯微外科治療腦血管病進一步奠定了基礎。他的臨床研究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級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80年代,為了滿足神經外科發展和提高的需要,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王忠誠又領導建立了更大規模的以神經外科為中心的綜合性醫院——天壇醫院,僅神外床位數就有300餘張。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也從最初的30人發展到200人,並有14個研究科室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醫療診療設施,如:CT、MR、DSA、SPECT等。1983年至1985年,在王忠誠教授的領導和組織下進行了全國六城市及21個省市自治區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人群達30餘萬,榮獲衛生部科技二等獎。[1]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3]

2011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分別來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李振聲家中,代表胡錦濤總書記和黨中央看望這三位為新中國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春的祝福[4]

2012年9月30日,北京天壇醫院宣佈王忠誠於當天16時08分在北京醫院因病逝世,享年87歲。[5]

參考資料

  1. ^ http://www.hlhl.org.cn/news/findnews/showsub.asp?id=123.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2. ^ 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科學技術部創新發展司編.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6.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6.11: 24–26. ISBN 978-7-5037-8032-5. 
  3. ^ 《中國藥學年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药学年鉴 1996.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7.06: 282–283. ISBN 7-5067-1706-9. 
  4. ^ 习近平亲切看望著名科学家. 中國政府網. [202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5. ^ 深切缅怀王忠诚院士-新闻专题-科学网. news.sciencenet.cn. [2018-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