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雲南省安寧市 |
座標 | 24°45′5.83″N 102°24′29.56″E / 24.7516194°N 102.4082111°E |
分類 | 石窟寺及石刻 |
時代 | 唐 |
編號 | 6-862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王仁求碑即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位於雲南省安寧市縣街街道小石莊村西南的蔥蒙臥山中的碑苑內,立於唐武周聖歷元年(698年),是目前雲南昆明地區唯一留存的唐碑,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碑文中可知,王仁求生於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卒於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年),安寧郡人,祖籍山西太原。咸亨三年(672),以陽瓜州(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北)刺史蒙儉為首的大姓貴族的叛亂,王仁求率地方武裝助唐平叛,立下戰功,被武則天封為河東州刺史。王仁求死後,其子王善寶立碑歌頌其父親功德,由閭丘均撰文,王善寶書丹。清代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時任雲南布政使的金石學家王昶查閱志書,遂派人尋找王仁求墓,因墓而得碑,經其傳拓、考釋後,此碑大顯於世。[1]
王仁求碑通體為紅砂石刻,贔屓底座。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寬1.17米,厚0.355米。碑半圓首,高1.09米,徑1.34米,上雕有雙龍及一佛龕,龕內刻二佛像(頭部已毀)。額題刻:「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5行10個楷書大字。碑文34行,行17~51字,計1634字。皆為楷書。碑文中有多達150多個則天文字,具有很高的歷史與書法藝術價值。[2][3]1991年建成碑苑,將碑移至院內亭中保存。
碑文[4]:
- 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
- 唐朝故使持節河東州諸軍事、河東州刺史、上護軍王府君碑銘並序。
- 成都閭丘均文。長子云麾將軍行左鷹揚衛翊府中郎將、使持節河東州諸軍事、兼河東州刺史、上輕車都尉、新昌縣開國子、公士王善寶自書。
- 夫神有所服謂之威,名有所宗謂之德,威非大者則不能以率服,德非厚者則不能以獨宗。是故靈鳳騰絕於雲氣,附從眾鳥,猛虎耽踞於山林,震恐百獸。豈其緙飾毛羽,以求嘉類之殊,磨利爪牙,以取雄群之勢;蓋云:才,力所素出;苞,象所自全,固其然也。抑聞赭汗明珠,多從於西域;異物奇玩,必致於南州,期於服用法駕,充光內府,千金是資萬乘為器者,何必顧池隍而先貴,黜幽荒而靡錄哉!
- 君諱仁求,安寧郡人也。其胄出於太原,因遷播而在焉,十有餘世。氏族之系,肇命王子,著顯之美,稱高汾晉。若忠節義氣,祖纘於家風;佐代經時,曆書於史筆,被知今古,無及其詳。昔有夏之衰,棄稷不務,至乎不窋,用失其官。自竄於戎狄之間,莫怠於先君之業。守以敦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擬之其倫,庶以匹合。清懿有矚,所居必聞。而太伯逃吳,文身之風既習:少卿降虜,毳幕之化無違。夫豈厭好典文,甘心樸野?事有與適,安土恆尚其宜,時或可從,愛禮必同其欲。祖漏,隨別駕,斡具英爽,風理軒邁。鷹揚推於顯化,驥足整於長途。轉隨大都督身日律度,材者梓漆,劉弘望賢於十部,陶侃榮重於八州。君遇行運之秀,德膺鬼神之靈。會道與其貌,天(澶)乃聰。明月在懷,環寶溢目。謂海蓋廣,宏量停澹而愈深;謂山蓋高,岩谷隆邈而難仰。智則有達,明則能通,推可而斯行,擇善而後動。不事於所欲,不為於所求。和說所以久持,貞果所以立斷,倫敘多其信行,州里高其義聲。君有運理群物之才,懷嘉保邊裔之略。無待累次,宜綜藩條。出身使持節河東州諸軍事、河東州刺史、加上護軍。由乎大翼負風,凌而池以絕奮;巨鱗激水,期孟孟諸而一宿。若乃訓以生聚之方,開其資財之道,顓川澤之利,管山林之饒。內足以養老盡孝,外足以事上供稅,力役齊平,教化清靜。通其變使人不倦,愛其費使人以時。賞及牛馬,恩肥土域。庶心咸服,異俗爭歸。初之將求寵於大國,以和其民人,招慰奏置姚府以西廿余州,俾睦其德。貪戾君長,負遠放命,災我城邑,延我平人。陽瓜州剌史蒙儉實始其亂。咸亨之歲,犬羊大擾,梟將失律,元兇莫懲。君武則唬闞,義以憤惋,擐犀衣以奮擊,驅虎旅而先登。滅其猖狂之種,殲厥逋誅之師。遐垠是賴,到於今而克寧。勛在王室,藏於盟府。則侯子綺吾,破虜截級,中國蒙其惠,帝主勞其身。曾何足尚嚴遵所謂周密無形為計謀主,堅強不變為國家柱者己。嗚呼!舟日故矣,誰留於變化?梁其壞乎,己非於疇昔,聖賢皆死,而道謂何?粵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疾而終,春秋廿廿四。長子云麾將軍、行左鷹揚衛翊府中郎將使持節河東州諸軍事、河東州刺史、上輕車都尉、新昌縣開國子、公士善寶,炳靈滇水,降神禺山,端儼有望,簡貴不雜。音儀朗乎秋月,詞令潤乎春雲。如蘭之精,猶金之利。能慈能惠,不忌不克。誠立無易於暗昏,言出必應於遠邇。故能保世滋大,昭前之光。鳴將驚人,飛而食肉。張博望收庸於屬國,魏獻子受錢於和戎。功熙亮彩,職庀中外。雖則符守方鎮,恆以宿衛京都。至於朝廷班爵之儀,彝倫上下之序,樂懸禮物之數,軍麾國憲之容,莫不悉懷胸襟,流入骨髓。乃感念追遠,永言孝思。污隆適從,無所失道。則時兼有,執而能修,張於神明之器,附於絞衾之物。崇其封塋,設此銘表,鬱郁潤澤,白虎之候可占;洪洪博平,雄龍之象終吉。故其土性淳質有如上代,安錯儀軌弗踐終經。聞斯行諸,宜我告始。則知禮敬合葬,自周公而乃來;古不高墳,傅孔丘而共立。固非率而作者,聊使於事業;跡而用者,遂成於典謨。夫身已沒而名不盡,世彌久而功俞劭。凡百彥哲,乎鐫紀。一稱至行,二美具存,愛之斯錄之矣,敬之斯盡其道焉。
- 銘曰:先王疆理,其義賓睦。小子,守終純固。振鱗洪波,驤首而路。開置郡道,招攜款慕。平此凶驕,掃茲氛露。高烈時暢,懋賞帷嘉,敦愛種落,輔助邦家。曾聞仁善,享壽宜遐。奈何不續,黃鳥嗟嗟。先以遠日,安其宅兆,墓門將閉,陰堂不曉。冪漠隴煙,哀棲山鳥。行人墮淚,空見銘表。
- 聖曆元年正月拾柒日葬,其年拾柒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