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玄妙觀 (南陽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玄妙觀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南陽市建設路中段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5-131
認定時間2008年6月16日

玄妙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是一座道教宮觀。與北京白雲觀西安八仙庵濟南長春觀並稱道教全真派四大叢林。[1][2]

歷史

玄妙觀位於南陽市宛城區西北隅建設中路北側的梅溪河畔。「玄妙觀」一名取自老子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語。[2]

玄妙觀歷史久遠,始建年代說法不一。明朝天啟七年(1627年)重修廟宇碑記:「上古所建,歷漢、唐、宋,其代遠矣。」該觀前身為始建於東漢時期的老君堂。《南陽民族宗教志》載:「東漢建武年間,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在裕州(今方城縣)建煉真宮一座,是為道教在南陽活動的濫觴……南陽縣老君堂等,均建於東漢時期。」[2]

玄妙觀內原有一塊「泥牛古蹟」碑,碑文中稱:「漢光武夜戰失騎,老君堂泥牛救駕處。」傳說太上老君駕牛前來,到此正逢天明,所騎的牛化作泥牛。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劉秀在南陽起兵反抗王莽。某夜,雙方部隊遭遇,劉秀在戰鬥中被困。一頭青牛忽然奔來,劉秀騎上青牛,青牛將劉秀帶到老君堂。次日天明,劉秀發現青牛原來是一頭遍體鱗傷的泥牛,方知原是太上老君驅牛助他。後人乃在老君堂立下「泥牛古蹟」碑。[2]

清朝康熙《南陽府志》記載,玄妙觀建於元世祖至元年間,是在老君堂的基礎上興建。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明令設立道教管理機構:「府設道紀司,置都記、副都記各一員;州設道正司,置道正一員;縣設道會司,置道會一員。」南陽府道紀司常設在玄妙觀,由玄妙觀方丈兼任都記。[2]

明朝崇奉道教,玄妙觀也獲得重修,先後經洪武四年增建、正統二年擴建、嘉靖萬曆年間增修,成為河南西南部知名的道教中心。當時,南陽玄妙觀為北京白雲觀的屬院,玄妙觀住持由北京白雲觀指派。[2]

清朝康熙年間,為了避清聖祖玄燁的名諱,玄妙觀更名為「元妙觀」。清朝乾隆咸豐年間等時期多次增葺。雍正八年(1730年),玄妙觀建斗姥閣,清朝皇帝頒賜木雕斗姥像,並且賜「慈雲法雨」匾額,懸掛在斗姥閣上。[2]同治元年,朝廷賜《大道藏經》一部。光緒年間,朝廷賜「惠浹中州」和「全真廣學」兩塊匾額。[1]鼎盛時期,玄妙觀占地面積150多畝,房舍300多間,道眾200多人,香火地77頃。南陽玄妙觀成為道教全真派「四大叢林」之一。[2]

當年,南陽北郊獨山祖師宮、方城縣博望鎮三元宮、南召板山坪鄉華陽宮是玄妙觀的下院。[1]

清朝道光朝的河臣完顏麟慶及其家族崇信道教。完顏麟慶生於南陽,其祖父完顏岱乾隆末、嘉慶初駐守南陽。一年,白蓮教起義軍進攻南陽,玄妙觀道士汪來燦搭救了當時正在玄妙觀中玩耍嬉戲的完顏麟慶,時任知府的完顏岱因此而和汪來燦結緣。完顏麟慶的祖母惲珠還按照習俗讓完顏麟慶正式拜道士為師。完顏岱後來升任河南布政使離開南陽之後,玄妙觀感念完顏岱守土愛民之功德,特地在玄妙觀的無央殿(無梁殿)立「曉岩公德政碑」。[2]

中華民國後期,玄妙觀開始衰敗。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炸毀玄妙觀無央殿、「惠浹中州」牌樓、宛南公園、西北園,斗姥閣也毀於戰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玄妙觀一直是南陽縣政府、中共南陽縣委的所在地,道士被遣散,玄妙觀停止了宗教活動。1994年,南陽縣撤縣設區,玄妙觀又成為中共宛城區委、宛城區人民政府的所在地。[2][3]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共落實宗教政策。此後,南陽市政府下文開放獨山祖師宮。2000年,根據南陽道教居士的要求,有關部門批覆在獨山腳下建設玄妙觀下院。此後,下院先後建有三清殿、藥王殿、土地殿、地母殿等建築;從2002年起,部分愛心人士籌款建設下院的玉皇殿,2007年12月玉皇殿開工建設,2008年完工。[4]

另一方面,玄妙觀的建築多被拆毀。到21世紀初,除了三清殿、玉皇殿、藏經樓等主體建築存在之外,其他建築均遭破壞。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是南陽人,生前關心家鄉的玄妙觀的恢復。但玄妙觀一直未能恢復。2013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黃信陽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發出提案,建議在原址恢復玄妙觀為道教活動場所,將占用玄妙觀的中共宛城區委、宛城區人民政府搬遷,讓獨山腳下的玄妙觀下院的道士遷入玄妙觀。[3]

建築

《南陽玄妙觀全圖》顯示了玄妙觀鼎盛時期的建築規模。全圖中沿中軸線前後依次為無央殿、「惠浹中州」牌樓、山門、四神殿、三清殿、玉皇殿、祖師殿、斗姥閣;東側依次為靈官殿、太公殿、三官殿、韓祖殿;東偏院內依次為十方堂、武侯祠、藏經閣、呂祖殿、泥牛古蹟、桑麻軒。西側依次為城隍殿、七真殿、五老殿、張祖殿;西偏院內依次為大齋堂、大廚房院、功德閣、道院。[2]

1906年建成的「惠浹中州」牌樓,流光溢彩。[1]斗姥閣則是玄妙觀最高的建築。[2]

此外還有兩座園林。一為西北園,又名荷花池,占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園內有人工挖掘的池塘,人工堆疊的假山,假山上築亭,池內種植荷花,小橋橫跨在池上,畫廊在池邊迂迴,池塘西北角建有「得月亭」,亭上有對聯:「四面清山開眼界,一池明月澄心源。」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夏,前河南巡撫于蔭霖到南陽養病,遊玩玄妙觀,應邀寫下《西北園記》,後來刻石立碑。[2]

另一處為宛南公園,建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正月。宛南公園是軍閥劉鎮華駐南陽時,將原來玄妙觀的菜地改建而成。公園大門為牌坊式,門內迎面為一座用太湖石堆疊的假山,兩邊是壁畫與報章;繞過假山,為荷花池;荷花池西側為動物園,動物園旁邊有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泥牛古蹟」;往北為五間草廬,門額題有「話桑麻軒」,軒前為兩座花壇;話桑麻軒東側是一座單獨的院落,有角門相連通,角門上題有「河南地圖」,進入角門,可見如同河南省地理的風景,山河、鐵路、城鄉均可見;後面為大片樹林,樹林西側是花圃,再往西是土山與竹林;花圃南側是玄妙觀的斗姥閣。[2]

玄妙觀內還有一口「甘露井」,井水味道清甜。[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