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數學競賽
Westpac銀行杯澳大利亞數學競賽於1976年首次於澳大利亞首府特別行政區舉行,此後擴大為面向澳洲所有三到十二年級的學生,以及其他國家同等水平的學生。現在,每年有600,000人參加這項數學競賽,其中包括100,000海外學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競賽之一。
歷史
首屆澳大利亞數學競賽於1976年在澳大利亞首府特別行政區舉行,共有1,200名學生參加競賽。在1978年,競賽在全國範圍開展,並取名為澳大利亞數學競賽,共有60,000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學生參加了競賽。Westpac銀行成為競賽的贊助商,和堪培拉數學協會、堪培拉大學共同組織競賽。
從一開始,競賽就影響到新西蘭、新加坡、台灣以及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他們各有數千人參加競賽。從1978年以來,試題包括法語版、中文版以及盲文版。
在2004年,競賽增加了兩個級別,分別是五、六年級組和三、四年級組。
在2005年,共有38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參加了競賽。
形式
試題包括三十道單項選擇題,難度漸次增加。學生把自己的信息和答案寫在答題紙上,通過計算機閱卷。
目前共有五個級別的競賽:
- 高級(11及12年級)
- 中級(9及10年級)
- 初級(7及8年級)
- 高小(5及6年級)
- 中小(3及4年級)
答題時間為75分鐘。學生不准攜帶計算器,但是可以帶幾何工具,例如尺、圓規和量角器以及演算紙。
從開始到2001年,試題分成三個組,第1-10題每題3分;第11-20題每題4分;第21-30題每題5分。為了懲罰亂猜答案者,答錯扣該題分值的四分之一。空白考卷給30分。這樣,如果一個學生所有的答案都是錯誤的,將得到零分。如果所有題目都回答正確,將得到150分。
從2002年開始,第1-20題答錯不扣分。第21-30題答對給8分,不答給3分,答錯給0分。總分仍舊為150分。
從2005年開始,再一次修改了評分規則。第1-10題每題3分,第11-20題每題4分,第21-30題每題5分。為了增加猜答案的難度,最後5道題要回答1-999之間的一個整數。
從2007年開始,最後5題的分值變為6、7、8、9及10分,總分變為135分。
範圍
澳大利亞數學競賽沒有正式對學生公布過出題範圍。不過,所有題目都可以不用微積分知識解答。競賽涉及的領域:算術,數論,排列組合,幾何,測量,代數和概率論。
獎勵
學生根據相對其他學生的成績的比例獲得獎勵。在澳大利亞,分數參考學生所在的洲。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考生,以該國家或地區的考生為準。儘管考試收集考生的其他資料,例如生日和性別,但是這些不作為獎勵的依據。獎勵只依據純分數。
- 獎勵(Prize) - 成績為前99.7 百分比
- 高分(High Distinction) - 成績在98和99.7之間 百分比
- 優異(Distinction) - 成績在85和98之間 百分比
- 較好(Credit) - 成績在50和85之間 百分比
- 參與(Participation) - 成績低於50 百分比
如果獲得獎勵的學生相對其他地區也是高分,則有可能獲得獎牌。獎牌在一個地區的一個級別不超過三枚。所有參賽學生獲得證書,獲得獎勵的學生可以得到額外的物質獎勵。取得最高分的學生獲得Bernhard Neumann證書。在1998年,有十名澳大利亞學生和23名新加坡學生獲得最高分。由於一個地區不超過三枚獎牌,只能在新加坡重賽以確定獎牌獲得者。
所有學生在獲得證書的同時,也獲得試卷分析,包括學生所填寫的答案和正確答案。試題分為四個領域,算術、代數、幾何和解題。學生會知道他們自己在每個領域的得分和這個領域的平均分。
參賽學校會得到關於其學校參賽學生的更詳細的分析。
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
共有兩名學生在所有六次參賽中都獲得了獎牌:
- Geoffrey Chu,
- Peter McNamara,
影響
澳大利亞數學競賽由澳大利亞數學聯合會主辦,該組織也產生澳大利亞奧林匹克數學委員會。澳大利亞奧林匹克數學委員會選拔和訓練代表澳大利亞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學生。儘管選拔標準沒有公開,但是,澳大利亞奧林匹克數學委員會很可能根據澳大利亞數學競賽的成績選拔參加進一步培訓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