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昇
溫子昇(496年—547年),字鵬舉,濟陰郡冤句縣(今山東菏澤)人。他是北魏代表作家之一,名列北朝「三才」。[1]
生平
溫子昇出身寒門,早年在北魏廣陽王元淵門下為門客。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東平王元匡試選御史,應試者800多人,溫子昇中選。從此文名大振。曾參與孝莊帝刺殺爾朱榮的密謀,事成幫助孝莊帝之後寫下《殺爾朱榮元天穆等大赦詔》,表達孝莊帝寬赦爾朱氏殘餘勢力的願景。但不久爾朱兆攻入洛陽,孝莊帝被殺,溫子升只好藏匿。後歷任諸王幕僚、台閣郎官,執掌文翰。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為侍讀兼舍人,遷散騎常侍、中軍大將軍。後領本州大中正。魏孝武帝元修和權臣高歡的矛盾日重,逼迫溫子昇寫給高歡的敕文[2],但隨後孝武帝被高歡擊敗逃到長安。如同曹操欣賞陳琳的文學才華一樣,高歡並沒殺掉他,而是令他寫韓陵之戰的碑文。溫子昇由此寫下了傳世古今的《韓陵山寺碑》,闡述了高歡之前討平爾朱氏的豐功偉績和烘托出了討伐孝武帝合法性。然而高氏並沒有對他放下疑慮,猜忌他會像從前一樣忠於魏室。東魏武定五年(547年),因嫌疑參預元瑾等謀害高澄之案,被高澄逮捕,餓死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獄中。[3]
南梁時,庾信出使北朝,剛去的時候,北方的文人很看不起他。庾信把自己寫的《枯樹賦》給他們看,之後就沒人敢再輕視他了。當時溫子升作《韓陵山寺碑》碑文,庾信讀後抄下碑文。南朝的人問庾信:「北方的文人怎麼樣?」庾信說:「唯有韓陵山的一片石頭可以做我的知音,薛道衡、盧思道多少懂點文墨,其餘的都是驢鳴狗叫,喧擾嘈雜而已。」[4]
後徐陵去了北方,抄好了《韓陵山寺碑》,準備帶回南梁。正當此時,《魏書》作者,同樣號稱北地三才之一的魏收登門拜訪,希望他能夠將自己的文集同樣帶回南方。徐陵同意了魏收的請求,但徐陵回去渡江到了一半,把魏收的書直接扔水裡。旁邊的人不解,徐陵回答:「我是替魏公藏拙。」
作品
評價
- 濟陰王元暉業:「江左文人,宋有顏延之、謝靈運,梁有沈約,我子昇足以陵顏轢謝,含任吐沈。」
- 梁武帝蕭衍:「曹植、陸機複生於北土。」(意指溫子昇的文學成就堪比曹植、陸機)
- 沈德潛《魏書本傳》》:「直是唐人。」(意指溫子昇的詩風可比唐代詩人)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