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堂
40°00′08″N 116°19′32″E / 40.00231°N 116.32558°E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 | |
---|---|
清華學堂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近代 |
編號 | 5-476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清華學堂是清華大學最早的教學樓,清華早期建築之一,始建於1909年,1911年完工投入使用。[1]
建築風格
清華學堂位於清華大禮堂大草坪的東南方,總建築面積4650平方公尺,是一座二層青磚紅瓦樓房,磚木結構。建築風格為德國古典風格,坡頂陡起,西南與東南角樓為「孟莎式」屋頂[1]。樓正面和頂牆為白色,其它部分一律是灰色青磚,顏色對比簡潔明快,線條清晰自然。[2]
清華學堂由美籍奧地利人埃米爾·斐士(Emil Sigmund Fischer)負責設計與經營建造,建設承包商為順泰洋行。[3][4]
大門上正額端書「清華學堂」四字是清末文淵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那桐於1911年所題,上款為「宣統辛亥」、下款為「那桐」,選清華園為清華校址就是他於外務部中堂尚書任內批准的。[5]
歷史
清華學堂分兩期工程建成,從南爿中間木質小樓梯為界,以西建於1909年至1911年,以東建於1916年,完工於1918年,總面積約4,650平方米。[6]。
建校初期,清華學堂西半部用作高等科(High School)與大學部教室、學生會與孔教會會址[1],東半部落成後,與西半部圍成U形平面,作為高等科四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宿舍,所以清華學堂也被稱作「高等科」或「一院大樓」(Recitation Building)、「一院」。[6]1949年以前,學校的總領導機構大都設在清華學堂西半部[1],部分設於工字廳。[7]
1925年起,清華大學在清華學堂增設國學研究院,著名的國學「四大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著名考古學家李濟、文學家吳宓在此任教,培養了整整一代國學人才,清華學堂這座建築也平添濃重的國學文化色彩。施晃在清華大學時曾於清華學堂樓內75號房間組織工讀團,工讀團的各種勞作工場也設於其中。[6]
1950年代初期,西半部仍是校委會辦公場所,東半部幾個房間曾是中共清華黨總支辦公場所。1953年,建築系(系主任梁思成)遷入此樓,用作建築系館。大樓的門廳和長廊布滿名畫奇雕,一派文藝氛圍。[6]
文化大革命期間,清華學堂遭到破壞,險些全毀,門窗、地板被拆的雜亂不堪。文革結束後,在校長劉達決定修復學堂,1977年開始大力修復。[6] 1978年底,清華基建處許大華等人經丈量,重新繪製了清華學堂建築圖。[8]
1980年代,清華學堂成為精密儀器系工程製圖教研組辦公室,同時為公用製圖教室。[1]
1990年代末,清華校教務處遷入東半部,成為全校學生返校註冊的必到之處;校研究生部遷入西半部。[8]之後,清華學堂成為教務處、研究生院、科技處、註冊中心等校辦機關工作場所。[1]
清華百年校慶前,建築系與土木系與建築設計院完成了學堂建築修繕加固方案,為學堂人才計畫做準備。[1]
2011年4月14日,清華學堂成為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的專用教學場所[9]。如今,清華學堂也提供全校作為教室、自習、展開學生活動的場所。[10][11]
-
清華學堂(1918年東擴後)
-
清華學堂(2007年攝)
-
清華學堂(2021年攝)
文物保護
2001年,清華學堂作為「清華大學早期建築」的一部分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序號5-476。[12]2010年11月13日凌晨1點左右,清華學堂修繕工地起火,過火面積約800平方米,44輛消防車、308名消防官兵出動,於3時15分撲滅,無人員傷亡。[13]清華學堂東側屋頂燒毀嚴重,內部木質結構有超過三分之一徹底焚毀,但主結構未被毀壞。[14]2011年4月14日修繕完工。2016年被列入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15]。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朱文一. 中國大學校園指南清華大學 (PDF).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10-01: 18–19 [2021-06-11]. ISBN 978730223998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05) (中文(中國大陸)).
- ^ 探幽揽胜清华园清. 清華校友總會. 2005-09-20 [2021-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中文(中國大陸)).
- ^ Yishi Liu. Building Guastavino dome in China: A historical survey of the dome of the Auditorium at Tsinghua University.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2014-04-03, 3 (2): 121–140. doi:10.1016/j.foar.2014.04.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 ^ 朱亮、苗日新. 百年图纸清华园. 中國裝飾雜誌社. 2011-05-13. 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1.05.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 ^ 朱曉光. 清華之旅. 北京: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119–122 [2017-07-25]. ISBN 7213019287 (中文(中國大陸)).
- ^ 6.0 6.1 6.2 6.3 6.4 黃延復. 清华园风物志.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150–151 [2021-06-12]. ISBN 978-730-21155-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中文(中國大陸)).
- ^ 清华大学第一个办公场所——工字厅. 中國教育網. [201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8.0 8.1 周冉. 镌刻屈辱与辉煌的百年清华学堂. 文史參考. 201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 ^ 李江濤. 清华大学失火的清华学堂修缮完工. 科學網. [201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 ^ 清华大学教室管理规定 (PDF). 清華大學. [2021-06-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2).
- ^ 教室申请注意事项. 清華大學學生清華. [2021-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8).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1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1日).
- ^ 北京清华学堂修缮工地今凌晨起火,无人员伤亡。. 新華網. 2010-11-13 [2021-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 ^ 宋瑋 於海波. 清华标志性建筑清华学堂起火 木结构基本被毁(图). 北京晚報. 2010-11-13 [2021-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 ^ 人民大会堂等98项目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國新聞網. 2016-09-29 [2019-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