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因里希·比貝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比貝爾
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
出生(1644-08-12)1644年8月12日
 神聖羅馬帝國斯特拉茨·波德·拉爾斯肯
逝世1704年5月3日(1704歲—05—03)(59歲)
 神聖羅馬帝國薩爾茨堡
國籍 神聖羅馬帝國
知名作品小提琴《玫瑰經奏鳴曲》,多部彌撒曲,安魂曲等
所屬時期/樂派巴洛克
擅長類型室內奏鳴曲,宗教音樂
師從

海因里希·伊格納茲·弗朗茲·凡·比貝爾(德語: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8月12日—1704年5月3日),波西米亞-奧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比貝爾是器樂歷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作曲家之一。他卓越的技巧讓他能在演奏中輕易地到達第六甚至第七把位,在複雜的複調音樂段落中駕馭雙音奏法,並探索泛音的多種可能性。他還撰寫了已知最早的小提琴獨奏曲目之一——《神跡奏鳴曲》(又稱為《玫瑰經奏鳴曲》)中里程碑性的《帕薩卡利亞》舞曲。在比貝爾生活的年代,他的音樂被整個歐洲所熟知和模仿。十八世紀晚期,他被音樂史家Charles Burney稱頌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作曲家。二十世紀後期,比貝爾的音樂,尤其是《神跡奏鳴曲》,重新為人所重視。如今,它正廣泛地被人演奏和錄音。

生平

比貝爾出生於波西米亞的小鎮瓦爾騰堡(現位於捷克共和國斯特拉茨·波德·拉爾斯肯)。除了他可能在波西米亞一所耶穌會預科學校學習過以外,他的早期教育情況鮮有人知,在維也納的時期則師從於施梅爾策。西元1668年以前,比貝爾供職於Prince Johann Seyfried von Eggenberg的位於格拉茨的宮廷,其後他又在克羅梅日什受僱於奧洛穆茨主教(現奧洛穆克卡爾二世。從1660年代早期起,他的同僚Pavel Josef Vejvanovský在那裡任樂團總監。比貝爾顯然在這里擁有良好聲望,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備受關注。

1670年夏,卡爾二世將比貝爾送到阿巴森,靠近因斯布魯克,與著名樂器製造商雅各布·斯坦納談判為樂團購置新樂器。然而,比貝爾從未到達斯坦納,他轉而受僱於薩爾斯堡大主教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 Gandolph von Kuenburg)。因為卡爾與馬克西米利安是朋友,雖然被作曲家的決定所傷害,比貝爾的前雇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直到1676年,他們才正式解除關係。比貝爾的餘生都在薩爾斯堡度過,並在那裡出版了他的絕大部分作品。偶爾,他也會舉辦巡演。

在薩爾斯堡,他的音樂和社交事業蓬勃興旺:他於1676年開始發表他的音樂作品,1677年為皇帝演奏(並授勛),1679年起在薩爾斯堡擔任樂團副樂長,1684年升任樂長。1690年比貝爾被皇帝擢升為貴族,享有Biber von Bibern的頭銜。最後,新任薩爾斯堡大主教—— Johann Ernst和Count Thun——任命比貝爾為內務大臣,他升至社會階級的頂層。

作曲家於1672年5月30日結婚,他太太Maria Weiss是薩爾斯堡一個商人之女。他們總共育有十一名子女,其中四人活到了成年。Anton Heinrich(1679–1742)和Karl Heinrich(1681–1749)都在薩爾斯堡宮廷擔任小提琴手,後者於1743年擢升至樂長。女兒Maria Cäcilia(生於1674年)和Anna Magdalena(1677–1742)分別在聖克拉拉、梅拉諾諾恩貝爾格修女院成為修女。Anna Magdalena成為了女低音歌手和小提琴手,並於1727年任合唱隊總監及修道院副司祭。

作品

比貝爾的小提琴音樂一方面受到意大利Marco Uccellini和Carlo Farina傳統的影響,另一方面他也受到了德國複調音樂傳統,尤其是來自約翰·海因里希·施梅爾策的影響(施梅爾策可能曾經當過比貝爾的老師)。比貝爾的成就包括進一步發展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他能夠到達第六或者第七把位),他的左手和運弓技巧遠遠超越當時最先進的意大利作曲家。他還善於運用]對位法,時常寫下包含很多雙音奏法技巧的複調音樂作品。另一個比貝爾做出了重大貢獻的領域是泛音的藝術,即變化各種泛音的器樂曲。最後比貝爾的音樂多採用各種形式的數秘符號音樂情感理論、標題音樂等手段。例如,神跡奏鳴曲中復活奏鳴曲所使用的象徵性調弦。

在整個十七世紀下半葉,比貝爾是(連同德累斯頓音樂學院的作曲家們——Johann Jakob WaltherJohann Paul von Westhoff——一起)歐洲最優秀和最有影響力的小提琴家。然而他死後不久,德國的小提琴家們另又開始跟隨阿爾坎傑羅·科雷利及他的模仿者。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