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津特耳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津特耳相(英語:Zintl phase)是指鹼金屬鹼土金屬p區金屬類金屬形成的產物。它們以介於金屬鍵離子鍵之間的成鍵形式為特徵。津特耳相大多是脆性、高熔點的金屬間化合物,表現出抗磁性或者與溫度無關的順磁性,並且是電的不良導體或半導體。

津特耳相以德國化學家愛德華·津特耳命名,以紀念他在20世紀30年代對這些化合物的研究。[1]這個術語則是由弗里茨·拉夫斯於1941年首先使用的。[2]津特耳在研究這些產物的形成過程時注意到了原子體積的收縮,這表明了陽離子的生成。他認為這些相是離子型的,存在從較為電正性的金屬到較為電負性的主族元素之間完全的電子轉移,那麼其中陰離子的結構就可以根據所形成的電子能態來考慮。這些觀點日後被發展為 Zintl-Klemm-Busmann模型,其認為這些多核陰離子的結構應當與等價元素的相似。此外,陰離子亞晶格可以在溶液中分離為多核陰離子(Zintl 離子),已成主族元素無機化學中一個非常活躍的子領域。

電子結構與成鍵

Wade規則

Zintl-Kelmm-Busmann模型

電子理論

在催化與材料科學中的應用

參考資料

  1. ^ S.M. Kauzlarich, Encyclopedia of Inorganic chemistry, 1994, John Wiley & Sons, ISBN 0-471-93620-0
  2. ^ Zintl Phases: Principle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Book Series: Structure and Bonding. T. F. Fässler (Ed.), Volume 139, Springer, Heidelberg, 2011 (DOI 10.1007/978-3-642-21150-8)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