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巡撫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7月1日) |
順治二年置江寧巡撫,駐蘇州,轄江寧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順治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分為左、右兩位,分駐江寧府、蘇州府。右布政使轄寧、鎮、蘇、松、常,左布政使轄餘下地方。然這兩位布政使仍冠以「江南」頭銜,所以不可能認為江南分省。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裁鳳廬巡撫,所屬廬州、鳳陽2府,滁、和2個州歸併安徽巡撫管理;淮安府、揚州府2府及徐州隸屬江南右布政使司。此時左、右兩布政使轄境已經和現在安徽、江蘇兩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別改為安徽布政使、江蘇布政使(這是「安徽」、「江蘇」這兩個省名出現之始)。康熙二十五年,改稱江蘇巡撫,官名全稱為「巡撫江蘇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饟」。兩江總督駐紮在江寧府。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從江寧府遷往安慶府。同時,江蘇布政使一分為二——江寧布政使(駐江寧府 )和江蘇布政使(駐蘇州府)。江蘇省境內形成了一巡撫兩布政的格局。不過,從清朝中期開始,巡撫逐步取代了布政使成為一省之長,所以江蘇內部分兩個布政的情況並不被認為是「分省」,畢竟名義上還有江蘇巡撫統轄坐鎮。至此江蘇、安徽兩省官僚體系完全定型,在清代文獻中出現頻率逐漸高過「江南」的頻率,因而坐實了分省的事實。
歷任江蘇巡撫
- 土國寶(1645年—1647年)
- 周伯達(1647年—1648年)
- 土國寶(1648年—1651年)
- 周國佐(1651年—1654年)
- 張中元(1654年—1659年)
- 蔣國柱(1659年)
- 朱國治(1660年—1661年)
- 韓世琦(1661年—1669年)
- 瑪祜(1669年—1676年)
- 慕天顏(1676年—1681年)
- 余國柱(1681年—1684年)
- 王新命(1684年)
- 湯斌(1684年—1686年)
- 趙士麟(1686年—1687年)
- 田雯(1687年—1688年)
- 洪之傑(1688年—1690年)
- 鄭端(1690年—1692年)
- 宋犖(1692年—1705年)
- 于準(1705年—1709年)
- 張伯行(1709年—1715年)
- 吳存禮(1715年—1723年)
- 何天培(1723年—1725年)
- 張楷(1725年—1726年)
- 陳時夏(1726年—1728年)
- 張坦麟(1728年)
- 尹繼善(1728年—1729年)
- 王璣(1729年)
- 彭維新(1729年—1731年)
- 王國棟(1731年)
- 喬世臣(1731年—1733年)
- 高其倬(1733年—1736年)
- 邵基(1736年—1737年)
- 楊永斌(1737年—1738年)
- 許容(1738年—1739年)
- 張渠(1739年—1740年)
- 徐士林(1740年—1741年)
- 陳大受(1741年—1746年)
- 安寧(1746年—1748年)
- 鄂昌(1748年)
- 雅爾哈善(1748年—1750年)
- 王師(1750年—1751年)
- 莊有恭(1751年—1756年)
- 愛必達(1756年—1757年)
- 陳宏謀(1757年)
- 託恩多(1757年—1758年)
- 莊有恭(1758年)
- 陳宏謀(1758年—1762年)
- 莊有恭(1762年—1765年)
- 明德(1765年—1768年)
- 彰寶(1768年—1769年)
- 明德(1769年)
- 永德(1769年—1770年)
- 薩載(1770年—1776年)
- 楊魁(1776年—1780年)
- 吳壇(1780年)
- 閔鶚元(1780年—1790年)
- 福崧(1790年)
- 長麟(1790年—1792年)
- 奇豐額(1792年—1795年)
- 費淳(1795年—1797年)
- 康基田(1797年)
- 費淳(1797年—1799年)
- 宣興(1799年)
- 岳起(1799年—1803年)
- 汪志伊(1803年—1806年)
- 汪日章(1806年—1809年)
- 蔣攸銛(1809年)
- 章煦(1809年—1812年)
- 朱理(1812年—1814年)
- 張師誠(1814年—1816年)
- 胡克家(1816年)
- 李堯棟(1816年)
- 陳桂生(1816年—1820年)
- 魏元煜(1820年—1822年)
- 韓文綺(1822年—1824年)
- 張師誠(1824年—1825年)
- 陶澍(1825年—1830年)
- 盧坤(1830年)
- 程祖洛(1830年—1832年)
- 林則徐(1832年—年)
- 陳鑾(1837年—年)
- 裕謙(1839年—1841年)
- 梁章鉅(1841年)
- 程矞采(1841年—1842年)
- 孫善寶(1842年—1845年)
- 李星沅(1845年—1846年)
- 陸建瀛(1846年—1849年)
- 傅繩勛(1849年—1851年)
- 楊文定(1851年—1853年)
- 許乃釗(1853年—1854年)
- 吉爾杭阿(1854年—1856年)
- 趙德轍(1856年—1858年)
- 徐有壬(1858年—1860年)
- 薛煥(1860年—1862年)
- 李鴻章(1862年—1867年)
- 郭柏蔭(1867年)
- 李瀚章(1867年)
- 丁日昌(1867年—1870年)
- 張之萬(1870年—1871年)
- 何璟(1871年—1873年)
- 張樹聲(1873年—1874年)
- 吳元炳(1874年—1881年)
- 黎培敬(1881年)
- 衛榮光(1881年—1886年)
- 崧駿(1886年—1888年)
- 剛毅(1888年—1892年)
- 奎俊(1892年—1895年)
- 趙舒翹(1895年—1897年)
- 奎俊(1897年—1898年)
- 德壽(1898年—1899年)
- 鹿傳霖(1899年—1900年)
- 松壽(1900年—1901年)
- 聶緝槼(1901年)
- 恩壽(1901年—1904年)
- 端方(1904年)
- 陸元鼎(1904年—1906年)
- 陳夔龍(1906年—1907年)
- 張曾敭(1907年)
- 陳啟泰(1907年—1909年)
- 瑞澂(1909年)
- 寶棻(1909年—1910年)
- 程德全(1910年—1911年)
參考文獻
- 《清朝職官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