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克島戰役
比亞克島戰役 | |||||||
---|---|---|---|---|---|---|---|
新幾內亞戰役的一部分 | |||||||
DUKW在比亞克卸貨 | |||||||
| |||||||
參戰方 | |||||||
美國 澳大利亞 | 日本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Horace H. Fuller 羅伯特·艾克爾伯格 William Morrow Fechteler George C. Kenney |
千田貞敏 † 葛目直幸 † | ||||||
參戰單位 | |||||||
| |||||||
兵力 | |||||||
陸軍: 12,000 步兵, 29 火炮, 12 戰車 海軍: 第77.2特遣隊 空軍: 美國第五航空隊 美國第十三航空隊 |
陸軍: 11,400 步兵 輕戰車連 海軍: 第十六戰隊(青葉、鬼怒、敷波、浦波、時雨) 第五戰隊(妙高、羽黑、春雨、白露、五月雨) 間接護衛隊(扶桑、風雲、朝雲) 空軍: 第23航空隊最初的18架飛機增加到166架飛機 | ||||||
傷亡與損失 | |||||||
陸軍:438人陣亡 22人陣亡 14人失蹤 68人受傷 |
陸軍:約4,700人陣亡 未知受傷 約200人被俘 海軍: 春雨號驅逐艦出發途中沉沒 |
比亞克島戰役(英文:Battle of Biak、日文:ビアク島の戦い)是美日太平洋戰爭新幾內亞戰役一部份,發生在比亞克島,自1944年5月27日戰到8月20日,此戰有3,000名台籍日本兵陣亡。數位臺籍戰俘供稱,食物短缺時,由於臺灣軍伕都不准配給武器,成為日軍食用人肉的來源。[1]
比亞克島是印尼東邊新幾內亞西端叢林小島,卻是進入鳥頭灣海灣門戶,5月27日美軍第41步兵師登陸成功,該島的面積較小,卻有10,000名日軍駐守,剛開始日軍守住陣地,而且日援軍1,000人於6月初抵達助戰,美軍就展開海軍及空軍猛攻,擊沈2艘日軍驅逐艦及擊落50架日軍戰機,導致日軍從此無力援助困戰的小島;接著美軍的援軍在6月20日登陸:美國第1軍所屬的第24步兵師第34團與第41步兵師會師後,於戰役後半大量使用火燄槍佔領全島,日本海軍少將千田貞敏陣亡。
此戰美軍474人陣亡,2,400人負傷;美國估算日軍6,100人陣亡,另有450人被俘虜[2][3](日軍則說超過10,000人陣亡,數字有出入)。
圖片集
-
1944年5月,對比亞克的進攻
-
在比亞克島被擊毀的九五式輕戰車
-
日軍司令部所在的西洞口
-
美國步兵在比亞克
-
比亞克島(Biak)為斯考滕群島之一
-
比亞克島與蘇皮奧里島攻防
-
日軍海軍作戰圖
-
1944年4月日軍在澳大利亞北部的態勢。
比亞克島被地圖中央「2A(第2軍)」字母右下方的黑線包圍。 -
日軍比亞克戰役的早期階段
參考書
- ^ Allied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Section, Allied Forces. South West Pacific Area. Certain aspects of the Formosan-Japanese relationship (報告): 4, 20. 1945-03-31. NARA RG 226, A1-136, Box. 53. 簡明摘要.
- ^ Morison, Samuel Eliot. New Guinea and the Marianas, March 1944 – August 1944.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Urban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1: 133 [2021-06-13]. ISBN 978-0-25207-03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0).
- ^ Smith, Robert Ross. The Approach to the Philippines.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S. Army. 1996: 392–393 [2021-06-13]. LCCN 530604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8).
- Eggenberger, D.(ed.) An Encyclopedia of Battles.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85.
- Leckie, Robert. Okinawa: The Last Battle of World War II. Penguin Books USA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