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 | |
---|---|
詞源 | 武康路 (上海)、諾曼底 |
概要 | |
類型 | 公寓、建築物 |
建築風格 | 法國文藝復興建築 |
用途 | 民居、商鋪 |
地點 | 中國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842-1858號 |
座標 | 31°12′23″N 121°26′01″E / 31.20627249°N 121.43362104°E |
興建期 | 1924年 |
擁有者 | 徐匯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1953-) |
高度 | |
屋頂 | 30餘米 |
技術細節 | |
建築面積 | 約9275平方米 |
層數 | 8層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師 | 鄔達克 |
主承包商 | 法商華法公司 |
保護情況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
地圖 | |
武康大樓,原名諾曼底公寓(I.S.S Normandie Apartment)又稱東美特公寓,位於上海徐匯區淮海中路1842-1858號。大樓始建於1924年,由萬國儲蓄會(ISS)出資興建,由旅居上海的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1]。1994年,武康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歷史
1920年代,隨着上一個十年租界的進一步擴大和人口的快速湧入,以及歐美產生新的居民用房建築形式,上海也開始逐步出現公寓式大樓住宅。期間,萬國儲蓄會出資組建了中國建業地產公司,負責開發和經營申城的房地產業。1924年,中國建業地產公司購入位於今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呈30°角的土地,斥資興建公寓住宅。公寓由克里洋行的匈牙利籍設計師鄔達克主導打樣設計,法商華法公司為承建商。
當時建業地產在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區一般都以法國地名作為名稱,因此大樓落成後便以法國西北部的半島諾曼底而命名。諾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現代化高層公寓,當時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層僑民為主。根據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國行名錄》中上海街道指南欄目里的記錄,當時居住於此的有嘉第火油物業公司的銷售總代理、美亞保險公司上海辦事處的經理、西門子上海公司經理等一大批洋行、外商的高級職員[2]。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居住的大批英、美法僑民為日軍關入集中營,或遣送出境。至1945年前,諾曼底的入住率只剩下三分之一。
1945年,隨着抗戰的勝利以及萬國儲蓄會的負債業務到期,戰時遭受嚴重損失的萬國儲蓄會難以清償債務。當時參與的債主紛紛要求上海市府出面干預以保護債權人的利益。1946年,上海市政府責令萬國儲蓄會破產清理,其名下大部分產業由市府進行拍賣,所得現金用於清償債務。部分產業則有政府出資收購,諾曼底公寓則屬於政府出資購入的產業之一。之後公寓的大部分套間由市府分配給公務員[3]。
1953年,諾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並更名為武康大樓,劃撥給徐匯區房管局作為公房管理,安置「南下軍隊幹部和一些企事業單位的行政人員」,多為上海警備區幹部;僅有部分原身份為工商業的業主主繼續居住;由於臨近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電影製片廠,部分單位被劃撥給南下的文藝界人士入住,包括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臨、鄭君里等,還有搶救居延漢簡的沈仲章[4][5]。文化大革命期間,原大樓的汽車間被改建為住宅,並更名「輔樓」,安置一些工人階級入住[6][7]。
改革開放後,部分單位流入房地產市場,一些住戶決定購入產權並出售或出租;而警備區分配的單位則不在此列,繼續向房管局繳納房租[7]。
2019年,上海對武康大樓進行全面修繕。[8]
建築
武康大樓,占地158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9275平方米。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八層,總高30餘米,外觀為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限,大樓底層採用騎樓樣式,將店面櫥窗向內收縮,留出人行道空間。另外,一二層外立面採用水泥仿石牆牆面,使之成為大樓基座的樣式。自三層起至第七層,外立面改用黃褐色磚塊貼面。最頂樓的第八層繼續使用水泥仿石質牆面,因此大樓呈現三個不同區段。在第三層和第八層,設計者採用外圍連續長陽台作為三階段腰線,同時強化其層次感。在大樓的北向,為解決房間採光問題,設計者特地在朝北處,向內留出兩個大型天井。
大樓一、二層一般為店面等商鋪用房,自三樓起基本為居民住房。內部戶型分一室戶、二室戶、三室戶和四室戶四種類型,總計63套套間,傭人住房30餘間,基本為朝南房間。每個單元的廚房和衛浴一般安排在北側。衛生間內部設有專門的通風道。大樓內部的通勤除了迴旋式樓梯以外,還設置客用、貨用電梯共三部。雖經過多次維修,但基本上大樓電梯仍保留着上世紀中期採用半圓形指針的樓層指示器[1]。
1930年,萬國儲蓄會在公寓東側新建了一棟樓高五層的新大樓,又被命名為新武康大樓(武康大樓副樓),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另在武康路435號建有1400平方米的汽車庫及附屋[9]。截至2020年,武康大樓有居民143戶,其中主樓96戶,新樓9戶,輔樓汽車間改造的38戶。警備區公房月租約幾十元人民幣[7]。
延伸文化
2014年起,由媒體人陳保平、作家陳丹燕組成組成的口述史團隊對大廈1949年後的業主、物業及風貌保護區總規劃師展開採訪,編成出版物——《住在武康大樓》由同濟大學出版社於2020年出版[7][10]。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上海名建筑志>>欧美风情的沪滨广厦>>法国式浪漫优雅的诺曼底公寓大楼(武康大楼).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中文).
- ^ 诺曼底公寓. 騰訊-世博印象. [2011-10-13] (中文).[永久失效連結]
- ^ 诺曼底公寓.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 2010-06-10 [2011-10-13] (中文).[永久失效連結]
- ^ PressReader.com - Digital Newspaper & Magazine Subscriptions. www.pressreader.com. [2023-12-06].
- ^ 陳保平. 武康大楼里的国宝守护人——专访沈仲章之女沈亚明. 上海報業集團. 2022-03-04 [2023-12-06] –透過解放日報 (Chinese).
- ^ 于海:住房不止于居住,看武康大楼里的人如何“分群”. 文匯網. 2020-06-10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6).
- ^ 7.0 7.1 7.2 7.3 陳保平; 陳丹燕. 住在武康大楼.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60880440.
- ^ 五年来,上海“建筑可阅读”覆盖全市. tianmunews.com. 2022-06-14 [2023-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中文).
- ^ 第二节-高层公寓.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5) (中文).
- ^ 专访|陈保平&陈丹燕:为武康大楼做口述,为城市留底. 澎湃新聞. 2020-04-26 [202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