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中學
榆社中學 | |
---|---|
地址 | 山西省榆社縣東大街20號 |
類型 | 公立普通中學 |
創辦日期 | 1952年(前身為1919年創辦的山西省立第八中學) |
學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山西省 榆社縣 |
校長 | 賈東海 |
校訓 | 信勤公毅 |
學校網址 | http://www.sxyszx.cn |
榆社中學,也稱山西省榆社中學,是山西省榆社縣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現為榆社縣唯一的一所高中,也是晉中市16所重點高中之一。
榆社中學的前身1919年建立的山西省立第八中學。1937年,山西省立第八中學停辦。1952年,學校重建,定名榆社中學。[1][2]
2005年,因榆社中學高考成績下滑至晉中市末位,中共榆社縣委公開向全縣人民致歉,全校領導被停職。[3] 事件被媒體報道,引發了輿論關注。 [4][5]之後,縣政府推行了10萬年薪招聘校長等改革措施,被搜狐列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教育影響力事件」。[6]
學校歷史
前言
山西省榆社中學,位於榆社縣城東,襟山帶河,歷百年風雨。誕生於「五四」運動之時,毀於抗戰炮火,重建於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之初。一百年來,物換星移,世事變遷,一代又一代榆中人始終不忘「信勤公毅」校訓傳統,用智慧與青春鑄就榆社百年大計,用汗水和熱血澆灌榆杜教育之木,打造出「負重自強,拼搏奉獻,勇於改革,敢於勝利」的榆中精神,為國家培養了兩萬餘名初、高中畢業生。
本文按照省立八中初創時的筆路藍縷、新中國成立時的艱苦重建、「文化大革命」時的風雲變幻、改革開放初期的恢復發展、改革創新時期的復興崛起以及兩個百年鯤鵬騰起的軌跡,展示了榆社中學百年發展史,以茲激勵榆中人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繼承前輩光榮傳統,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願槐蔭佑護,桃李芬芳,願榆中「濟濟多士蟬聯出,如日向中天」
榆中之根
1919年,山西省公署撥款5000元(銀元),在榆社創辦山西省立第八中學校。八中初創之時,山河破碎、國運維艱,可謂蓽路藍縷。然「信勤公毅」校訓高懸,師生位卑未敢忘憂國,處窮不墜青雲志,嚴謹治學,勤奮修身。國家危亡之時,大半學子毅然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參加八路軍,成為救國救民的中流砥柱。
省立八中先後招生六百五十多人,畢業五百多人(有兩個班學生因日寇入侵學業未竟)。首任校長為柴繼高,後依次為詹維貞、郭敬唐、衛樹模。教師十幾位,主要是上黨十九縣高師畢業的才俊和學識淵博的名流,其中有滿腹經綸的國文教師張多祜,有書法造詣極深的國文教師籍禹攸,有鑽研技術、成績斐然的數學教師梁啟營,還有通曉樂理、精通樂器的音樂教師董伯勛,更有專業過硬且獨力資助多名貧困生完成學業的英語教師李瑞徵。學生多為榆、遼、昔、和、武、沁、襄等縣高小畢業生中的翹楚。他們生活儉樸、學習勤奮、思想活躍、追求進步、以天下為己任。在校期間,參加了一系列愛國運動,如「五卅」慘案後呼籲抵制日貨,「一·二九」運動時為北平學生聲援等。抗戰爆發後,八中師生集結
於太行山上,投筆從戎,共赴國難。湧現出堅守信仰、寧死不降的張壽硯,抗擊日寇、屢建奇功的曹更修,與左權將軍一起犧牲在十字嶺上的民族英雄劉浩之,喋血平遙寧固村的平遙抗日財糧科長張定華,以木刻版畫為抗敵銳利武器的新華日報社新聞戰士趙在青,以及為掩護戰友突圍而與倭寇同歸於盡的祁縣組織部部長郭會文,還湧現出抗日縣委書記任悟僧、白猷之、郝田役,抗日縣長劉秀峰、王東耀、黃明,以及更多的游擊隊員、八路軍戰士。在那場偉大的抗日民族救亡運動中,八中學子與家國共存亡,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赴湯蹈火,用青春與生命鑄就了不朽的歷史豐碑。
新中國成立後,經戰火洗禮後的八中人,多成為共和國的開國棟梁。其中有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解放軍某部軍長尹邦憲,有獲得首屆「韜奮出版獎」的高教出版社黨委書記皇甫束玉,有廉潔奉公的廣東省委常委杜瑞芝,有秉公執法的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劉秀峰,有在省文藝界獨領風騷的詩人魯兮……
迅忽流星,燦若中日。彈指一百年,東風撥塵荒。十八歲的省立八中,宛若風華正茂的青年,以其指點江山、精忠報國的無窮魅力引無數後輩學子競折腰。
艱苦重建
1944年3月,太行軍區八路軍第二次收復榆社城。12月,榆社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在這改天換地的革命過程中,老區人民用生命和生產換取了革命的全面勝利,榆社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力發展生產,迅速重建家園。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同時,榆社城鄉小學校逐步建立健全,1951年全縣高小、初小、民辦小學發展到193所,人民對優質中學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重建有着深厚文化傳統的榆社初級中學校被提上日程。
1952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當年省立八中、山西省榆社初級中學的原址上重建榆社初級中學校,當年學校暫借縣城塬上住房開始招生。1954年學校建成。1960年, 學校開始招收高中班,成為全日制完全中學,更名為「山西省榆社中學」。經二十多年的艱苦重建,榆社中學教育教學穩步發展,成為了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搖籃。
1952年,縣政府任命原省立八中優秀學子周雲五擔任校長,在縣城園上大禮堂院重建榆社初級中學校。當年9月,新建成教室兩個,並借用民房六間做學生宿舍,在全縣高小畢業生中招收學生90餘名,分兩個班教學。
1954年,學校從園上大禮堂遷回原省立八中舊址。當時,校舍建設還不完善,師生日常生活除上課外,很多時間都在從事建校勞動:上山砍木料、運梁椽,回校墊低洼、打土坯、搬磚頭,修院牆、建操場。
1955年,恢復建校後的第一屆學生,初中一、二班共計73名同學順利畢業。畢業後,他們大多立即投身於社會建設中,成為各行各業的翹楚。
1958年,為落實「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教育方針,縣委派喬明文等八名工農出身的黨員幹部進駐學校,稱為「紅旗幹部」,喬明文成為榆社中學首任黨支部書記。為落實「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師生肩扛紅旗、背負行李,徒步奔赴武鄉,到柳溝鐵礦刨鋼鐵20天,到關河水庫勞動70天。後又回榆社修海金山水庫40天。
1960年,為辦完全中學,學校發出「自己動手,共建校室」的號召,呼籲全校師生利用假期、周末義務勞動,加入建設校舍的行列。秋季開學前,在學校南端、校門西側建成了一幢磚木結構二層小樓。該樓成為當時榆社中學的標誌性建築。
1962年,響應黨中央號召,開展「學毛著」活動。全校建立49個學習小組,各組創辦讀書台,開展買一本讀百本活動。
1963年,深入開展「談雷鋒,學雷鋒、比雷鋒」活動。1965 年3月,省人民廣播電台以《雷鋒式的好學生》一文報道 了榆社中學初31班團支部「學雷鋒、做好事」的事跡。
風雲變幻
隨着「文化大革命」的展開,高考推遲,學校停課。在這一時期,學校師生受到衝擊,支部書記喬富奎、校長周雲五被停職,部分教師進學習班學習,部分教師到鄉下從教......
學校派遣「赴京代表」到北京參觀清華、北大、天安門廣場等,並接受偉大領袖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校辦農場&工廠
為了落實「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1970 年,學校決定把瓦則沿農場設為學農基地。為滿足師生學習、勞動、生活的需要,在瓦則沿新建伙房、場房、教室、宿舍40餘間。1977年,瓦則沿成為「五七大學」農機班實訓基地。
農場勞動讓師生接受了勞動鍛煉,掌握了基本的農業生產技能。生產出的糧食、蔬菜,不僅改善了師生伙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困難。
農場勞動教育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其間,學校以班為單位於春秋農忙時節輪流「上山」,參加為期兩周的農業生產勞動,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
1970年,學校在開辦農場的基礎上,在在京工作老幹部的大力支持下,確定開辦校辦工廠。從初41-43班選調部分優秀學生,分兩批進京到中科院109廠學習集成電路等生產技術,學成後回校建廠。後縣領導根據辦廠規模和條件,決定將校辦工廠改建為榆社縣無線電元件廠。我校校辦工廠實為縣元件廠的前身。
「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1970年,在學校黨支部領導下,成立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主要負責人是甄秉元和胡明老師,宣傳隊隊長是初44班學生張憲平,主要演員有石建花、周燕榛、裴書中、馬建生、張亞平等。起初伴奏僅有甄秉元老師的手風琴,後伴奏器樂添加了板胡、二胡、笛子、提琴等。表演形式有歌伴舞、三句半、鑼鼓詞、表演唱、歌劇、樣板戲等。節目多自編自導,代表節目有表演唱《抽水機》《茴子白造反》《我們是生產隊裡女羊工》《鐵肩挑來金銀山》(1973 年參加晉中地區文藝會演)《四大嫂奮戰大寨田》、歌劇《老倆口參觀榆社城》《四老漢趕集》。其中,歌劇《一塊銀元》曾演出200餘場。宣傳隊除參加正月十五元宵節文藝匯演外,還在大禮堂參加「七一」文藝匯演、「八一 」建軍節慰問演出,還到河峪鄉牛村、周村等地慰問貧下中農。
學制、教材及招生變化
1966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教育教學圍繞學習「朝農經驗」,實行開門辦學,學制縮短,課程縮簡,教學工作陷入癱瘓,學校停止招生。
1969 年10月,根據毛主席「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初中學制改為一年制、二年制,招初中41-43班。1970年10月,招初中44-49班。
1971年3月,開始春季招生,招二年制初中50-52班,招二年制高中7-8班,招生轉入正規,教學秩序基本恢復。
1972年,改革招生制度,實行「個人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覆審」的招生辦法,工農兵上大學受優待。初高中招生採取「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的方式。
「五七」大學
1977年5月,榆社縣「五七"大學在常銀農場開辦,7月遷址榆社中學,榆社中學更名為「榆社五七大學」,校長為豈雲震。當年招生200名,招生對象主要是高中畢業生,也有少量初中生。分醫衛、農科、農機、水利農電班。課程以專業課為主,兼學語文、數學、政治、體育等。專業課教師22名,從醫院、農業局、水利局聘用;文化課由榆社中學教師任教。1979年,榆社五七大學停辦。
恢復發展
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後,學校教育教學秩序得到恢復,「文革」中下放到鄉下的教師陸續返校,恢復高考後考.上師範院校的學生也陸續返回母校任教,教師隊伍得到補充,師資結構不斷優化,學校重新煥發出了應有的活力。
學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經驗交流,引導教師解放思想、大膽進行教改試驗,探索更科學的教育教學模式。提出「以教研促進教師成長,以教研提升教學質量」的口號。1986年,推廣說話教學法、閱讀教學法、思路教學法。1989年,開展青年教師過「兩關」(教材教法關、 教學基礎關)、創「雙優」(優質課堂、 優秀成績)為主的教學研究活動。學校教研氛圍濃厚,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歷史教師喬本生的「速成法」,即自學為主、全面講解、重點複習,三年課程(初中中國史四冊、高中世界史二冊)一年完成,教學效果顯著。
語文教師霍士科教學有方,成績優秀,多次受到上級表彰。1984年出席山西省立功授獎表彰會,榮立三等功,1986年獲晉中地區優秀共產黨員、山西省優秀教師稱號,1989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1989年8月,學校正式啟動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當年豈雲震、霍士科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張荷蓮、趙瑩、程鶴升、李眉文、王金信、裴軍維、任映富、陳玉金、白效通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
乘勢而上
乘着中國教育改革的東風,榆社中學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深化校長負責制,開啟了發展新紀元。
90年代初,學校提出了「把榆社中學辦成校容美、校風正、質量高的社會主義新型學校」的辦學目標,圍繞幹部隊伍建設、骨幹教師隊伍建設、規章制度建設和辦學條件改善四個重點,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科學治校、嚴謹治教、勤奮治學,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2001年,學校制定了《榆社中學「十五」發展規劃》,提出新的辦學理念、辦學策略,制定整體改革方案,規劃發展方向,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時期,學校先後興建了實驗樓、多功能廳、教學樓、職工之家、學生宿舍樓,裝備了理化實驗室,新建了學生電腦室、語音室,還為教職工集資新建了兩棟家屬宿舍樓。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由六軌增至八軌,八軌增至十二軌,學生人數翻了一番,教師隊伍也不斷壯大,到2004年, 有專任教師140餘名,在校學生2000餘名。
復興崛起
公開招聘校長
2005年,榆社縣在中小學幼兒園中進行教育大整改。榆社中學公開高薪招聘校長,7月24日經演講、答辯,昔陽中學副校長張斌文脫穎而出,被聘為校長,並組建了新一屆領導班子。
軍事化跑操
2007、2008年, 學校兩次組織全體領導、班主任到衡水中學參觀學習。之後,對學生跑操進行高強度訓練,形成了近似「胸貼背」式的跑步,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跑操前,「瘋狂英語」 的朗讀聲,詩詞文賦的吟誦聲;跑操時,鏗鏘有力的誓詞聲,節奏分明的腳步聲,整齊劃一的隊形,令人震撼,催人奮進。經過幾年的發展,軍事化跑操被打造成了學校亮麗的風景線,兄弟學校多次慕名來校參觀。
「三四式」課堂改革
2009年,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分四批到新絳中學考察學習,結合學校一貫實施的「問題導學法」『「題組教學法」和「專題式評析法」,確立了以問題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三四式」學案課堂導學模式,制定課堂實施方案, 「三四式」課堂改革全面落地,有效促進了教育教學 質量的提升。
聚焦卓越 二次創業
2019年8月,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一屆領導班子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縣教育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繼續秉承「信勤公毅」校訓傳統,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制定了「二次創業,從優秀走向卓越」的發展目標,勵精圖治, 拼搏奮進。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以校為家、同心同德、躬耕一線,用心血和汗水再次向縣委、政府及全縣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20年高考大放異彩,二本B類以上達線658人,比上年增加41人; 一本達線158人,比上年增加28人。理科重點班達線率均在93%以上,文科重點班達線率均在83%以上。理科385班49人全部達二本B類線,一本達線43人, 班均分為581.55分,韓一松同學以697分的成績,勇奪晉中市理科狀元、山西省並列第五名,被清華大學計算機類專業錄取,實現了百年榆中「清華夢」零的突破,為新時代榆社教育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聚焦卓越謀發展,二次創業啟征程。2020年9月, 學校繼續創新管理體制,引進競爭機制,年級分部管理,學科主任實行聘任制,學校進入了改革創新發展的新階段。
展望未來
多年來,有着光榮傳統的榆社中學,在市、縣黨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秉承「信、勤、公、毅」的校訓精神,以「建設學習型、開放式、現代化、高品質的幸福學校」為發展願景,堅守教書育人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不斷解放思想,在尊重中喚醒生命,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品質,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一所優秀的學校不僅是傳播知識的熱土,也是培養名師的搖籃,更是師生幸福成長的沃土。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讓每一位教師更有職業幸福感,辦好人民更滿意的教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的期待,也更是新時代榆中人的使命與責任。
新時代,新征程。在這奮進的新時代,我們將以二次創業為契機,激流勇進,以奮發昂揚的姿態,篤行智慧幸福教育,努力將學校建成書香濃郁的學園、身心愉悅的花園、學有所得的樂園、精神棲息的家園,帶領學校從優秀走向卓越,書寫好新時代榆社教育新篇章。
後記
建設一所學習型、開放式、現代化、高品質的幸福學校,是榆社中學幾代人的夢想,秉承前輩先賢遺志,堅守為學生的發展奠基的教育理想,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堅持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的教育理念,牢記使命,永鑄芳華。歷百年風雨,積澱厚重傳統,榆中人立德樹人,愛國當先;以人為本,胸懷天下;堅持改革,不斷創新,傳遞百年薪火。榆社中學必將在曲折中奮進,在奮進中崛起,在崛起中走向輝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今天還是未來,無論風雲如何變幻,榆中人必以國為重,以天下為己任,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繼往開來,矢志卓越,與祖國同呼吸共榮辱,與夢想和未來齊飛翔!
國逢盛世,校沐槐香。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借- -方展室,緬懷先賢,激勵後生,創三晉品牌,育中華才俊。揚我傳統開新局,克難奮進續華章。願我榆中厚德載物,澤被後世。願我榆中才人輩出,桃李天下。
參考
- ^ 学校简介. 山西省榆社中學. [2012-12-09].[永久失效連結]
- ^ 榆社中学【学校简介】. 中國高校之窗. [2012-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8).
- ^ 中共榆社县委常委会议公告.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05-08-22 [2012-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山西榆社高考大滑坡 县委道歉、中学领导全停职. 中國青年報. 2005-07-15 [2012-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2).
- ^ 新闻调查:山西榆社高考大面积滑坡显示教育弊端. 新聞調查. 2005-09-21 [2012-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 ^ 一树百获的举措——榆社教育改革一年后. 山西日報. 2006-08-03 [2012-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