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梁辰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梁辰魚(1520年—1592年),字伯龍,號少白仇池外史崑山人。

生平

先世為當地望族。正德十五年(1520年)出生。[1]身高八尺,多鬚。以例貢為太學生,多才多藝、任俠好遊。嘉靖三十二年(1562年),受聘為江浙總督胡宗憲幕下書記,為抗擊倭寇出謀劃策。當時名士茅坤沈明臣徐渭等均在胡宗憲的幕中。不久,胡宗憲因攀附嚴嵩而下獄。梁辰魚離開浙江。隆慶元年(1567年)客居金陵,與莫是龍、孫七政、殷都、吳嵌等結詩社於南京鷲峰禪寺。他曾作《紅線女》等雜劇,但以《浣紗記傳奇最著名。此外還寫過《遠遊稿》、《江東白苧》等。萬曆二十年(1592年)卒。

梁辰魚是以崑腔來寫作戲曲的第一人。由於其作品膾炙人口,使崑腔得以廣泛傳布。[2]元末魏良輔時期,崑腔還只停留在清唱階段,到了梁辰魚,才予崑腔以舞台的生命,這是梁辰魚在中國戲劇史上的重大貢獻。[3]

注釋

  1. ^ 關於梁辰魚的生卒年,學界仍有爭論。徐朔方據《鹿城集》中一首詩〈丁卯冬日過周蕩村別業,與玉堂弟夜坐作〉云:「先人別業滄江畔,四十年餘一度來。……自笑明春同半百,梅花殘臘莫相催。」丁卯春為隆慶二年(1568),梁辰魚年五十歲,可推知其生於正德十四年(1519)。武俊達指出:「梁辰魚(1520-1591),以誕生於正德十五年庚辰(龍年),取 字伯龍。」黎國韜考據梁氏生於約正德十五年(1520),卒於約萬曆二十年(1592),享年七十三歲。
  2. ^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崑腔》記:「梁伯龍聞,起而效之,考訂元劇,自翻新調,作《江東白薴》、《浣紗》諸曲……譜傳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取聲必宗伯龍氏,為之崑腔。」
  3. ^ 黎國韜《略論梁辰魚之考訂元劇》一文指出,「梁辰魚考訂元劇,可以視為他效仿魏良輔再度改良崑腔的工作之一,這為他自翻新調作了準備,也是新崑腔得以運用於傳奇創作並被搬上戲劇舞台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 徐朔方:《梁辰魚年譜》
  • 武俊達:《魏良輔與梁伯龍對崑曲唱腔的改革》
  • 黎國韜:〈梁辰魚與鷲峰詩社〉,《中山大學學報》第45卷第2期,2005年3月。
  • 黎國韜:《梁辰魚生卒年及浣紗記創作年代考》,《五邑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