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歷史
格魯吉亞歷史 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ს ისტორია |
---|
格魯吉亞歷史 |
格魯吉亞的歷史和格魯吉亞人有着密切關係。
古代
格魯吉亞的歷史極為深遠。早在180萬年前,位於今日格魯吉亞東南部的德馬尼西發掘出來的四副直立人(Homo erectus)的骨骼化石[1],可見這裡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在其他地區亦有發現一些在其他時期的遺骸,時間在公元前6千年到前5千年[2][3][4] 。
從其文化發展,可追溯自極早的青銅器時代,當時各部落業已形成,青銅器之製作技藝出現後,不同部落間方開始正式交流。 但若論述其國度的形成,則應從公元前1000年時的科爾基斯及高加索伊比利亞開始說起。這兩個早期格魯吉亞國家被認為是格魯吉亞文明的起源,是過往文化的再興[5][6][7]。在古典時代晚期,兩個早期的格魯吉亞王國已經形成,分別是位於西部瀕海的科爾基斯(კოლხეთი)和東面的伊比利亞(იბერია)。
西元前66年,羅馬帝國完成了對高加索地區的征服,此後近400年,格魯吉亞王國成為了羅馬帝國的附庸國和盟國。[8]
西元337年,國王米利安三世「聖者」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使格魯吉亞人開始信奉基督教,為格魯吉亞的文學、藝術發展帶來刺激,惟基督教之傳入使古格魯吉亞文字消逝無蹤,而由希臘文及敘利亞文所混合而成之新文字替代。
此後三百年間格魯吉亞一直捲入東羅馬帝國與波斯帝國之戰爭中,科爾基斯更是其中一處戰場。在中世紀早期,兩個早期建立的王國都瓦解成各個封建地區。這導致阿拉伯人能夠在7世紀輕易地征服格魯吉亞的東南部地區。儘管阿拉伯人在西元645年就奪取了首都第比利斯,卡特利-伊比利亞仍保留了相當的自治權。這些地區最終於11世紀早期得到解放,並一統為新王國的一部分。
中世紀
西元813年,影響格魯吉亞近千年的巴格拉特王朝始建。[8]其中,於1027-72年在位的巴格拉特三世統一了格魯吉亞的東西部分。在下一個世紀裡,被普遍認為是最偉大和成功的格魯吉亞統治者大衛四世(1089-1125年在位)把格魯吉亞推向黃金時期,他驅逐了入侵的塞爾柱人,並把格魯吉亞的文化和政治影響向南拓展至亞美尼亞,並向東擴張至裡海。[8]
格魯吉亞王國在12世紀至13世紀早期達到頂點。格魯吉亞的黃金時代留下了偉大的教堂、浪漫的詩歌和文學遺產。[9]
其後1226年花剌子模王朝蘇丹札蘭丁入侵高加索,佔領並破壞第比利斯,終結了格魯吉亞王國的復興。 此後,最後一位統治著一統的格魯吉亞國王佐治五世(1299-1302年,1314-1346年在位)成功抵抗蒙古人的入侵,並保存了帝國的基督教文化。然而,他死後王國內眾多的地方統治者不斷爭取獨立,至15世紀王國已經完全分解。1386年至1403年間格魯吉亞又受帖木兒侵襲,更使當地經濟文化遭嚴重破壞,從此一蹶不振。
近代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並在1461年滅掉格魯吉亞人協助建立的特拉比松帝國。16世紀早期,波斯的薩非王朝和奧斯曼帝國更分別征服了格魯吉亞的東西部分,格魯吉亞與西方聯繫自此中斷三百年。此期間格魯吉亞分裂,其中有一些小國保持了獨立,比如西部的古里亞公國。
現代
1783年沙俄勢力進入該區,俄國保護格魯吉亞之完整並擁有其宗主權。1804年至1864年間,格魯吉亞諸邦相繼被帝俄兼併。
1917年,1917年俄國革命使得俄羅斯進入一場血腥的內戰。一些偏遠地區宣布獨立,格魯吉亞就是其中之一。1918年喬治亞民主共和國宣布成立。新的國家由孟什維克派的的社會民主黨統治。1921年2、3月間,格魯吉亞蘇維埃政權建立,並於1936年併入蘇聯,改稱為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5年戈爾巴喬夫就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上台執政後,大力提倡開放與改革政策,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相繼謀求脫離蘇聯;1990年,格魯吉亞最高蘇維埃決議前蘇聯之聯邦條約違法,並發表主權宣言,更改國名為格魯吉亞共和國。1991年4月9日,宣布脫離蘇聯獨立。1991年8月,軟禁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巴契夫的奪權政變失敗後,以俄羅斯為首之十一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格魯吉亞一開始並沒有加入,至1993年12月始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1996年4月,「格魯吉亞共和國」更名為格魯吉亞。2003年發生玫瑰革命,總統謝瓦納茲下台。
2008年8月7日,當全球媒體皆矚目於2008年北京奧運之際,格魯吉亞軍隊進攻該國與俄羅斯接鄰的南奧塞梯,試圖將該地納入其政府軍管轄之下[10]。2008年8月8日,俄羅斯軍隊亦進入南奧塞梯,並對格魯吉亞軍隊發動一系列空襲。據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表示,在非衝突區亦有平民目標遭受空襲,並一度表示考慮退出奧運,俄羅斯官方則否認發動空襲。歐洲聯盟聞訊旋提出和平方案,[11] 俄羅斯方面當即表明「不贊成歐美國家介入」[12]。2008年8月12日,格魯吉亞宣布退出獨聯體。8月28日,俄羅斯宣布承認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獨立。作為回應,格魯吉亞於次日決定與俄羅斯斷交。
參考文獻
- ^ 梅進/編譯. 科學家發現直立人骨骼化石“寶藏”. 人民網引自科學時報. 2009-05-06 [200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4).
- ^ Aruchlo: An Early Neolithic Tell Settlement of the 6th Millennium BC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5-16. Deutsches Archäologisches Institut
- ^ Georgia:History and Cultur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9-29.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Georgia
- ^ Georgia - History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 Century Travel
- ^ Music of Our Day: Essentials and Prophecies by Lazare Saminsky, p 225
- ^ The Warrior Queens, by Antonia Fraser, p 179
- ^ Georgian-Byzantine Literary Contacts, by Elguja Xintʻibiże, - Page iv
- ^ 8.0 8.1 8.2 "Christianity and the Georgian Empire" (early history) Library of Congress, March 1994, webpage:LCweb2-ge0015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12-13.
- ^ Georg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by Howard Aronson and Dodona Kiziria, p 119
- ^ 南奧塞提亞衝突 一場「油管戰爭」?. [200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 歐盟積極外交斡旋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9-15.
- ^ 西方積極調停 俄反控美干預. [200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