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條湖事件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9月8日) |
柳條湖事件發生於1931年9月18日,乃日本關東軍為侵占中國東北,挑起爭端,自導自演製造一宗炸毀鐵路,誣陷中國東北軍的事件,同日即爆發九一八事變。[1]
事件策劃
柳條湖事件是日軍內部精心策劃的一次陰謀,為了防止被日本阻止,而並未上報給東京方面[2];而奉天(現為瀋陽)是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東北軍主力的駐地,便成為首要目標中的首要目標;柳條湖靠近瀋陽城和東北軍北大營,便於嫁禍和進攻,便成為製造事件的地點。
事件的總策劃者為關東軍中主戰的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中佐和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大佐,事後反應看,日本內閣或許並不知情。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選定柳條湖後;由奉天特務機關輔助官花谷正少佐、今田新太郎大尉和奉天憲兵隊長三谷清中佐制定具體計劃;由熟悉爆破的河本末守中尉實施爆破。
六月底(1931年),在策劃參謀旅行時,石原和板垣對關東軍的部分人員說,九月下旬,要在柳條溝(湖)開始戰鬥行動,要求他們協助這一計劃。花谷正和今田新太郎(張學良顧問柴山兼四郎中佐的助理官)首先參與商談。不久,又要求奉天憲兵隊長三谷清中佐予以合作。奉天獨立守備隊步兵第一中隊長小野正雄大尉來到駐奉天獨立守備隊步兵第二大隊第三中隊長川島正雄大尉(虎石台)處,摸川島的底細,問他:『關東軍如果動手的話你打算跟着幹嗎?』川島也是河本大作在第十連隊(小倉)時的部下。川島和小野一到花谷那裡,花谷就說:『不想幹的人乾脆回中央』,接着對北大營占領計劃作了說明。最後在特務機關二樓召開會議,今田也參加了這次會議。經兩、三次聚會後,終於炮製了在柳條湖炸毀鐵路的計劃。[3]
八月間,東京當局起了疑心,令日本內閣及外相幣原喜重郎等鴿派,即刻要求日本軍部遣作戰部長建川美次前往瀋陽查看情況,但高層視察的消息走漏給南次郎,另由情報部門橋本欣五郎密電坂垣等,囑在天皇的欽差到達前舉事,因此此事件才提前十天在9月18日發生。[1][4]
事件經過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決定立即擅自發動,提前開始本預訂在9月28日的假旗計畫,駐虎石台兵營的獨立守備隊步兵第二大隊的第三中隊,在中隊長川島正雄大尉率領下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到文官屯一帶實行夜間演習。22時20分左右,以中隊副河本末守中尉和小杉喜一軍曹為首一個小分隊在奉天(現稱瀋陽)北面約7.5公里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炸毀了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但失誤的證據。
爆炸後,河本末守立刻向北大營的方向射擊,並向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長島本正一中佐報告「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炸毀鐵路,攻擊守備隊」。獨立守備隊又立刻報告了在旅順的關東軍司令部。島本正一中佐趕到奉天特務機關報告時,早已在等候時任關東軍高級參謀的板垣征四郎下令向中國軍隊開火,進攻東北軍北大營和瀋陽城。在文官屯一帶的第三中隊向南移動進攻北大營,設在虎石台第三中隊駐地里的火炮開始轟擊北大營和奉天機場。
當時,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張學良曾訓令「中日關係現甚嚴重,我軍與日軍相處須格外謹慎。無論受如何挑釁,俱應忍耐,不准衝突,以免事端」,造成駐守部隊並未做出反擊。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鐵漢的620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抵抗,最後突圍撤走。由於執行不抵抗命令,北大營逾萬名守軍被只有500多人的日軍擊潰。隨後,瀋陽城及東大營駐軍亦是不戰而退,被日軍順利占領。
事件調查
- 爆炸地點偏僻,靠近東北軍北大營,易於嫁禍,同時方便日軍發起攻擊。
“ | 18日夜,月近半圓,高粱地黑沉沉的一片;疏星點點,長空欲墜。島本大隊川島中隊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查鐵路線為名,帶領數名部下向柳條溝走去。一面從旁邊觀察北大營的兵營,一面選了個離兵營約800米往南去的地點,河本親自把騎兵用的小型炸藥安裝在鐵軌下,並點了火,時間是10點過了,轟的一聲炸響,鐵軌和枕木都炸飛了。 | ” |
——花谷正[5] |
- 此次爆炸後,計劃趕到現場進行緊急維修的南滿洲鐵道員工被關東軍士兵攔阻。而且在爆炸之後不久,22時40分,從長春經南滿鐵路的列車,準時抵達瀋陽車站,由此可見這次爆炸的規模不大,據說鐵軌只被炸彎了1.5米。可見爆破部位、長度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
- 9月19日,美國記者喬·畢·巴魯(J. B. Powell)到柳條湖進行了現場調查。後來,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時,巴魯證實:「中國士兵的屍體放在離路軌45~91米的地方……同行中的一個夥伴調查了一具屍體。他見到的是一個沒有血跡、被放置了相當長時間的屍體。」[6][7]
-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明確認定:柳條湖事件「是日本人有計劃實行的」。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大學法學部教授、現代歷史學家秦郁彥博士對當時關東軍軍官花谷正等人進行調查,逐漸了解到柳條湖事件的真相。此後,花谷正的證詞被秦郁彥整理後在日本雜誌《知性别册 秘められた昭和史》(河出書房 出版)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此後,秦博士通過對其他有關人士的採訪,也證實了花谷證詞的可靠性。[8]
- 此事件在日本長期誤稱「柳條溝事件」,是由於當年日本士兵為了對外掩蓋事件實際發生地點而擅改地名,[9]而日語「溝」讀「こう(kō)」,「湖」讀「こ(ko)」音近,僅有長短音之不同。
事件影響
- 柳條湖事件是同在當天爆發的九一八事變開端。
- 連環漫畫專輯《丁丁歷險記》的第五本《藍蓮花》中有一段情節,主人公丁丁目睹日本間諜兼毒販平野松成炸毀京滬鐵路誣陷中國,並引發日本侵略。其來源即柳條湖事件。
- 如今,在柳條湖建有「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收集了相關史料和文物。
參考資料
- ^ 1.0 1.1 柳條溝事件. 中華百科全書‧典藏版. [2019-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8).
- ^ 昭和天皇事先不知柳條湖事件 日經中文網. zh.cn.nikkei.com. [2024-12-01].
- ^ 關寬治; 日本武藏大學教授島田俊彥. 《满洲事变》. 王振鎖, 王家驊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3年. OCLC 1020917794.
- ^ 第二展廳: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與東北淪陷.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19-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5).
- ^ 內川芳美 (編). 《ドキュメント昭和史》 [《文獻昭和史》]. 平凡社. 1975. ISBN 9784582454031.
- ^ 孟悅. 铭记与警示-九一八国难下的沈阳. 遼寧教育出版社. 1 August 2015: 137 [2021-01-10]. ISBN 978-7-5549-088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5).
- ^ https://www.nytimes.com/1946/08/06/archives/jb-powell-tells-of-trip-to-mukden-american-journalist-who-was.html
- ^ 秦郁彥 《昭和史の謎を追う》上(文春文庫)
- ^ 山田勝芳『満洲事変発生地名の再検討―『柳條溝』から『柳條湖』へ』東北大學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東北アジア研究第14號〉、2010年2月,頁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