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惔
柳惔 | |
---|---|
出生 | 462年 南朝宋 |
逝世 | 507年 南朝梁 |
職業 | 南朝梁官員 |
柳惔(462年—507年),字文通,河東解人。南朝齊司空柳世隆次子,本人為南朝梁官員。
生平
南朝宋年間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年),蕭賾為中軍大將軍,命柳惔為參軍,轉主簿。[2]
南朝齊年間
南朝齊高官王儉同時也是辭賦家、目錄學家,曾對人稱讚柳悅、柳惔兄弟:「柳氏二龍,可謂一日千里。」王儉任尚書左僕射時,曾拜訪柳世隆家,柳世隆以為拜訪自己,徘徊良久。但王儉上門後,只問柳悅和柳惔,對柳世隆說:「您賢能的兒子都有盛才,一日見顧,今故報禮。若仍相造,似非本意,恐年少窺人。」[1]
後蕭賾為齊武帝,柳惔曾參加他在烽火樓的設宴,齊武帝認為他的詩寫得好,對弟弟豫章王蕭嶷說柳惔不但風韻清爽,而且作文剛健秀美。[1]
後入為尚書三公郎,累遷太子中舍人,為皇子巴東王蕭子響王友(幕僚),蕭子響為荊州刺史,柳惔隨之赴任。蕭子響昵近小人,柳惔知道要遭禍,稱病回京。後蕭子響作亂被殺,柳惔得免。[1][2]
歷任中書侍郎、中護軍長史。累遷新安太守,因無政績被免。久後,為右軍諮議參軍事。建武末年,為西戎校尉,永元元年(499年)四月,在寧朔將軍任上為梁、南秦二州刺史。[3]二年(500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十二月,柳惔舉漢中響應。[1][4]三年(501年)正月,皇弟南康王蕭寶融為相國,蕭衍屢上表勸其登基,柳惔與竟陵太守曹景宗一同勸進。[5]二月,蕭寶融發檄文到京邑,贊柳惔等人同起義兵。[6]三月蕭寶融登基為齊和帝後,以時任征虜將軍柳惔為益、寧二州刺史,[7]後又用為侍中,領前軍將軍。[2]
南朝梁年間
蕭衍登基為梁武帝,徵柳惔為護軍將軍,未拜,遷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先前蕭衍任雍州刺史時,曾解茅土玉環贈柳惔。天監二年(503年)元會(新年宴會),武帝問柳惔所佩玉環是否新亭所贈。柳惔答是的,一直佩帶着。武帝趁機勸酒,柳惔沒喝完,武帝說:「我經常將卿比作劉越石。」罷會後,封柳惔為曲江縣侯,邑千戶。武帝趁宴作詩送給柳惔:「爾實冠群後,惟餘實念功。」又曾說:「徐元瑜(前廣州刺史,謀襲廣州,被誅)違命嶺南,周朝的書說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朕已放其諸子,何如?」柳惔說:「罰不及嗣,賞延於後,今復見之聖朝。」時人以為他知言。三年(504年)正月遷尚書右僕射。[1][2][8][9][10]
天監四年(505年)十月,武帝大舉北伐,以弟弟中軍大將軍臨川王蕭宏都督眾軍,以柳惔為副。梁軍起初於五年(506年)五月攻克梁城,但七月,蕭宏得知魏援軍在附近,畏懦不敢進軍,商議班師。左衛將軍呂僧珍建議知難而退,蕭宏同意,柳惔不同意:「自我大軍所臨,何城不服,何謂難乎?」眾將也都不同意退軍。[11]九月,梁軍敗,蕭宏、柳惔、北徐州刺史昌義之等屯梁城,北魏中山王元英又大破梁軍於淮南,蕭宏、柳惔、昌義之等大將五人棄梁城沿淮東逃,米三十萬石為魏所獲。元英追殺梁軍到馬頭,[12]擒梁將四十二人,斬獲五萬有餘。[13][14][15]北伐失敗,柳惔復為僕射,因久病轉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給親信二十人。未拜,六年(507年)六月出為使持節、安南將軍、湘州刺史。[8]十月,卒於州。武帝為他素服舉哀,贈侍中、撫軍將軍,給鼓吹一部。諡穆。[1][2]
性格特點
柳惔度量寬博,家人未嘗見其喜怒。很敬重妻子,以至於畏憚她,雖然本性愛音樂,卻不敢看漂亮的女伎。僕射張稷與柳惔關係親密,得柳惔妻敬重。張稷每拜見柳惔,必先相問夫人。柳惔每欲見女妓,都通過張稷請奏妻子。其妻隔幔坐,妓女才出來,柳惔才能看到。[1]
作品
柳惔著《仁政傳》及《諸詩賦》,粗有辭義。[1][2]有文集《柳惔集》二十卷。[16]
子孫
評價
- 《梁書》:「昔竇融以河右歸漢,終為盛族;柳惔舉南鄭響從,而家聲弗霣(同「殞」),時哉!」即認為柳惔舉漢中起兵響應蕭衍,因而光大家門,可與兩漢之際歸順中央的竇融相比較。
- 《南史》:「世隆文武器業,殆人望也,諸子門素所傳,俱雲克構。」指柳世隆諸子能傳承先輩門風,完成前輩事業。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注釋及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南史》卷三十八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梁書》卷一十二
- ^ 《南齊書》卷七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三
- ^ 《南齊書》卷三十八
- ^ 《梁書》卷一
- ^ 《南齊書》卷八
- ^ 8.0 8.1 《梁書》卷二
- ^ 《南史》卷六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五
- ^ 《南史》卷五十一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六
- ^ 《魏書》卷八
- ^ 《魏書》卷一十九下
- ^ 《北史》卷一十八
- ^ 《隋書》卷三十五
- ^ 存档副本. [2009-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2).《新唐書》卷七十三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