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增
柏增 Adolph John Paschang | |
---|---|
前江門教區主教 | |
教區 | 江門教區 |
任命 | 1946年4月11日 |
卸任 | 1968年2月3日 |
前任 | 華理柱 |
繼任 | 梁建森 (教座從缺45年) |
聖秩 | |
晉鐸 | 於1921年5月21日晉鐸 |
晉牧 | 由福爾德 於1937年11月30日晉牧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95年4月16日 美國密蘇里州奧德雷恩縣馬丁斯堡 |
逝世 | 1968年2月3日 英屬香港 | (72歲)
國籍 | 美國籍 |
教派 | 天主教 |
曾任職位 | |
母校 |
阿道夫·若望·柏增(英語:Adolph John Paschang;1895年4月16日—1968年2月3日) 是天主教美國籍主教及瑪利諾外方傳教會會士。曾任廣東省江門宗座代牧區宗座代牧及江門教區主教(1937年-1968年)。[1][2]
生平
早年生活
柏增出生於1895年4月16日,在美國密蘇里州奧德雷恩縣的小鎮馬丁斯堡的一個農場家庭。他少年時入讀威斯康辛州聖心坎庇恩高中[3]及聖路易斯市肯里克神學院。1917年,他21歲時加入成立不久的瑪利諾外方傳教會。於1921年5月21日,柏增在26歲時晉鐸[4]。晉鐸後,被派遣到中國廣東省江門傳教。[5]。
柏增神父於陽江、嘉應、梧州、台山和江門等地傳教,並在當地開辦瑪利諾會第二所學校。其後,又在茂名高州聖心學校工作。
牧職
1936年7月,華理柱主教獲選為瑪利諾外方傳教會第二任總會長。1937年6月17日,柏增在42歲時獲時任教宗庇護十一世江門宗座代牧區宗座代牧,領銜土耳其薩西瑪教區主教。同年11月30日,在英屬香港由嘉應宗座代牧福爾德主教主禮,香港宗座代牧恩理覺主教和北海宗座代牧祝福主教襄禮晉牧。
抗日戰爭初期,廣東省被日本佔領,美國籍的柏增主教獲准繼續在當地服務。1941年2月,柏主教前往英屬香港,後再前往江門宗座代牧區尚未淪陷區域。[6]柏主教出發前曾於道明會玫瑰崗教堂協助主持祝聖儀式[6]。二戰後期,柏主教再次被迫離開江門,被送往葡屬澳門。期間,他曾多次秘密前往江門,繼續傳教及救濟工作。[7]
1946年4月11日,聖座在中國設立聖統制,江門宗座代牧區升格為江門教區,屬於廣東教省,柏增留任成為江門教區首任主教。
受迫害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地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開始針對天主教進行宗教迫害及打壓,教會已經無法正常功能,柏增主教選擇留守。1951年12月5日紐約時報報導,柏增主教因為教會擁有土地而被指為是地主,被拘捕及強迫他致電英屬香港的瑪利諾外方傳教會,告知中國政府需要22,000美元的保金。[8]同月7日,美國瑪利諾外方傳教會總會院收到一份要求6,000美元贖金的勒索電報,但是會方沒有作出交付。[9][10]同月19日紐約時報再報導指,隨著中國大陸土地改革運動加劇,柏增主教再度受壓,並曾被迫跪碎磚。[11][12][13]。
獲釋返港
威廉·敦斯神父所著《瑪利諾香港編年史》1952年6月9日紀錄如下: 「歷盡苦待,柏增主教從江門北街聖母聖心座堂被押解至一小艇,驅逐出境。押解途上,柏增心內咕嘀,小艇終究往何方航行,心裡沒底;日佔時江能士神父之下場定在他心中閃過。」[5]1952年6月6日晚上,柏增主教到達葡屬澳門後,[14] 並於同月9日晚上抵達英屬香港,並一直居住在赤柱的瑪利諾神父宿舍。[15]
晚年
其後,柏增主教曾一度短暫返回美國探望親友[4]1957年3月,柏主教中風入往灣仔嘉諾撒醫院。同年10月,會見訪港的瑪利諾外方傳教會總會長。1958年5月,柏主教需要坐輪椅代步。[5]1968年2月3日,柏增主教於英屬香港銅鑼灣聖保祿醫院去世,享年72歲。[4]。
紀念
1969年,瑪利諾外方傳教會會士陸伯仁神父於香港牛頭角以柏增主教,取名一所小學為柏德學校。[16]
至1990年代,香港政府計劃將柏德學校所在的牛頭角下邨拆卸重建。因此,時任柏德學校校長梁國雄於1997年起,向政府申請新校舍。[17]直至2000年,政府在九龍灣批出新校舍給柏德學校,以轉全日制方式實行分階段搬遷。柏德學校上午校於2002年遷往新校舍及易名為天主教柏德學校,實施全日制。[18]
2008年,在牛頭角的柏德學校校舍交還政府及拆卸,而柏德學校下午校所餘班別,自此亦合併入九龍灣天主教柏德學校,完成歷時11年的搬遷計劃。[19]
趣事
1946年5月,柏增主教抵達赤柱瑪利諾神父宿舍時,虬髯滿面。對久未修整儀容之神父,瑪利諾神父宿舍傳統提供強迫服務——手拔鬍鬚。由於,柏增有主教身份免受酷刑。[6]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 Diocese of Jiangmen 江門. [2022年1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2月1日).
- ^ Bishop Adolph John Paschang, M.M. †. [2020年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7日).
- ^ SHORT HISTORY OF CAMPION HIGH SCHOOL -- PRAIRIE DU CHIEN, WISCONSIN BY SYLVESTER J. STABER, S.J. 1979. [2011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25日).
- ^ 4.0 4.1 4.2 天主教柏德學校40周年特刊 1969- 2009. 香港: 柏德學校. 2009年.
- ^ 5.0 5.1 5.2 Smith, Jim, Downs, William, Maryknoll Hong Kong Chronicle 1918 - 1975 (Chronicle), Catholic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of America, 1978
- ^ 6.0 6.1 6.2 SMITH, James, The Maryknoll Mission, Hong Kong, 1941 - 1946 (book), 香港大學歷史學系, 1980年
- ^ 溫順天神父, 瑪利諾會在華傳教簡史 (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1977年
- ^ The New York Times 1951 Dec 06. [2011年6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6日).
- ^ Long Beach (Calif.) Press-Telegram Friday, December 7, 1951 (PDF). [2011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3月8日).
- ^ Reference guide to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ies in China: from the 16th to the 20th century by R.G. Tiedemann. [2011年5月3日].
- ^ The New York Times 1952 June 10. [2011年6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6日).
- ^ The New York Times 1951 Dec 19. [2011-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6).
- ^ The Chinese Catholic Church in Conflict 1949 - 2001 by Beatrice Leung and William T Liu. [2011-05-03].
- ^ The New York Times 1952 June 8 Sunday. [2011年6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6日).
- ^ Chinahands (official blog of the Maryknoll Fathers and Brothers in China). [201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9).
- ^ 柏德學校二十五週年校慶校刊. 香港: 柏德學校. 1994.
- ^ 柏德濃情紀念集 1969 - 2008. 香港: 柏德學校. 2008.
- ^ Bishop Paschang Catholic School website. [2011-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3).
- ^ 回憶.情 在牛頭角下邨的共同歲月.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2009. ISBN 9789627967286.
外部連結
- 1924年柏增神父與在陽江學習拉丁文的學生合照。照片來源自美國南加州大學數碼網上圖書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47年江門小孩在觀賞爆竹。爆竹是掛在一棵紀念柏增主教的樹上。照片來源自美國南加州大學數碼網上圖書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22年柏增神父與另一位瑪利諾會士 戴亞士神父 (Fr Dietz) 合照於東鎮。照片來源自美國南加州大學數碼網上圖書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49年9月1日廣東台山聖心醫院新遷開幕紀念。照片來源自美國南加州大學數碼網上圖書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25年瑪利諾神父及修女於香港合照。照片來源自美國南加州大學數碼網上圖書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p. Fourquet at installation of Fr. Paschang at Jiangmen, China from USC digital library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ishop Paschang Catholic School 天主教柏德學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官方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