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騷(1875年—1953年),字叔潛,號醒我,晚號半村老人,福建省晉江縣執節鋪(今屬泉州市鯉城區開元街道)人,由附生中式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會試第154名貢士[1],未殿試。

生平[2][3]

甲辰科會試因北京貢院受八國聯軍的破壞還沒有修理好,會試地點借河南開封貢院舉行。福建舉人吳增、林騷、林翀鶴、陳砥修四人同行,由海路走上海,改江船上武昌,再搭新建成的京漢鐵路開封。一路上行旅插上一面「公車赴試」的旗子,車船可以優待免費。他們在開封落足一所下等的客棧,半夜被小偷從土牆上挖洞進屋,衣物被盜一空。於是到祥符知縣衙門去擊鼓報案,知縣立即坐堂。查明是赴試的福建舉人被盜,怕聲揚出去,說明會試期間知府防衛保安不力,可能丟紗帽。就一面答應派役查究,一面當場先予賠償後待追贓。他們得到的賠款比失去的東西還多,就結案不再交涉。考後大家都感到成績不佳,無錄取希望,多逗留又要多費用,就即日束裝返泉。抵家後才知吳增、林騷、林翀鶴三人均中,已不及殿試了。他中式時年30歲,本來可以等候下一科再考,不料科舉一廢,從此末科未殿試的貢士永遠失去補試的機會。

其與兄林翀鶴同科中式,其家豎有:「同懷同榜登第」一匾。其父林霽,是一位著名的衙門師爺,寫得一手好顏體字,現存洛陽橋蔡襄祠的四塊石刻詩碑,就是他的作品。

林騷曾於光緒戊戌進泉州府學第一名秀才(稱為「案首」)。詩文極佳,書法很差。他未殿試之因,亦是準備練字三年,殿試的名次書法好壞關係很大。以後專賣文為生,不問外事。民國間曾擔任一次泉州的公路局長,書生不懂辦事,成績欠佳,自行辭掉。他歷主泉州詩壇「溫陵弢社」多年,為閩南詩壇祭酒之一,所著《半村詩集》,1986年曾重印。1949年後歷任人民代表,泉州市人民委員會委員。1953年去世,終年79歲。

1951年土改,他住在梅石街,屬土改街。他沒有田地,也不經商,又沒擔任教員或有經常的工資收入,而生活尚稱不錯。當時基層土改隊工作人員對此十分不解,特向他查問經濟情況,以便確定他的成份。他坦白對土改隊說:「我替人家寫祭文、墓誌、壽序等,人家送我的筆資。有時人家請我去點主、主祭、祀后土,也有大筆紅包。我就靠這些收入維持生活。」工作人員社會歷史知識貧乏,把他的寫祭文、點主等收入與和尚、道士、神棍的收入等同起來,要把他定為「迷信職業者」的壞成份。他大急,找上級領導反映,才定為知識分子的「自由職業者」。

相關條目

清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參考資料

  1. ^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會試題名錄》
  2. ^ 「林騷及其詩歌」,薛俊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泉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泉州文史資料 第18輯》,1985年12月第1版.第133頁
  3. ^ 「清代末科泉州的舉人進士遺聞錄」,陳泗東著.《幸園筆耕錄》(下冊).鷺江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466-4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