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時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35年的楊時傑
1953年的楊時傑
1953年的楊時傑(同上)

楊時傑(1881年—1956年),原名志銘,字舒武,法號慧傑湖北沔陽(今仙桃市)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佛教徒。

生平

1905年,楊時傑官費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普通科,1906年他轉入東斌學校警憲科,畢業後又入中央大學法政科,1906年3月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他畢業回國,在武漢孫武李作棟(字春萱)、楊玉如(字寶珊)、彭楚藩等秘密組織湖北共進會。1911年5月11日,共進會代表楊時傑、楊玉如李作棟文學社代表劉復基王守愚蔡大輔等,在武昌長湖西街8號(龔霞初寓所)共同商討兩組織的聯合事宜。武昌起義後,他被推舉為鄂軍都督府內務部部長、戰時總司令部督戰員。後他任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湖北代表,並在南京參加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1912年,他任黎元洪臨時副總統府顧問,和宋教仁等人在北京組織中國同盟會本部,和田桐等人出版《國光新聞》。1913年,他當選民元國會眾議院議員。宋教仁遇刺身亡後,他到湖北圖謀討袁,失敗後他到日本並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他在漢口籌辦《大中華日報》,反對袁世凱稱帝。1916年黎元洪任總統並重開國會,他參與發起成立丙辰俱樂部,主張中國對德國宣戰。1917年,他追隨孫中山南下,任大元帥府參議、靖國軍總司令部高等顧問。1923年曹錕賄選時,他倡議並率「三十三號議員團」130餘人拒賄。1927年,他幫助居正辦《江南晚報》。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時任司法院最高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的楊時傑參加了南京國民政府洛陽召開的國難會議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隨司法院遷到重慶,曾拜縉雲寺方丈釋印光為師,研習佛學,印光賜他法號「慧傑」。1942年他因為父親奔喪而回到故鄉沔陽,曾經在沔陽組織游擊自衛軍抗擊日軍,和新四軍多有交往。1944年冬,漢沔中心縣成立參議會,楊時傑應邀參加。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他未返回南京司法院任職。1946年,他舉家從家鄉遷居武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時傑被聘為湖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53年,他被特邀為湖北省政協委員。1956年秋,楊時傑因腦溢血逝世,享年75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