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默庵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默庵
中國當代名人傳》中的李默庵照片
出生(1904-10-17)1904年10月17日
 大清湖南省
逝世2001年10月27日(2001歲—10—27)(97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國籍 中華民國(-1980年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80年代-)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26年-?)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49年)
效命 中華民國
軍種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年份1926年-1951年
軍銜中將
統率第十一師三十一旅
第三方面軍
參與戰爭北伐戰爭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投降

李默庵(1904年—2001年),湖南省長沙市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中將軍銜。第七九屆全國政協委員,2001年病逝於北京

早年經歷

1904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北山坪李家村的貧苦農民家庭[1],1923年底進入廣州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就讀,1924年11月19日該期學生轉入黃埔軍校,1925年以黃埔一期畢業生身份畢業。1926年「中山艦事件」發生後,與同學宋希濂同進出陳賡介紹加入的共產黨周恩來曾說其為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參加共產黨的,也是黃埔生中第一個退出共產黨的;之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傳聞黃埔一期中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是李默庵」[2]

李默庵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時,他在第1軍60團當過黨代表,該團團長是共產黨人葉劍英;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軍和北伐戰爭,任六十團黨代表、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經歷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戰役。1928年以後,任第一軍六十五團團長、第十一師三十一旅少將旅長,與同學關麟徵共事。

1930年在中原大戰中負重傷,立下戰功;1932年後擔任衛立煌的副手,圍剿蘇區紅軍並平定福建事變;1935年任駐閩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兼第十師中將師長。

中年經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任陸軍第十四軍軍長,在山西忻口會戰中任左翼兵團指揮官,指揮5個師與日本侵略軍激戰兩周,後轉戰中條山游擊根據地,與日本侵略軍長期作戰。1938年與直接頂頭上司衛立煌因爭奪軍隊實際控制權爭吵,轉任第三十三軍團軍團長。由於在華北長期與共產黨合作,熟悉游擊戰術,1940年任湘鄂贛邊區總指揮兼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教育長,與八路軍教官共同培養抗日游擊戰指揮員。1941年底,奉命與英軍軍事代表團合作訓練突擊部隊,任陸軍突擊總隊司令,後任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浙江。1945年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奉命主持浙東地區日軍受降事宜。

1946年6月任第三方面軍司令官、徐州綏靖公署第一綏靖區司令官,坐在小飛機上遙控指揮所部10萬進攻蘇中解放區粟裕大戰,據共軍聲稱被消滅5個旅(新四軍七戰七捷),但據《徐州綏靖概要》取得了勝利。

1949年任職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綏靖區司令官,曾推薦中山陵1947年哭陵事件陪祭的同學張際鵬當第1兵團中將副司令官(列名長沙起義"?"通電,靠同學袁守謙在1955年6月舉家踏上台灣土地;1970年,張際鵬在台灣去世。),和程潛陳明仁等推動湖南和平解放,旋因和陳明仁不和遷居香港,1951年移居阿根廷,1964年移居美國

晩年

1980年代赴中國大陸,歷任第七九屆全國政協委員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推動兩岸統一。

家庭

妻子顧林,1939年16歲時嫁35歲的李默庵,共同生活62年;生養8個子女:女兒李碧如、二女兒李碧清早逝,子女們有在美國從事生物工程的,有在舊金山矽谷經營電子公司的,還有在波音公司任高層管理者的。

參考文獻

  1. ^ 《世纪之履》. 中國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03407321. 
  2. ^ 苏中战役粟裕七战七捷打服名将李默庵(图). 騰訊網,來源:騰訊讀書. 2009-08-20 [2017-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9)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