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充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充節(6世紀—?),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出自隴西李氏武陽房,是北魏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文簡公李琰之的孫子,宜州刺史、儀同三司李綱的兒子,隋朝官員。

生平

李充節少年時情緒激昂,有英明的謀略。隋朝開皇二年四月庚寅(582年5月24日),李充節以上柱國的身份帶兵在河北山擊敗突厥[1][2],六月乙酉(582年7月18日),李充節再度於馬邑擊敗突厥[3][4]。開皇三年(583年),李充節以行軍總管的身份隨衛王楊爽從朔州出兵北伐突厥,在白道遇到了沙缽略可汗,李充節對楊爽說:「北周北齊的年代,就和戰國時期相同,華夏的力量分散,這種情況存在多時。突厥每次侵犯邊境,諸位將軍總是計劃保全軍隊,沒有能不顧性命的。因此突厥勝多敗少,所以總是輕視中國的軍隊。如今沙缽略可汗帶領國內所有部眾,駐紮據守在險要之地,必定輕視我軍而沒有防備,以精兵偷襲他們,就可以擊破。」楊爽聽從了李充節的意見,但手下的將軍們大多認為不能決斷,只有李徹稱讚李充節的計策,請求與李充節一起出戰。於是李充節和李徹率領精銳騎兵五千人,出其不意的襲擊突厥,突厥大敗,隋軍俘虜了突厥一千餘人,驅趕馬牛羊等非常多,沙缽略可汗受重傷後逃走[5][6][7][8]。李充節後又屢次以行軍總管的身份進攻突厥立下戰功,位至上柱國、朔州總管,封武陽郡公,很有威名,為北方外族所忌憚。隋朝開皇七年(587年),沙缽略可汗去世,隋文帝派遣長孫晟持節冊拜沙缽略可汗的弟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以沙缽略可汗之子雍虞閭葉護。處羅侯請長孫晟上奏說:「阿波可汗為上天所滅,與五六千騎在山谷之間,臣下拜聽詔書聖旨,拿他來獻給陛下。」隋文帝因此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樂安公元諧說:「請就地將他斬首示眾,以懲罰惡行。」李充節說:「請活捉他入朝,明正典刑,陳屍示眾。」隋文帝對長孫晟說:「愛卿認為如何?」長孫晟回答說:「如果突厥違命放誕,不受節制,就必須用刑法整治。如今他們兄弟之間自相殘殺,不是有負於國家。因為他艱難窘迫而拿來殺戮,恐怕不是招撫偏遠地方之人的方法,不如讓他們雙方同時存在。」隋文帝說好[9][10][11]。後來有人誣陷李充節謀反,李充節被徵調返回京師,隋文帝十分生氣,李充節素來十分倔強固執,在憂鬱憤恨中去世[12][13][14]

家族

  • 子:李大通,隋千牛備身
    • 孫:李道裕,刑部侍郎、蒲州刺史、大理卿、狄道公
      • 曾孫:李仁宗,西州蒲昌縣令
        • 玄孫:李令同,洺州司戶。
  • 子:李大辯
    • 孫:李直瓘,德州刺史。
  • 子:李大亮,右衞大將軍、武陽懿公
    • 孫:李奉誡,安吉縣令
      • 曾孫:李如璧,監察御史,以直道謫為硤州宜都縣尉。
        • 玄孫:李強友,字剛克,開元七年卒。
    • 孫:李守一,庫部員外郎

參考資料

  1. ^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四月丁丑,以寧州刺史竇榮定為左武候大將軍。庚寅,大將軍韓僧壽破突厥於雞頭山,上柱國李充破突厥於河北山。
  2. ^ 《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夏四月丁丑,以寧州刺史竇榮定為左武候大將軍。庚寅,大將軍韓僧壽破突厥於雞頭山,上柱國李充破突厥於河北山。
  3. ^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六月壬午,以太府卿蘇孝慈為兵部尚書,雍州牧、衛王爽為原州總管。甲申,使使弔於陳國。乙酉,上柱國李充破突厥於馬邑。
  4. ^ 《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六月壬午,以太府卿蘇孝慈為兵部尚書。甲申,使使弔於陳。乙酉,上柱國李充破突厥於馬邑。
  5. ^ 《隋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九》:明年,大舉北伐,又為元帥。河間王弘、豆盧勣、竇榮定、高熲、虞慶則等分道而進,俱受爽節度。爽親率李充節等四將出朔州,遇沙缽略可汗於白道,接戰,大破之,虜獲千餘人,驅馬牛羊巨萬。沙缽略可汗中重創而遁。
  6. ^ 《隋書校勘記·卷四十四·列傳第九·一》:李充節 原作「李元節」,據舊唐書李大亮傳、北史敘傳改。
  7. ^ 《隋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十九》:明年,突厥沙缽略可汗犯塞,上令衛王爽為元帥,率眾擊之,以徹為長史。遇虜於白道,行軍總管李充言於爽曰:「周、齊之世,有同戰國,中夏力分,其來久矣。突厥每侵邊,諸將輒以全軍為計,莫能死戰。由是突厥勝多敗少,所以每輕中國之師。今者沙缽略悉國內之眾,屯據要險,必輕我而無備,精兵襲之,可破也。」爽從之。諸將多以為疑,唯徹獎成其計,請與同行。遂與充率精騎五千,出其不意,掩擊大破之。沙缽略棄所服金甲,潛草中而遁。以功加上大將軍。沙缽略因此屈膝稱藩。
  8. ^ 《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親率李充等四將出朔州,遇沙缽略可汗於白道,接戰,大破之,沙缽略中重瘡而遁。
  9. ^ 《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六》:七年,攝圖死,遣晟持節拜其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以其子雍閭為葉護可汗。處羅侯因晟奏曰:「阿波為天所滅,與五六千騎在山谷間,伏聽詔旨,當取之以獻。」乃召文武議焉。樂安公元諧曰:「請就彼梟首,以懲其惡。」武陽公李充曰:「請生將入朝,顯戮以示百姓。」上謂晟曰:「於卿何如?」晟對曰:「若突厥背誕,須齊之以刑。今其昆弟自相夷滅,阿波之惡,非負國家。因其困窮,取而為戮,恐非招遠之道,不如兩存之。」上曰:「善。」
  10. ^ 《北史·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七年,攝圖死,遣晟持節拜其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以其子雍閭為葉護可汗。處羅侯因晟奏曰:「阿波為天所滅,與五六千騎在山谷間,當取之以獻。」時召文武議焉。樂安公元諧曰:「請就彼梟首,以懲其惡。」武陽公李充請生將入朝,顯戮而示百姓。上問晟,晟曰:「阿波之惡,非負國家。因其困窮,取而為戮,恐非招遠之道。不如兩存之。」上曰:「善。」
  11. ^ 《北史校勘記·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一七》:拜其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以其子雍閭為葉護可汗 按隋書卷八四突厥傳云:「處羅侯竟立,是為葉護可汗,以雍虞閭為葉護。」據突厥傳,葉護為突厥官名,地位僅次於可汗。處羅侯未為可汗前即是葉護,既立為可汗,乃稱葉護可汗,此作「莫何」,當是各有省略。處羅侯既稱葉護可汗,則雍虞閭不應同時並稱此號。疑此「葉護」下衍「可汗」二字。
  12. ^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子充節,少慷慨,有英略。隋開皇中,頻以行軍總管擊突厥有功,位上柱國,武陽郡公、朔州總管。甚有威名,為虜所憚。後有人譖其謀反,徵還京師。上怒之,充節素剛,憂憤卒。子大亮。
  13. ^ 《隋書·卷五十三·列傳第十八》:開皇時,有馮昱、王標、李充、楊武通、陳永貴、房兆,俱為邊將,名顯當時。昱、標,並不知何許人也。昱多權略,有武藝。高祖初為丞相,以行軍總管與王誼、李威等討叛蠻,平之,拜柱國。開皇初,又以行軍總管屯乙弗泊以備胡。突厥數萬騎來掩之,昱力戰累日,眾寡不敵,竟為虜所敗,亡失數千人,殺虜亦過當。其後備邊數年,每戰常大克捷。標驍勇善射,高祖以其有將帥才,每以行軍總管屯兵江北,御陳寇。數有戰功,為陳人所憚。伐陳之役,及高智慧反,攻討皆有殊績。官至柱國、白水郡公。充,隴西成紀人也。少慷慨,有英略。開皇中,頻以行軍總管擊突厥有功,官至上柱國、武陽郡公,拜朔州總管,甚有威名,為虜所憚。後有人譖其謀反,徵還京師,上譴怒之。充性素剛,遂憂憤而卒。
  14. ^ 《舊唐書·卷六十二·列傳第十二》: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後魏度支尚書琰之曾孫也。其先本居隴西狄道,代為著姓。祖綱,後魏南岐州刺史。父充節,隋朔州總管、武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