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普氏野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氏野馬
蒙古哈爾烏蘇湖附近一處放養中心內的普氏野馬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馬科 Equidae
屬: 馬屬 Equus
種:
野馬 E. ferus
亞種:
普氏野馬 E. f. przewalskii
三名法
Equus ferus przewalskii
(Poliakov, 1881)
普氏野馬現今主要的復育地點
異名
  • Equus przewalskii
    Poliakov, 1881
  • Equus caballus przewalskii
    (Poliakov, 1881)

普氏野馬學名Equus ferus przewalskii)是的亞種,原產於蒙古國西部科布多盆地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一帶(因此也被稱作蒙古野馬準噶爾野馬),是世界上僅存的野馬(某些不至混淆的情況下也被直接稱作亞洲野馬野馬)。

蒙古野馬於1879年由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俄語: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首次發現,其後其野外數量不斷下降,至1969年人類最後一次發現其野生個體,前後僅經歷90年的時間,其保護狀態也由瀕危變為野外滅絕。 此後,世界各國加強了對該野馬的保護措施,對部分人工飼養保留下來的馬匹加以重點保護,使該物種得以延續,至20世紀90年代,一些針對該物種野外放養計劃正式啟動,並很快成功實現了野外繁殖。2005年,蒙古野馬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態已經正式被提議為由野外滅絕更改回為極危。2008年,IUCN紅色名錄將蒙古野馬的保護級別調整為極危,2011年進一步改善為瀕危[1]。蒙古野馬是野外滅絕動物在動物園及保護區中繁殖最典型成功的例子,其保護狀態的成功變更成為動物保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

歷史

野外滅絕

野馬的祖先曾經遍布整個歐亞大陸,在歐洲許多國家史前的洞穴壁畫中,形似野馬的畫像遠多於其他的動物,直到14、15世紀,歐洲很多地區還能看到成群的野馬出現,但由於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捕殺,到19世紀,野馬已近絕跡。

普氏野馬是1879年由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在當時中國蒙古西部的科布多首次發現,1881年,這種野馬也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正式命名,由於此前社會上普遍認為再沒有野馬存在,此發現曾轟動一時,但大規模的捕獵也緊隨而來。

進入20世紀,由於人類的大肆捕殺、戰爭的破壞,牧場的擴大以及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破壞了生態環境,致使蒙古野馬分布區急劇縮小。直到1967年人們最後一次看到野生種群,1969年最後一次看到野生個體,之後,野生的蒙古野馬徹底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這個物種的保護狀態也由「瀕危」變為了「野外滅絕」。

根據2018年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期刊的研究報告,大眾認為普氏野馬是地球上最後現存的野馬,但普氏野馬實際上是從它們飼主手中逃脫的馴化馬,這意味着地球上的野馬早就已經滅絕。

研究共同作者、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自然歷史博物館(Biodiversity Institute and Natural History Museum)考古學部門負責人歐森(Sandra Olsen)說:這真是一個很大的驚喜。歐森說:這意味地球上沒有野馬還活着,這是令人傷心的部分。這項研究是根據哈薩克北部波泰(Botai)和克拉斯雅爾(Krasnyi Yar)兩處考古工作地,科學家發現5000多年前最早馴化馬證據。[2]

為了進一步探究它們根源,國際研究人員利用波泰出土20隻馬的牙齒和骨骼,和歐亞大陸出土22隻馬進行基因組排序。然後,再把這些古代馬與已經發表的18種古代和28種現代馬基因組進行比較。他們發現,普氏野馬是已知最早馴化馬後代,約5500年前由哈薩克北部波泰人飼養。這意味,人們認為野馬真有野性,其實是因為它們從馴化中逃脫,並不是本來就是野生。

人工飼養

早在蒙古野馬剛剛發現後不久,一些俄、法、英等國的研究機構和博物館就對蒙古野馬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起初,因蒙古野馬難以捕獲,僅是一些頭骨和皮張被陸續運回歐洲加以研究和保存,經過幾度嘗試,發現成年野馬幾乎無法捕獲(它們十分機警,逃跑也特別快),於是人們選擇捕捉剛剛出生的小馬。1899年至1903年,共有總計50匹左右野馬被相繼運抵歐洲,成為了第一批由人工飼養的蒙古野馬。

然而由於20世紀初期戰爭的影響,人工飼養的蒙古野馬數量並未擴大,甚至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這些蒙古野馬僅在捷克布拉格聯邦德國慕尼黑二園還剩下不到20匹的數量,而這其中又僅有一半有繁殖能力,當前全世界飼養的野馬,幾乎全是這10匹3公7母的後代。唯一的例外就是烏克蘭阿斯卡尼亞·諾瓦野生動物園為了重建野馬群,除了從慕尼黑和布拉格買回幾匹外,還在1957年從蒙古的國家種馬場買來一匹真正野生的野馬(1947年捕獲)。

二戰以後,各國人工飼養的蒙古野馬的數量持續增加,但由於整個圈養族群,追溯起源僅來自10餘匹野馬,故近親交配所引起的衰退現象十分嚴重。時至今日,蒙古野馬在全世界的圈養數量已達2000多匹,但仍處於瀕危狀態[3]

形體特徵

蒙古野馬

蒙古野馬高約12.2至14.2手寬,體長約2.1,尾長約90厘米,體重約350千克,為中等大小的短粗,鈍,短而尖,有斑點,無額,頸鬃短而直立,鬃毛黑棕色;部平坦,有明顯深色背線,順脊柱部向後延伸至尾部;尾巴自尾基部開始長毛,上半部毛短,下半部毛長;四肢短粗,常有二至五條明顯黑色橫紋,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稱「踏青」腿。

蒙古野馬食草後,能夠把葉綠素葉綠體中提取出來,形成厚厚的膠體儲存在他們喉嚨的後部,因為據說這種膠體能夠抑制病毒的傳播,在20世紀早期,狩獵者趨之若鶩,也加速了它們的野外滅絕。

蒙古野馬有66個染色體,而家馬有64個染色體。若二者雜交則產生有65個染色體的後代。一般相信,家馬染色體的減少,是經由羅伯遜氏易位英語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的結果。

生活習性

在野生狀態下,蒙古野馬通常棲息於海拔700米至1800米的草原或半沙漠地帶,食物主要為禾本科豆科菊科莎草科植物的,如蘆葦芨芨蒿子梭梭等。蒙古野馬的耐渴能力很強,可以忍受3至4天不喝水。

成年母馬若未懷孕,一年可發情數次,每次持續2至9天。懷孕期11至12個月,一次一(若兩胎,常流產)。幼馬一般在4、5月間誕生,出生時約重45公斤,數小時內即可站立,2至3天後即可隨母親行走。2至3歲時性成熟,壽命約25-35歲。

野馬群

蒙古野馬喜群居,一般一個種群數量為6至15隻,由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他們的後代組成。每個種群都有明確的活動範圍,並以每天3至6英里的速度在草原上遷移,夜間聚集在一起,每晚睡4個小時。

幼馬在成熟之後,會被公馬趕出原來的種群,雌馬一般會尋找一個新的種群加入,並繼續繁衍後代,而公馬則會在另一個公馬種群中繼續生活1-2年,在5歲左右時,離開種群,或者擊敗一個種群的公馬,占據他整個的種群,或者從一個種群中偷取一隻或多隻母馬重新建立種群,或者與還未找到種群的小母馬建立新的種群。

保護狀況

1977年,三位荷蘭鹿特丹人創立了普氏野馬保護基金會,該基金會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將造前的蒙古野馬血統記錄數據經電腦處理,建立起蒙古野馬血統記錄數據庫;二是首倡將蒙古野馬放回歸大自然。

1981年,普氏野馬保護基金會開始購買蒙古野馬,而且儘量挑選血緣較遠的野馬進行繁殖。1986年,該基金會開始和蘇聯科學院動物進化形態學和生態學研究所合作,預計到1988年合作研究出要在蘇聯和蒙古尋找尚存的適宜草原保護區。最終在蒙古境內建立了一個面積達24000英畝胡斯坦奴魯草原保護區(1998年正式建立),並在1992年將第一批16匹蒙古野馬運往該保護區進行野外放養,由於進展順利,該基金會又在1994年、1996年分兩批各16匹蒙古野馬送往保護區,截至1998年1月1日,胡斯坦奴魯草原共有約60匹普氏野馬。正是在此基礎上,2005年倫敦動物學會正式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出申請,將蒙古野馬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態由原來的野外滅絕更改為極危。2008年,IUCN紅色名錄中將蒙古野馬的保護級別調整為極危,2011年再調整為瀕危。

普氏野馬的野生種群已於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滅絕。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陸續從歐洲引回普氏野馬,在新疆卡拉麥里和甘肅武威半散放養殖。普氏野馬在新疆種群數量至2018年已突破400匹,其中野放種群突破200匹[4]。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外種群也達到40匹。

參考資料

  1. ^ 1.0 1.1 Boyd, L. & King, S.R.B. Equus fer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013-03-27]. 
  2. ^ 研究:野马早已灭绝. [2022-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8). 
  3. ^ Der Sarkissian, Clio; Ermini, Luca; Schubert, Mikkel; Yang, Melinda A.; Librado, Pablo; Fumagalli, Matteo; Jónsson, Hákon; Bar-Gal, Gila Kahila; Albrechtsen, Anders. Evolutionary Genomics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Endangered Przewalski’s Horse. Current Biology. 2015-10, 25 (19): 2577–2583 [2021-08-30]. PMC 5104162可免費查閱. PMID 26412128. doi:10.1016/j.cub.2015.08.0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英語). 
  4. ^ 普氏野马在新疆突破400匹. [2018-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