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澤西州起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澤西州起義
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新澤西州起義的形勢圖。
日期1776年12月
地點
結果 英軍接連受損,引致特倫頓戰役之敗
參戰方
美國 美國 英國 英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美國 亨特敦縣民兵
美國 詹姆士·伊榮英語James Ewing (Pennsylvania)
美國 塞繆爾·葛萊芬英語Samuel Griffin
英國 詹姆士·格蘭特
英國 亞歷山大·列斯利
黑森 卡爾·馮·多諾普
黑森 約翰·拉爾
兵力
不定 不定

新澤西州起義(英語:Rising of New Jersey),是指1776年12月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新澤西州民兵與英國軍隊的多場戰鬥。

1776年12月7日,喬治·華盛頓帶領大陸軍撤退到新澤西州與賓夕法尼亞州交界,而英軍則在12月8日追擊至特倫頓,與大陸軍在特拉華河對峙。受到英美軍隊的刺激,效忠派革命派居民互相襲擊對方,令到地方秩序完全失控。正當局勢日益混亂之際,英國及黑森士兵的徵用物資行動也逐漸變質,淪為大規模的搶掠與強姦,就連效忠派居民亦深受其害。這使愈來愈多新澤西人對英軍反感。

12月中旬,特倫頓四周的平民開始自發組成民兵,攻擊英國的巡軍及哨站,使英軍連番受創。雖然這些民兵大多獨立行事,卻對大陸軍有極大幫助。當華盛頓在聖誕節翌日渡河攻打特倫頓時,駐守的黑森士兵早已疲憊不堪,而旁邊博登鎮英語Bordentown, New Jersey的駐軍又被南新澤西的民兵引開,協助大陸軍於特倫頓戰役取勝。踏入1777年,新澤西州起義升級為糧草戰爭,英軍與民兵的戰火蔓延至新澤西州各地。

背景

獨立戰爭波及新澤西州

1776年11月,大陸軍華盛頓堡攻城戰落敗。喬治·華盛頓在11月19日開始向新澤西州撤退,最後在12月2日抵達特倫頓,期間查爾斯·康沃利斯的追兵一直緊隨其後。特倫頓位於特拉華河河畔,與賓夕法尼亞州遙相對望。當康沃利斯繼續向南追擊時,華盛頓便橫渡特拉華河,並將新澤西河岸的所有船艦徵用拆毀。[1]

12月8日,英軍佔據特倫頓。當時英軍已經分散到新澤西州各個哨站,以重建殖民管治及地方秩序。由於華盛頓的軍隊已經瀕臨崩潰,故此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爵士到特倫頓巡視後,便決定停止追擊,下令士兵過冬。[2]與此同時,何奧又在11月30日頒佈另一次特赦令,要求居民在60日內向英國宣誓效忠,試圖以和平手段恢復殖民管治。[3]

12月13日,何奧委任詹姆士·格蘭特少將統轄全新澤西州軍務,並將三個旅的軍力分散駐守:卡爾·馮·多諾普率領三個黑森擲彈軍團、一支獵兵及六門野戰炮,駐守博登鎮英語Bordentown, New Jersey;湯馬斯·史特靈(Thomas Stirling)上校率領第42步兵軍團的蘇格蘭高地步兵,連同一支獵兵及兩門重炮,駐守伯靈頓市英語Burlington, New Jersey,防止賓夕法尼亞州的美國軍艦沿特拉華河北上進攻;約翰·拉爾率領三個精銳黑森軍團,駐守特倫頓。這三支駐軍由亞歷山大·列斯利准將負責後援。列斯利共有一個旅的兵力,分別駐守普林斯頓、希爾斯堡鎮英語Hillsborough Township, New Jersey不倫瑞克市。新澤西州其他地區,由愛德華·馬修英語Edward Mathew的軍隊駐守。[4]

新澤西州的地方派系

美國獨立戰爭的戰火蔓延至新澤西州時,州內的地方衝突正日益加劇。早在1775年4月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爆發後,革命派民兵便逐步將北美十三州的英國駐軍驅逐出境,交由各省的地方民選議會接過管治。在權力交接期間,效忠派的居民經常與革命派發生武裝衝突,但往往因勢孤力弱而被迫屈服。故此,效忠派居民一直對英國軍隊引頸而待。當英軍在12月初逐步接管新澤西州時,進取的效忠派居民隨即把握機會,四出緝捕革命派居民。其中第二屆大陸會議議員、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理查·史托頓英語Richard Stockton (Continental Congressman)更在蒙茅斯縣被捕,然後遭到虐待,並被迫簽字向喬治三世效忠。[5]由於蒙茅斯縣的效忠派積極支援英軍,使華盛頓早在11月24日便要派民兵前往鎮壓。[6]此外,部分黑奴又叛變投靠效忠派一方,以圖爭取自由,令到局勢更形複雜。[7]

至於革命派方面,新澤西州全省的英裔加爾文宗信徒、普林斯頓長老宗信徒、艾塞克斯縣公理會信徒、與摩里斯縣薩塞克斯縣西北的蘇格蘭-愛爾蘭居民,大多支持革命。他們在英軍到達前便逃離鄉鎮,到賓夕法尼亞州繼續從事革命。班傑明·魯殊英語Benjamin Rush形容逃走人數之多,使到普林斯頓幾乎形同死城。紐華克等西南鄉鎮亦有相近情況。[8]

在革命與效忠派之外,各個社群居民又有不同反應。貴格會的信徒因篤信和平與非暴力,而盡量保持中立,只有極少數信徒投身革命或效忠派。[9]更多的新澤西州居民選擇被動服從。比如博根縣的荷蘭移民雖然歡迎英軍重臨,又願意宣誓效忠,卻沒有積極提供協助。[10]另一些居民則成為騎牆派,同時討好革命與效忠兩面陣營。[11]

英軍搜掠與強姦

英軍進入新澤西州後,便開始四出搜掠。英軍外出搜掠的主因,乃因軍隊的所有補給,都要經大西洋越洋運送,遠遠不敷應用。到1776年12月,英軍已經連續征戰四個月,士兵的軍裝與軍鞋大都破損,而傷兵也亟需休息治理。然而,英軍的補給線卻繼續拉長,使糧食補給也出現困難。出於無奈,何奧在12月初下令各支駐軍自行搜集糧食及燃料過冬。為免搜集行動變質,何奧及格蘭特都明令士兵必須向地方家庭付費,而軍官也必須以清單詳列軍隊所需,不得任意奪取。[12]

然而,搜集物資行動隨即變為掠奪。英軍及黑森士兵大多沒有結帳,連賖借單據也欠奉。當新澤西州農戶拒絕交易時,英軍便根據清單強行徵用物資。由於英軍各種物資都告短缺,士兵開始搜掠睡床、毛毯及鞋襪等等物品,最後發展為任意掠奪。[13]何奧與利奧波德·菲力·馮·海斯特兩人雖然多次嚴令禁止,甚至准許憲兵即時絞死犯罪軍人,但情況仍繼續惡化。[14]此外,黑森士兵及隨軍婦女更不分家庭的政治傾向,而恣意燒掠。他們往往帶備馬車出動,然後將各間房屋的所有財產物資搶走,預備在戰爭結束後帶回黑森。[15]相比之下,大陸軍的士兵雖然都有搜掠物資,但大多局限於小規模的竊盜食物,故此沒有激起劇烈民憤。[16]

在搶掠以外,英軍與黑森士兵亦四出強姦婦女。何奧本人並不相信英軍有大規模強姦婦女,他只收到一宗強姦案報告,而該案的受害者更不願意作出起訴。故此,何奧認為所謂大規模強姦,只是革命派的宣傳伎倆。然而新澤西州及紐約州的州長、法官及神職人員,都收到大量的強姦及輪姦報案,而且受害者更包括老人、孕婦以及幼童。犯案者也不限於下級士兵,連軍官也牽涉在內。 [17]

平民起義

英軍及黑森士兵的惡行,迅即激起新澤西州居民猛烈反抗,甚至部分效忠派居民也加入其中。[18]這些平民經常伏擊走散的英軍小隊,更以軍官為首要目標,在開火後便即時逃跑。何奧本人也曾遭遇這些突襲。[19]這些攻擊令到英軍及黑森士兵壓力大增,每日都有軍官及士兵傷亡。當何奧下令英軍可以將伏擊英軍的平民即時絞死時,反而加劇民間反抗,使地方局勢完全失控。[20]

亨特敦縣

與此同時,華盛頓派人於賓夕法尼亞州的特拉華河岸佈防,同時召集新澤西州的民兵領袖,請他們到各地收集情報,以備反攻。[20]民兵准將菲利蒙·迪金遜英語Philemon Dickinson受命後,到特倫頓北面的亨特敦縣視察,發現當地的民情洶湧,大量平民早已自發攻擊英軍的搜掠部隊,其中英國皇家海軍上將、第一代基利從男爵佛蘭西斯·基利英語Sir Francis Geary, 1st Baronet的長子,更在12月14日於安維鎮英語Amwell Township, New Jersey中伏喪生。結果迪金遜決定不等華盛頓命令,而協助平民組織攻勢。[21]

12月15日,錢伯士上校(David Chambers)帶領一支民兵,襲擊安維鎮附近的英軍巡哨。稍後這批民兵主要在特拉華河岸、特倫頓往富萊明頓、特倫頓往普林斯頓等三條道路埋伏,專門針對特倫頓的搜掠部隊。這使拉爾的黑森士兵及英國龍騎兵傷亡不絕,迫使拉爾將巡哨部隊的人數增至100人以上。到12月20日,特倫頓的駐軍已經無法控制北面特拉華河的碼頭,而通往普林斯頓的道路更滿佈伏兵。[22]

賓夕法尼亞州邊界

正當拉爾忙於應付北方的亨特敦民兵時,西面的賓夕法尼亞州平民亦加入戰團。受華盛頓所託,賓夕法尼亞州民兵准將詹姆士·伊榮英語James Ewing (Pennsylvania)負責在特倫頓對岸防守。然而伊榮卻非常好戰,眼見手下部隊有近30門火炮,兼且獲得平民的支持,決定私下發動進攻。12月17日,伊榮在火炮掩護下,渡河攻打特倫頓東南的碼頭,襲擊該處的黑森獵兵哨站,放火焚毀數座房屋,然後即時撤走。當拉爾得悉哨站遇襲而派人增援時,伊榮等人已經回到賓夕法尼亞州。[23]

12月18日早上,伊榮率領兩倍於昨日的突襲部隊,再次攻打哨站,使黑森士兵又再受挫。由於伊榮掌握河道優勢,令黑森士兵處於下風,拉爾只好下令特倫頓駐軍必須在日出前起床,然後派一個連的步兵出發,搬動兩門大炮到碼頭防守,直到傍晚才與大炮一同返回。不過,伊榮未再發動正面進攻,而是等待碼頭的黑森士兵聚集,再用火炮隔河攻擊。雖然這些炮擊只造成輕微傷亡,但黑森士兵卻飽受心理壓力及體能損耗。[23]12月21日晚,伊榮下令民兵塗黑面孔,潛行渡過特拉華河,再由東面進入碼頭,放火焚燒數座房屋,然後在夜色掩護下輕易撤退。連番攻擊,令到黑森守兵士氣大挫。[24]

正當拉爾無計可施之際,間諜及效忠派居民均有消息傳來,指大陸軍即將渡河攻擊。拉爾隨即向後方多次寫信求援。不過,拉爾只獲得列斯利於18日及21日兩次增援,而這些部隊也被拉爾派駐於特倫頓與普林斯頓之間的道路,避免遭到民兵切斷包圍。[25]至於多諾普雖然就在特倫頓東南面的博登鎮駐守,但他也被民兵侵擾不休,無法提供援助。至於總司令格蘭特則認為拉爾只是誇大事件。他更向拉爾回覆,稱「英語Charles Lee (general)蓋茨阿諾德三人,在賓夕法尼亞州只有不多於8,000人。這些士兵沒有衣服鞋襪,幾乎要赤裸上陣,還沒有糧食毛毯及各種補給……特拉華河沿岸也只有不多於300名敵兵,主要目標只會是我們的龍騎兵。」[26]

12月21日至25日,特倫頓仍屢次遭到民兵侵擾。12月26日,特倫頓戰役爆發,黑森士兵大多向華盛頓投降,而拉爾則負傷而死。

南新澤西與荷利山之戰

在特倫頓東南面,多諾普的黑森士兵駐守於博登鎮,而史特靈的蘇格蘭高地兵則駐守於伯靈頓,面向新澤西州南部。這些地區的反英情緒同樣高漲,其中以格洛斯特縣坎伯蘭縣沙崙縣最為嚴重。[27]

在10月初,大陸軍軍官塞繆爾·葛萊芬英語Samuel Griffin上校負傷撤出紐約,然後到南新澤西養傷。當時葛萊芬的部隊已經解散,只有數名維珍尼亞州及賓夕法尼亞州士兵陪伴在側。然而,當英軍及黑森士兵燒掠強姦的消息傳開後,大量平民開始組成民兵,並投靠到葛萊芬旗下。到12月中,葛萊芬手下已有超過500人,而且人數繼續增加。結果,葛萊芬率領民兵到摩斯鎮英語Moorestown Township, New Jersey駐紮,預備攻打多諾普的基地。[27]

12月21日,葛萊芬的600名民兵越過荷利山,突襲了伯靈頓南方的哨站,然後在22日與黑森獵兵交火。這兩場戰事不但引起黑森及蘇格蘭駐軍關注,連大陸軍的從軍秘書約瑟·李德英語Joseph Reed (jurist)也為之注目。多諾普與史特靈決定一同帶軍討伐,而李德則趕忙向葛萊芬寫信,委託他引開博登鎮與伯靈頓的士兵,以配合大陸軍突襲特倫頓。[28]

12月23日,多諾普率領3,000人南下迎擊,但葛萊芬的民兵卻撤回荷利山。當多諾普繼續追擊時,民兵已經棄山而去。當南新澤西的威脅已經解除時,多諾普卻犯下了嚴重錯誤。他先下令士兵將荷利山洗掠一空,然後任由士兵打開酒窖暴飲,自己則與一名「漂亮的年輕寡婦」留宿。多諾普繼續留在荷利山,到27日才率領部隊返回駐地。由於荷利山與特倫頓距離甚遠,拉爾因此陷入孤立無援,最後在26日的特倫頓戰役兵敗而亡。[29]

後續影響

新澤西州起義並沒有隨特倫頓戰役而結束。在阿孫平克溪戰役普林斯頓戰役期間,新澤西民兵多次狙擊英軍軍官,使康沃利斯的行軍屢受拖延。踏入1777年,英軍退守不倫瑞克市過冬,繼續派士兵四出搜掠糧食,而起義民兵也隨之而到處伏擊;效忠派與革命派的武裝衝突也不斷加劇。1777年1月至3月,戰火已經蔓延至新澤西州全省,成為糧草戰爭的一部分。

新澤西州起義對獨立戰爭的局勢有重要影響。對英軍而言,英國的戰略目標是恢復殖民管治,而方法則包括武力鎮壓叛亂、爭取效忠派協助及特赦放棄革命的平民。然而英軍四出擄掠強姦,反而加劇了殖民地的叛亂,喪失部分效忠派的支持,還壯大了革命勢力,最終令到英軍陷入戰術困境:大陸軍從平民獲得大量英軍情報、拉爾的黑森士兵因過勞而反被民兵牽制、多諾普又被民兵引開,致使特倫頓失去援助。當美國革命因紐約之敗而陷入危機之時,新澤西州起義卻令革命死灰復燃。

相關條目

註釋

  1. ^ Fischer 2006,第124-135頁
  2. ^ Fischer 2006,第135-136頁
  3. ^ Fischer 2006,第161頁
  4. ^ Fischer 2006,第184-186頁
  5. ^ Fischer 2006,第163-164頁
  6. ^ Fischer 2006,第171-172頁
  7. ^ Fischer 2006,第169頁
  8. ^ Fischer 2006,第162-163頁
  9. ^ Fischer 2006,第163, 169頁
  10. ^ Fischer 2006,第165頁
  11. ^ Fischer 2006,第166-167頁
  12. ^ Fischer 2006,第172-173頁
  13. ^ Fischer 2006,第173-174頁
  14. ^ Fischer 2006,第174頁
  15. ^ Fischer 2006,第175-176頁
  16. ^ Fischer 2006,第174-175頁
  17. ^ Fischer 2006,第178-179頁
  18. ^ Allison 2011,第41頁
  19. ^ Fischer 2006,第179-180頁
  20. ^ 20.0 20.1 Fischer 2006,第180-181頁
  21. ^ Fischer 2006,第192-193頁
  22. ^ Fischer 2006,第193頁
  23. ^ 23.0 23.1 Fischer 2006,第195頁
  24. ^ Fischer 2006,第195-196頁
  25. ^ Fischer 2006,第196頁
  26. ^ Fischer 2006,第197-198頁
  27. ^ 27.0 27.1 Fischer 2006,第198頁
  28. ^ Reed 1847,第273頁
  29. ^ Fischer 2006,第199-200頁

參考資料

  • Fischer, David Hackett, Washington's Cross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19-518159-3 (英語) 
  • McCullough, David, 1776,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5, ISBN 978-0-7432-2671-4 (英語) 
  • Middleton, Richard, 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1775-1783,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2, ISBN 978-0-582-22942-6 (英語) 
  • Reed, William Bradford, Life and Correspondence of Joseph Reed, Volume 1, New York: Lindsay & Blakiston, 184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