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瀧車站
新大瀧 | |||||||||||
---|---|---|---|---|---|---|---|---|---|---|---|
日語名稱 | |||||||||||
新大滝 – しんおおたき – Shin-Ōtaki | |||||||||||
車站概覽 | |||||||||||
位置 | 日本北海道有珠郡大瀧村字本町 | ||||||||||
地理座標 | 42°40′22.4″N 141°4′47.1″E / 42.672889°N 141.079750°E | ||||||||||
車站構造 | |||||||||||
站體類型 | 地面車站 | ||||||||||
月台 | 2面2線 | ||||||||||
其他資訊 | |||||||||||
電報碼 | シオ トユ(改名前) | ||||||||||
歷史 | |||||||||||
啟用日期 | 1940年(昭和15年)12月15日[1] | ||||||||||
關閉日期 | 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2] | ||||||||||
鄰近車站 | |||||||||||
| |||||||||||
| |||||||||||
備註 | |||||||||||
隨著膽振線廢線而廢站[1] |
新大瀧站(日語:新大滝駅/しんおおたきえき Shin-Ōtaki eki */?)是位於北海道有珠郡大瀧村字本町(現時:伊達市大瀧區本町),日本國有鐵道的膽振線車站(廢站)。隨著膽振線廢除,車站在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廢除。
在1980年(昭和55年)9月前行走的急行「膽振」停靠此站。
歷史
- 1940年(昭和15年)12月15日 - 膽振縱貫鐵道伊達紋別站至此站之間開通,德舜瞥站(日語:徳舜瞥駅/とくしゅんべつえき)啟用。當時為一般車站[1]。
- 1941年(昭和16年)
- 1944年(昭和19年)7月1日 - 膽振縱貫鐵道在戰時被收購,鐵路線國有化。路線名改為膽振線[1]。
- 1952年(昭和27年)11月15日 - 車站改名為新大瀧站[1]。
- 1957年(昭和32年)6月 - 此站至德舜瞥硫黃礦山之間設置索道,此站新設儲礦槽[4]。
- 1964年(昭和39年)3月31日 - 德舜瞥(鐵礦石)礦山關閉[5]
- 1971年(昭和46年)3月31日 - 德舜瞥硫李黃礦山關閉[6]。
- 1980年(昭和55年)5月15日 - 結束處理貨物。成為業務委託車站[7]。
- 1984年(昭和59年)2月1日 - 結束處理行李[1]。
- 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 - 膽振線全線廢除,此站也廢除[2]。
在車站啟用當時,德舜瞥村(舊名)的村公所與村中心位於長流川東岸的高地上(上野地區),車站步行至該處需要接近1小時。後來,村中心遷移至本町地區。在1950年(昭和25年),村公所廳舍遷移和改名為大瀧村。另外,上野地區曾經設有日鐵礦業德舜瞥礦山,出產的礦石會使用索道運送至此站,再由鐵路貨車運離車站。當時一日平均裝載量達到100至500公噸。在1971年(昭和46年)礦山關閉後,貨物起卸量大幅下降。
站名的由來
車站名稱取自當地地名,並冠以「新」字[注 1]。地名(村名)的名稱取自村內的名勝三階瀑布。
車站構造
截至車站廢除前,此站是地面車站,設有2面2線的單式月台。月台呈千鳥式配置,可進行列車交會[8]。 靠近車站大樓的月台南邊與對面月台北邊之間設有站內平交道連接[8]。車站大樓一方月台(東邊)是上行1號月台,對面月台(西邊)是下行2號月台[8]。在2號月台靠近俱知安一方設有路軌分支,連接2號月台外邊的側線,在該側線中途也設有路軌分支,連接另一條側線[8]。由於當時9600型蒸汽機車會駛進此站,因此站內配備了轉車盤。
此站是業務委託車站。車站大樓位於東南方,鄰接月台與站內平交道[8]。車站大樓左手邊設有另一座建築物(廁所)[9]。
曾經從德舜瞥礦山出產的鐵礦石(褐鐵礦)與硫黃會運送至此站,再裝載上貨運列車[10]。
使用狀況
- 在1981年度(昭和56年度),1日上下車人次為59人[8]。
車站周邊
車站遺址與國道453號之間設有一條向下斜坡的道路。在國道上形成了村落。
- 北海道道723號洞爺湖大瀧線[11] - 現時:國道453號(有珠國道)。
- 伊達市政廳大瀧綜合分所(舊・大瀧村公所)
- 伊達警署大瀧駐在所
- 西膽振消防組合洞爺湖消防署大瀧分署
- 大瀧郵局
- 大瀧地域活性化交流中心
- 伊達信用金庫壯瞥分店大瀧出張所
- 長流川[11]
- 三階瀑布 - 車站東北方約2.5公里[8]。
- 德舜瞥山 - 車站東南方。海拔1,302米高[11]。
- 道南巴士「大瀧」巴士站
現況
截至2001年(平成13年),舊站部分位置建設了「平成故鄉之道公園」。月台上放置了象徴舊大瀧村的物體[10]。另外,靠近伊達紋別一方曾經從德舜瞥礦山運送礦石的高架橋和引込線還存在[12][10]。截至2010年(平成22年)[13]和2011年(平成23年)也是同樣[12]。車站靠近優德一方的路軌遺址建設了行人路。在車站遺址附近建設了雇用促進住宅。
在1993年,此站遺址靠近伊達紋別一方約0.7公里處設有一條長約5.5公里的單車徑,連接至優德站附近。單車徑使用舊路軌遺址上興建,單車徑名為「平成故鄉之道」[14]。截至2001年(平成13年)[15]和2010年(平成22年)也是同樣[16]。中途部分跨過小河流的橋樑是源自膽振線的時代[12]。
相鄰車站
- 日本國有鐵道
- 膽振線
注腳
注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石野哲(編).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国鉄・JR編 Ⅱ. JTB. 1998: 858. ISBN 978-4-533-02980-6 (日語).
- ^ 2.0 2.1 日本国有鉄道公示第109号. 官報. 1986-10-14 (日語).
- ^ 日鐵礦業40年史 1979年11月發行 P81。
- ^ 日鐵礦業40年史 P272。
- ^ 日鐵礦業40年史 P289。
- ^ 日鐵礦業40年史 P293。
- ^ 札鉄 室蘭、千歳、胆振の3線区 営業近代化スタート. 交通新聞 (交通協力會). 1980-05-18: 1 (日語).
- ^ 8.0 8.1 8.2 8.3 8.4 8.5 8.6 書籍《國鉄全線各駅停車1 北海道690駅》(小學館,1983年7月發行)92頁。
- ^ 書籍《追憶の鉄路 北海道廃止ローカル線寫真集》(著:工藤裕之,北海道新聞社,2011年12月發行)280頁。
- ^ 10.0 10.1 10.2 書籍《鉄道廃線跡を歩くVIII》(JTB出版,2001年8月發行)70-71頁。
- ^ 11.0 11.1 11.2 書籍《北海道道路地図 改訂版》(地勢堂,1980年3月發行)
- ^ 12.0 12.1 12.2 書籍《北海道の鉄道廃線跡》(著:本久公洋,北海道新聞社,2011年9月發行)199頁。
- ^ 書籍《新 鉄道廃線跡を歩く1 北海道・北東北編》(JTB出版,2010年4月發行)153-155頁。
- ^ 生まれ変わった旧胆振線. 交通新聞 (交通新聞社). 1996-10-19: 2 (日語).
- ^ 書籍《鉄道廃線跡を歩くVIII》(JTB出版,2001年8月發行)71頁。
- ^ 書籍《新 鉄道廃線跡を歩く1 北海道・北東北編》(JTB出版,2010年4月發行)155頁。
- ^ 《新 鉄道廃線跡を歩く1 北海道・北東北編》2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