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柏拉圖主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柏拉圖主義,新柏拉圖主義在文藝復興時期經歷了復興,這是復興古典時代的一部分。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對柏拉圖主義的興趣尤其強烈。
歷史
1438年至1445年,在佛羅倫薩的佛羅倫斯大公會議上 ,雖然未能成功處理東西教會大分裂,但科西莫·德·美第奇及其知識界與新柏拉圖式哲學家格彌斯托士·卜列東都對柏拉圖和亞歷山大神秘主義者的論述着迷,並使佛羅倫薩成為一個博學淵博的社會,以至於他們將他命名為第二柏拉圖。
1459年,約翰·阿吉羅普洛斯 在佛羅倫薩講授希臘語言和文學,馬西里奧·菲奇諾成為了他的學生。當科西莫決定在佛羅倫薩重建柏拉圖學院時,他選擇菲奇諾來領導這是菲奇諾,並由他把柏拉圖的經典從希臘語翻譯成拉丁語,並於1484年發佈,以及把赫耳墨斯文集及許多新柏拉圖主義者的著作翻譯成通用希臘語,例如波菲利 (哲學家)、楊布里科斯,普羅提諾等。後來菲奇諾遵循格彌斯托士·卜列東提出的建議,試圖綜合基督教和柏拉圖主義 。
菲奇諾的學生喬瓦尼·皮科·德拉·米蘭多拉的想法也主要基於柏拉圖,但皮科仍然對亞里斯多德深有敬意。雖然他是人文學科所培育出來,然而他是折衷主義者,1485年,他寫給埃爾莫勞·巴爾巴羅有關亞里士多德 的一封著名長信中,他表示反對純粹的誇張反應人文主義,並捍衛了中世紀的論逆和伊斯蘭的評論(見阿威羅伊、阿維森納)。皮科始終致力於調和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流派,因為他認為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只是使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相同的概念。
也許因為他常常對康科迪亞家族進行沉思,因此他的朋友稱他為「 Prince of Harmony」,[1] 皮科認為,受過教育的人也應該研究希伯來語、塔木德以及赫耳墨斯文集,因為它們同樣代表了舊約中關於上帝的觀點。
另外,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的著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柏拉圖主義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2]
參看
參考文獻
- ^ Paul Oskar Kristeller, Eight Philosophers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lifornia, 1964.) P. 62.
- ^ Heiser, James D., Prisci Theologi and the Hermetic Reformation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Malone, TX: Repristination Press, 2011. ISBN 978-1-4610-9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