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與中國文化建設有關的活動主題日,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根據2005年12月22日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之規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1],「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為2006年6月10日。2017年起,文化遺產日更名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3]。
非遺演出季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會在恭王府大戲樓舉行「非遺演出季」的古琴和崑曲演出。[4]
參考文獻
- ^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2005-12-22, (5) (2006). ISSN 1004-34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中國大陸)).
發文字號:國發〔2005〕42號
-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将推出57项活动.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批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2016-09-17, (29). ISSN 1004-34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中國大陸)).
發文字號:國函〔2016〕162號
- ^ 第十四屆“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遺演出季”落幕. www.mct.gov.cn. [2021-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3).
這是一篇與節日風俗相關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