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耳冬帽
護耳冬帽(俄語:Ушанка,羅馬化:Ushanka)是護耳部分可以從帽頂放下的一種冬季防寒帽,有皮毛和耳罩是其特徵,大量配備於蘇軍各大兵種,也有諸多民用版本。也稱俄羅斯(毛)帽、蘇聯(毛)帽,或音譯為烏香卡。
冷戰初期,蘇聯毛帽隨着軍事援助進入社會主義國家,其中國版本——55式毛帽因為雷鋒頭戴這種帽子的經典照片而被中國人稱之為「雷鋒帽」[1]。至今,蘇聯毛帽的所在國變形版本仍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制式裝備。
歷史
帶有毛絨護耳(fur earflap)的冬帽,在俄羅斯、烏克蘭、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保加利亞、德國有幾個世紀的使用歷史。
十月革命後的俄國內戰,白軍與西伯利亞最高統治者高爾察克,1918年廣泛使用的這類冬帽稱作「高爾察克帽」(kolchakovka)。 1933年,好萊塢男明星W. C. Fields在電影「致命啤酒杯」中就戴着一頂高爾察克帽。高爾察克與白軍最終輸掉了內戰,蘇聯沒有繼續採用「高爾察克帽」。蘇聯紅軍沿用了內戰時期著名的布瓊尼帽,為傳統歷史英雄人物博加特耶爾尖頂頭盔造型,毛氈材質,冬季防寒效果不足。
1939年冬季的蘇芬戰爭中,蘇軍大量指戰員因為衣(M35式)帽(布瓊尼帽)防寒不足而凍死凍傷。芬蘭陸軍使用的護耳冬帽「turkislakki M36」具有良好的防寒效果。戰後換裝的輕微升級的turkislakki M39冬帽,一直被芬蘭使用至今。[2]戰後,蘇聯紅軍也用模仿「turkislakki M36」的護耳冬帽取代了「布瓊尼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標準裝備。[3] 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會戰,德軍士兵也戴上了蘇制的護耳冬帽,因為德軍自己的軍帽不足以防禦嚴寒。[4] [5]
隨着二戰紅軍的勝利,蘇式護耳冬帽成了蘇聯的文化符號與媒體形象。1974年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訪問蘇聯,就戴着這樣的護耳冬帽,是美國謀求從越南戰爭體面脫身的緩和政策的象徵。
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英國代表團頭戴蘇聯毛帽參加了開幕式。
-
1643年,德國巴洛克畫家約阿希姆·馮·桑德拉特的作品:德國農民帶着早期形制的護耳冬帽。
-
高爾察克給軍隊授勳,士兵戴着「高爾察克帽」。
-
1938年,芬蘭軍隊元帥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戴着白色的turkislakki 1935護耳冬帽。
-
雷鋒頭戴護耳冬帽閱讀《毛澤東選集》,拍攝於20世紀60年代。
當前使用
除了蘇聯與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軍隊,護耳冬帽[6]也是加拿大等具有嚴寒冬季的西方國家軍隊、警察部隊的制式裝備。目前使用的有灰色(美國民事警察)、綠色(偽裝色)、藍色(警察、美國郵政)與黑色。
東德使用護耳冬帽。兩德統一後,德國警察沿用了這種帽子作為冬季裝備。芬蘭國防軍使用灰色冬帽配M62制服,綠色冬帽配M91與M05冬裝。
皇家加拿大騎警使用「regulation hat」,由麝鼠皮製成。[7][8] 替代了以前的加拿大軍用毛皮斜帽。多倫多公車局的冬帽也是這種。
挪威北部流行一種類似的帽子,稱為"bjørnefitte" 。
圖集
-
蘇聯軍徽章帽
-
蘇聯軍兵帽
-
白色女用帽
-
波蘭人民軍毛帽
參考
- ^ Mathias Färber: Zweiter Weltkrieg, Unipart-Verlag, Stuttgart 1990, ISBN 3-8122-3001-1, S. 556
- ^ Finnish Army website. Puolustusvoimat.fi.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9).
- ^ Mirouze, Laurent. Infanteristen des Zweiten Weltkriegs. Düsseldorf: Verlag Karl-Heinz Dissberger. : 28. ISBN 3-924753-27-X.
- ^ Färber, Mathias. Zweiter Weltkrieg. Unipart-Verlag, Stuttgart. 1990: 556. ISBN 3-8122-3001-1.
- ^ 存档副本. [2018-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7).
- ^ "Russian Ushanka Online Store.". [202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 ^ Mountie. Winterfurhats.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2).
- ^ RCMP hats. Furbeardefenders.com. [2018-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