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我是傳奇 (小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我是傳奇
第一版封面
原名I Am Legend
作者李察·麥森
類型科幻小說, 恐怖小說, 吸血鬼小說, 反烏托邦小說, 喪屍末日幻想
語言英語
故事時代背景1976年1978年1979年 編輯維基數據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Gold Medal
春天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繁體中文版、2007年、ISBN 978-986-6899-88-1
出版時間1954年
出版地點美國
媒介Paperback
頁數160 (1954年)
所獲獎項Tähtivaeltaja Award[*]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百佳科幻奇幻小說[*]
規範控制
OCLC[1]

我是傳奇》(英語:I Am Legend)是一本恐怖小說,作者是美國作家李察·麥森。該書初版於1954年並三度改編成電影,其中一部為電影《我是傳奇》。

該書可算是「人屍大戰型故事」的鼻祖,亦可以視為吸血鬼喪屍分歧的起點,主角又是以含有吸血鬼基因的人類,對付吸血鬼或喪屍的超級英雄始祖。

故事大要

在西元1976年突然吸血鬼疾病流行,人類在三年後幾乎都被感染導致「死」於此病並變成吸血鬼,主角羅伯·奈佛(Robert Neville)本來是普通上班族,在從軍時曾經被吸血蝙蝠咬過後,成為了他所知道的唯一完全免疫者,在給無思考能力的吸血鬼包圍的洛杉磯家中,失去了和外界人類的聯絡,長期以蒜頭和尖木樁單獨對抗著吸血鬼,後來在接受事實後開始找尋治療的方法。

後來有一隻流浪狗跑到他家,可惜那隻狗狗很快就離他而去了。

後來一名叫「羅絲」(Ruth)的少女出現,她外表完全正常並被奈佛捕獲,經過一輪相處後彼此似乎愛上對方時,突然羅絲被發覺到仍然是受到感染,她逃出奈佛的家並留下字條,說明其實有一部份的受感染者找出了可以控制病情的藥物,並且建立了新社會,但受感染太嚴重的人藥物對他們無效所以不能回復理智。

最後在主角的家附近,控制病情的新社會的吸血鬼,將無理智的吸血鬼消滅殆盡後,自稱新人類新社會吸血鬼,合力把奈佛拘捕並在新社會的同胞前,意圖將他公開處決,因為奈佛不懂得分辨他們兩者的不同,在白天時一律將他們見一個殺一個。羅絲仍對奈佛抱有同情,給他一片毒藥,想讓奈佛結束得輕鬆一些。奈佛服下毒藥,終於明白到自己是「吸血鬼眼中的吸血鬼」,成為了未來新人類心中的恐怖傳奇,所以他的名字將被歷史記述。

獨特的設定

雖然很多故事的吸血鬼有主人(真祖)和僕人之分,前者是原生的吸血鬼例如父母是吸血鬼或突變做成,後者是被被咬的服從前者,但都是同類和即使是僕人有一定意志,即使是真祖和死徒或患者都沒有根本的分別。

但本編是同名異物的吸血鬼。

  • 第一種吸血鬼是真正活死人,羅絲稱為真吸血鬼,類似後來大眾文化喪屍最原始的吸血鬼形像,是在死後才轉化成這樣的,不死之身的機制是能夠在傷口瞬間產生一層凝膠(類似防彈車胎的原理),和喪失了痛苦的感覺,也意味普通的刀槍都很難殺死他們。但完全無法在日間活動的和異常害怕大蒜,另一弱點是一旦被造成很大的傷口,反而比普通人更致命的。
  • 第二種吸血鬼是只是死活人,自稱為新人類,類似後來大眾文化中的吸血鬼(尤其是「真祖」或「貴族」,可能是借鑒於德拉庫拉 (小說)之類的書),雖然有超常的體能和生命力,但因為仍然是活人也不能製造凝膠,所以不是不死之身,雖可以在日間活動但能力減弱。真面目是受吸血鬼病原體感染的生還者而且保持了意識,所以作為基督徒的美國人吸血鬼,常有害怕十字架的傾向,後來發明了抑制吸血鬼病的人造血製品,能防止病情惡化但無法根治。
  • 奈佛本身的吸血鬼獵人能力,就是感染吸血鬼病的病原體後完全免疫,而且綜合體能和智慧都超過了任何吸血鬼。奈佛錯誤理解自己是普通人,也判斷了第二種吸血鬼「是失去了理性,以為自己是普通人的吸血鬼」,並且沒有試圖使其回復清醒並取得信任,繼續同時消滅兩種吸血鬼,做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評價和影響

本書是作者的成名作,開創其「寫即使如何努力都無法成功」的失敗英雄主題,代表了冷戰時代的悲觀展望,有繼承了二十世紀前中期的三大反烏托邦科幻小說的的意境,被認為是冷戰時代三大諷刺性科幻小說,其中最重要問題是「正常的人反而被視為怪物」,對於當時剛開始興起的後現代主義文藝批判,和對於極權主義社會的人云亦云態度,一般人不願意自我表現的做法諷刺。

其中本書是最早使用科學的角度研究吸血鬼病,並提出了解說與對策和療法的科幻名著,也有繼承了一般人心中最初科幻小說科學怪人風格,即本來是由哥德小說發展出來的味道。而對人未來退化的擔心也有繼承了《時間機器》和《美麗新世界》的思路。而吸血變種人有繼承《時間機器》中地底食人族莫洛克的意味,都有作者反對兩極化思維,抗拒當時社會宣揚仇恨的意識。

但意外本編設定的兩種吸血鬼的異同,與主角獨特的能力,都影響了很多大眾文化的對象,例如第一種吸血鬼大致類似後來故事中無意志的喪屍,而第二種吸血鬼類似後來故事中未來人類中吸血人種原型(聖魔之血吸血鬼獵人D等),而女主角羅絲也有後來大部分美少女ACG中吸血鬼「真祖」風格。主角也影響了後來故事中吸血鬼獵人的設定,如幽靈刺客吸血鬼獵人D

但這和本編起初就反大眾文化的原意大異其趣,因本編代表了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前中期,因為種族主義優生學盛行,科幻對於人類的進化多持悲觀的態度,害怕人類退化成動物般的存在。

這方面上本編和同期的《決戰猩球》都有相似之處,這種傾向直到《X戰警》才被扭轉過來,並在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出現了超人說的正面意義上新人類,可是另一位科幻大師的巨著,才是第一次對本編思想的真正回應。

改編電影

其電影版本有三個,電影原著故事有重大分別(特別是第二次與第三次版本),主角都變成了救世主,而主角的對手也被寫成為喪屍而不是吸血鬼:

  1. 地球上最後一人》(The Last Man on Earth,1964年)
  2. 最後一個人》(The Omega Man,1971年)
  3. 我是傳奇》(I Am Legend,2007年)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