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
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像
出生(1729-01-22)1729年1月22日
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侯國上盧薩蒂亞卡門茨(位於今德國薩克森州卡門茨縣
逝世1781年2月15日(1781歲—02—15)(52歲)
神聖羅馬帝國不倫瑞克-呂內堡公國不倫瑞克(位於今德國下薩克森州
職業作家哲學家劇作家
國籍 神聖羅馬帝國
民族德意志民族
教育程度大學
母校萊比錫大學
體裁戲劇評論
配偶伊娃·科隆
受影響於亞里士多德威廉·莎士比亞伏爾泰[1]
施影響於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索倫·齊克果

簽名

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德語: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年1月22日—1781年2月15日),是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藝理論家之一,他的劇作和理論著作對後世德語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生平

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生於德國上勞齊茨地區的卡門茨。他和18世紀的許多其他德意志作家一樣出身於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的父親是卡門茨的大教堂的首席牧師及神學作品的作者:約翰·戈特弗里德·萊辛(Johann Gottfried Lessing),母親是尤斯蒂娜·薩洛姆(Justine Salome),父姓費勒(Feller),是丈夫上級的女兒。萊辛在父母的十二個孩子中排行第三。

1737年到1741年,他就讀於卡門茨的拉丁語學校,後來在邁森聖·阿夫拉貴族學校學習。1746年9月起,他開始了在萊比錫大學的神學學習。

很快萊辛就開始從事更世俗化的活動,學習跳舞、擊劍和騎術,並對戲劇產生了興趣。他在《自然研究者》雜誌和表兄弟繆利烏斯(Christlob Mylius)出版的《激發靈魂的快樂》上發表了第一批詩歌、寓言和詩體短篇小說。因為自己的和為劇院人員擔保的債務問題,萊辛不得不為躲避債權人於1748年夏天離開了萊比錫。他在維滕貝格停留了短時間,想在那裡學醫。1748年11月,他來到柏林

萊辛不到20歲就決定從事自由作家的職業。他同繆利烏斯一起出版了《歷史論文和戲劇評論》雜誌,此外他撰寫書評、詩歌、劇本(《猶太人》、《懷疑論者》),進行翻譯工作,從1751年起,他還為《柏林特許報》工作。

由於父親的壓力,也由於跟當時身處弗里德里希二世宮廷的伏爾泰的一場帶來嚴重後果的糾紛——萊辛以印刷原張的形式讓朋友接觸了伏爾泰尚未獻給國王的著作《路易十四時代》——1751年底,萊辛動身返回維滕貝格,以結束他在那裡的學業。1752年4月他獲得哲學碩士學位。

從1752年11月起,萊辛又來到柏林。他翻譯伏爾泰和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作品,並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戲劇圖書館項目(從未完成),它應該以非常規的方式提供古往今來所有民族的批判性的戲劇史。1753年到1755年他出版了分成6部分的作品集,1755年春季創作了《薩拉·薩姆遜小姐》。

儘管有着文學方面的聲譽,萊辛一直尋求着一份穩定的工作。1755年10月他前往萊比錫。他接受了富商溫克勒(Christian Gottfried Winkler)的建議,作為後者的陪同做一次4年之久的環遊歐洲的旅行。1756年5月,他們離開萊比錫,僅僅在8月份,他們在阿姆斯特丹受到7年戰爭爆發的驚嚇,不得不返回。回到被普魯士占領的萊比錫後,萊辛很快與普魯士少校、作家埃瓦爾德·克里斯蒂安·馮·克萊斯特(Ewald Christian von Kleist)締結了親密的友誼。

1758年萊辛返回柏林,寫下了第一批涉及當時的文學的信件,1759年他出版了獨幕劇《菲羅塔斯》。

1761年到1765年是一段令人驚訝的時間。萊辛在布雷斯勞擔任了普魯士將軍弗里德里希·博吉斯拉夫·馮·陶恩青(Tauentzien)的行政秘書。擺脫了一切經濟問題,萊辛過着不受拘束的藝術家生活,沉湎於賭癮中。1763年他才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我已經因為這種無意義的生活浪費了三年時間,現在是我走上正軌的時候了。」

1765年5月,他回到柏林,重新從事——並不是毫無困難地——文學工作。1766年他出版了一部內容豐富的作品:美學論著《拉奧孔》,它首先對青年一代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767年出版了《明娜·馮·巴恩赫姆》。

1766年萊辛成為王室圖書館館員的願望破滅之後,他潛心於參與籌備中的漢堡國家劇院的工作。他滿懷激情地計劃使國家劇院成為一個國家文化機構。1769年的復活節,此項目因為資金問題和舞台文學顧問萊辛與其他兩個負責人的權限之爭而以失敗告終。

1769年9月萊辛接受不倫瑞克宮廷的邀請,成了著名的沃爾芬比特爾(Wolfenbüttel)大公圖書館館員。

他在沃爾芬比特爾的前幾年文學創作並不豐富,只在1771年出版了《愛米麗雅·迦洛蒂》,此外,在1774年到1778年他出版了《未署名者片斷》,這部作品後來讓他牽連進和漢堡主教約翰·梅爾希奧·格策(Johann Melchior Goeze)的激烈的神學方面的論戰。

1775年到1776年他取道萊比錫和德累斯頓,到達維也納。從維也納出發,他陪伴不倫瑞克的萊奧波德(Leopold)親王前往意大利,這次旅行途經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科西嘉島熱那亞都靈羅馬那不勒斯,似乎沒有給陪同親王的萊辛留下什麼印象。

他回來後,跟1771年就和他訂婚的商人遺孀埃娃·柯尼希(Eva König)結了婚。但他並沒有獲得生活幸福。1777年12月,他出生不久的兒子夭折了,兩周後,他的妻子也去世了。

由於在漢堡的不快經歷,他拒絕了參與曼海姆籌建中的國家劇院的工作。在沃爾芬比特爾,他越來越多地研究神學問題。1778年他出版了《論人類的教育》,1780年全部完成,此外他出版了針對保守的漢堡主教而作的《反對歌策》的論文,它維護了理性的權利,並對宗教進行了審視性的批判。

1778年,詩劇《智者納旦》作為這次論戰的延續問世。

最遲在1780年,萊辛的健康迅速惡化,他抱怨注意力渙散、視力減退、憂鬱症和病態的疲倦。1781年2月15日他造訪不倫瑞克時去世,時年52歲。

思想

漢堡市中心的萊辛紀念塑像

萊辛是一個涉獵廣泛的作家、思想家和批評家。作為德國啟蒙運動的領導性的代表人物,他是思考市民的自我意識的先驅者。他的理論及批評作品以經常被運用的滑稽、諷刺的風格與準確的論證而獨樹一幟。他作品中的對白的修辭風格符合他的意圖,即一直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也從爭論對手的論據中尋找真理的蹤跡。對他而言,真理永遠不是可以為人掌握的、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一個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

萊辛很早就對戲劇產生了興趣,不論是在他的以戲劇為主題的理論、批評文章中,還是在他作為作家親自創作的作品中,他都努力為發展一種德意志的新的市民戲劇作出貢獻。他反對占有統治地位的約翰·克里斯托夫·戈特舍德和他的弟子的文學理論。他特別批評把法國戲劇作為榜樣來模仿,他支持對亞里士多德古典主義的原則作出反思和借鑑莎士比亞的作品。萊辛是在德國創立莎士比亞評論的第一人。他和許多戲劇團體合作。

在漢堡,萊辛嘗試和其他人一起建設一所德意志的國家劇院(直到1769年)。現在,他的作品被視為後來發展起來的德國市民戲劇的樣板。《薩拉·薩姆遜小姐》和《愛米麗雅·迦洛蒂》被當成最早的市民悲劇,《明娜·馮·巴恩赫姆》是許多古典主義的德國戲劇的榜樣。《智者納旦》是第一部探討世界觀的觀念劇。他的理論著作《拉奧孔》和《漢堡劇評》為討論美學和文學理論的原則制定了標準。

在他的宗教哲學的作品中,萊辛維護了虔誠的基督徒的思想自由。他反對對上帝的啟示的信仰,反對通過占有統治地位的保守的學術觀點完全遵從《聖經》。與保守的觀點相反,作為啟蒙運動的產兒,他相信一種「理性的基督教」,它可以自行導向信仰的精神實質。他相信人類的理性(受到批評和異議的激發)可以不需要神的啟示自行發展。為了激起一場針對「完全的對信仰的依賴」的公眾討論,萊辛在1774年到1778年出版了7部《未署名者片斷》,它們導致了所謂的「片斷爭論」。萊辛在這次爭論中的主要論敵是漢堡主教歌策,針對歌策,萊辛寫了一些文章,包括11份《反對歌策》。

此外,萊辛還多次參與了與占統治地位的學術觀點的代言人的論戰,支持對其它世界性的宗教的寬容。他也以劇作的形式(在《智者納旦》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因為他後來的理論作品被禁止出版。在《論人類的教育》中,他系統性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自由精神(在戲劇方面反對法國戲劇的榜樣性的支配地位,在宗教方面反對教會的教條)是貫穿萊辛一生的主線。因此,他參與了把奮發向上的市民階級從貴族的管制下解放出來的活動。作為作家,他也一直追求不依附於人,但是他的過一種自由作家的生活的理想由於經濟條件所迫很難實現。

作品

萊辛

(部分)

  • 《年輕的學者》(1748年)
  • 《猶太人》(1749年)
  • 《懷疑論者》(1749年)
  • 《薩拉·薩姆遜小姐》(1755年)
  • 《菲羅塔斯》(1759年)
  • 《寓言》(1759年)
  • 《拉奧孔》(1766年)
  • 《明娜·馮·巴恩赫姆》(1767年)
  • 《漢堡劇評》(1767年-1769年)
  • 《愛米麗雅·迦洛蒂》(1772年)
  • 《反對歌策》(1778年)
  • 《智者納旦》(1779年)
  • 《論人類的教育》(1780年)
  • 《夫妻之愛》(詩歌)(1781年)

中文譯本

  • 《拉奧孔》,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ISBN 7-02-002508-0
  • 《漢堡劇評》,張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ISBN 753272861
  • 《歷史與啟示:萊辛神學文選》,朱雁冰/譯,華夏出版社,2006年,ISBN 7-5080-3969-6
  • 《萊辛劇作七種》,李健鳴/譯,華夏出版社,2007年,ISBN 7-5080-4167-4

參看

參考資料

  1. ^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Werke und Briefe. Vol. 1, ed. Jürgen Stenzel, Frankfurt am Main: Deutscher Klassiker Verlag, 1998. p 108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