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德累斯頓號小巡洋艦 (1917年)

座標58°52′52″N 3°08′34″W / 58.8811°N 3.1429°W / 58.8811; -3.142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船名 德累斯頓號
艦名出處 德累斯頓第一代德累斯頓號
建造方 基爾霍瓦茲船廠德語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
鋪設龍骨 1916年
下水日期 1917年4月25日
入役日期 1918年3月28日
結局 1919年6月自沉於斯卡帕灣
技術數據
船級 科隆級
船型 小巡洋艦
排水量
  • 設計:5620噸
  • 滿載:7486噸
船長 155.50米
型寬 14.20米
吃水 6.01米
動力輸出 31000匹軸馬力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船速 27.8節
續航力 5400海里以12節
乘員 559人
武器裝備
裝甲

德累斯頓號(德語:SMS Dresden[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十艘科隆級小巡洋艦的三號艦,也是德國最後一艘完工並投入使用的小巡洋艦。它得名於1915年在馬斯地島海戰英語Battle of Más a Tierra中沉沒的第一代德累斯頓號。新艦於1916年在基爾霍瓦茲船廠德語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開始架設龍骨,並於1917年4月下水,至1918年3月完工。德累斯頓號與姊妹艦科隆號是同級唯二完工的兩艘艦,其餘八艘同級艦均在完工前即遭拆解。它們的設計是前身柯尼斯堡級的略微修改版本。

德累斯頓號在一戰結束前十個月才交付公海艦隊使用,使得它在戰爭期間的運用極其有限。它曾參加前往挪威的艦隊行動,意圖襲擊前往斯堪的納維亞的英國護航船隊,但未能找到任何船隊並返回港口。在戰爭的最後幾天,德累斯頓號本將參加襲擊大艦隊高潮行動,但己方陣中爆發的叛亂迫使海軍上將賴因哈德·舍爾弗朗茨·馮·希佩爾取消了這項計劃。戰爭結束後,該艦被扣押在斯卡帕灣,並於1919年6月21日跟隨艦隊在海軍少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的指揮下集體自沉。與沉沒在那裡的大多數艦隻不同,德累斯頓號的殘骸從未進行打撈報廢。

設計

德累斯頓號是為替代老舊的小巡洋艦美杜莎號而以「美杜莎代艦(Ersatz Medusa)」[註 2]為代號進行訂購,並於1916年在基爾霍瓦茲船廠德語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開始架設龍骨,建造編號為601。它於1917年4月25日在沒有舉行任何儀式的情況下下水,繼而展開舾裝工作。至1918年3月28日,德累斯頓正式投入公海艦隊使用,成為最後一艘加入公海艦隊的艦隻。[2]

德累斯頓號的全長為155.5公尺(510英尺2英寸),有14.2公尺(46英尺7英寸)的舷寬和6.01公尺(19英尺9英寸)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7,486公噸(7,368長噸)。其推進系統由兩套蒸汽輪機組成,以驅動兩副直徑為3.5公尺(11英尺6英寸)的三葉螺旋槳。艦隻設計可輸出31,000匹軸馬力(23,000千瓦特)的額定功率。它由八台燃煤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和六台燃油雙頭式水管鍋爐提供動力,這使得艦隻的最高速度可達27.8節(51.5公里每小時)。德累斯頓號能夠攜帶1,100公噸(1,100長噸)煤和額外1,050公噸(1,030長噸)燃油,允許其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5,400海里(10,00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7名軍官和542名水兵。[2]

德累斯頓號配備有八門單座安裝的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其中兩門並排布置在艏艛英語Forecastle前方,四門設於艦舯、每邊各兩門,以及兩門以背負式成對布置在艦艉。[3]這些炮管在發射45.3公斤(100英磅)炮彈的初速為840公尺每秒(2,800英尺每秒)。炮管的仰角可提升至30°,使其可以瞄準最高達17,600公尺(19,200)開外的目標[4]。它們共提供1040發彈藥,其中每炮130發。艦隻的防空武器由三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45 naval gun組成,均安裝在煙囪後方的中心線上,但其中一門於1918年拆除。它還標配搭載有兩具600公釐(23.6英寸魚雷管和八枚魚雷,均安裝在艦舯的甲板旋轉發射器內。艦隻同樣可攜帶多達200枚水雷。在裝甲方面,德累斯頓號受到60公釐(2.4英寸)厚的水線裝甲帶保護;司令塔的側面有100公釐(3.9英寸)厚,而甲板的厚度也為60毫米。[2]

服役歷史

作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建成的最後一艘小巡洋艦,德累斯頓號在入役後即加入了公海艦隊的偵察部隊[5]。它被分配至第二偵察集群,與小巡洋艦科隆號柯尼斯堡號皮勞號格勞登茨號紐倫堡號卡爾斯魯厄號在一起[6]。1918年4月23-24日,這些艦隻及時參加了一個前往挪威的大規模艦隊行動。第一與第二偵察集群、連同第二魚雷艇區艦隊,意圖向一支前往挪威、戒備森嚴的英國護航隊發動襲擊,公海艦隊餘部則提供遠程支援。[7]然而,德國人未能找到船隊的位置,後者實際上在艦隊離港的前一天便已出航。結果,公海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賴因哈德·舍爾中斷了行動並返回港口。[8]

1918年10月,德累斯頓號本應隨第二偵察集群主導針對英國皇家海軍終極決戰。其中德累斯頓號、科隆號、柯尼斯堡號和皮勞號將攻擊泰晤士河口的商船運輸,而集群其餘艦隻則要炮擊法蘭德斯的目標,目的是引出英國大艦隊[6]此時已升任海軍總參謀長的海軍大將舍爾與公海艦隊新任總司令、海軍上將弗朗茨·馮·希佩爾計劃不惜以艦隊一切代價儘可能重創英國海軍,以確保德國獲得更好的談判地位[9]。10月29日上午,將於次日從威廉港啟航的命令正式下達。然而從當天夜晚開始,圖林根號戰列艦及其它幾艘戰列艦的水兵發生叛變[10]動盪最終迫使舍爾和希佩爾取消了行動[11]

在水兵叛變期間,德累斯頓號受命駛向埃克爾恩弗爾德,擔任發往基爾的中繼艦。那裡的通訊系統因大規模騷亂而中斷。戰列艦藩侯號擋在德累斯頓號的航道上,其不服從的船員拒絕為德累斯頓號讓路;藩侯號還將艦上的一座305公釐(12.0英寸)炮塔瞄準德累斯頓號,但其船員在隨後又作出妥協,使德累斯頓號離開港口。[12]隨後,該艦前往斯維內明德,因受到有叛亂艦隻將要襲擊駐紮在那裡的巡洋艦的消息影響,德累斯頓號船員對艦隻進行了部分鑿沉。在消息被證實是錯誤的之後,艦隻又重新浮起並恢復適航狀態。這包括移除所有武器中的彈藥,以使它們得到風乾。[13]隨着德國於1918年11月投降,公海艦隊的大部分主力於海軍少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的指揮下,被扣押至斯卡帕灣的英國海軍基地[11]。德累斯頓號是被扣押艦隻之一[2],但因此前的騷亂活動而導致狀況不佳,無法隨艦隊餘部一同在11月航行。他直至12月6日才在嚴重漏水的情況下抵達。[14]

在落實《凡爾賽條約》的談判過程中,艦隊仍然維持扣押狀態。羅伊特推斷英國方面將於1919年6月21日,即談判到期而無法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會強占德國軍艦,卻不知截止日期已被延長至6月23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他決定第一時間鑿沉己方艦隻。6月21日上午,英國艦隊離開斯卡帕灣進行訓練演習;羅伊特於11:20向全體德國軍艦下達了自沉命令[15]德累斯頓號於13:50開始下沉。其殘骸至今仍留存在於卡瓦島東南部的斯卡帕灣底部,深度為25至45公尺(82至148英尺)。其上甲板受損嚴重;而露天甲板也已脫落,露出了其內部結構。艦炮則埋藏在淤泥內。[16]2017年,奧克尼考古研究中心(Orkney Research Center for Archaeology)的海洋考古學家對科隆號和該地區的其它九艘沉船展開了廣泛調查,其中包括另外六艘德國軍艦和三艘英國軍艦。考古學家用聲納繪製了這些沉船的地圖,並利用遙控潛水器對它們進行檢查,以確定這些殘骸是如何惡化的。[17]

注釋

腳註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
  2.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代艦」。[1]
引用
  1. ^ Gröner,第56頁.
  2. ^ 2.0 2.1 2.2 2.3 Gröner,第115頁.
  3. ^ Gardiner & Gray,第162頁.
  4. ^ Gardiner & Gray,第140頁.
  5. ^ Herwig,第205頁.
  6. ^ 6.0 6.1 Woodward,第116頁.
  7. ^ Halpern,第418頁.
  8. ^ Halpern,第419頁.
  9. ^ Tarrant,第280–281頁.
  10. ^ Tarrant,第281–282頁.
  11. ^ 11.0 11.1 Tarrant,第282頁.
  12. ^ Woodward,第164頁.
  13. ^ Woodward,第165–166頁.
  14. ^ van der Vat,第129頁.
  15. ^ Herwig,第256頁.
  16. ^ Wille,第392頁.
  17. ^ Gannon.

參考資料

58°52′52″N 3°08′34″W / 58.8811°N 3.1429°W / 58.8811; -3.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