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郵政編碼
德國郵政編碼(德語:die Postleitzahl,縮寫PLZ)。用於引導郵件傳輸的數字。
現行郵編一共有五位,前兩位代表省或州[註 1]。後三個數字代表城市地區[1][2]。
發展歷史
郵編的雛形
德國的郵編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當時以郵政業務發家的圖恩-塔克西斯家族 (Thurn und Taxis)在個人郵政系統中開始使用一種環形數字的印章。藉助印章,Thurn-und-Taxis-Post的管理部門在1853年首次實現了從數字範圍內識別某個地區的地點。從1854年10月1日分配給Lehesten郵局的338號開始,這些號碼是隨機分配的。
1917年,卡爾博貝在一個組織方案中將德國劃分為大城市區、地區區域和地方區域,郵政編碼系統的引入在二戰中被證明是合理的。[3]
兩位郵編
使用
從1941年至1960年代,德國開始大規模地推廣使用兩位數字的郵編。
隨着二戰德國領土的迅速擴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地名。兩位數字的郵編已經不夠使用,同時也出現了不少重名的城鎮,這使得郵遞情況越發的複雜。
1941年7月25日,帝國郵政部通過407/1941號命令在其官方公報中宣布引入「包裹引導區域」。 有24個包裹引導區域,區域編號為1至24個[4] 。
弱點
兩位數郵編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可用的組合數有限,這就導致一個較大的區域往往只能使用一個郵編。
在戰爭期間,郵件量大幅增加。 而且大多數有經驗的分揀郵件的郵政工人已經被征入國防軍,並被經驗不足的郵件分揀員和地理知識不足的外國工人取代,這導致投遞時間明顯增加。
與此同時,對於郵政企業隨之而來的是操作時間,人力成本以及各項運營費用的增加,同時還面臨着人手短缺的問題。
以至於1957年3月11日,當時的郵政部部長Richard Stücklen不得不要求郵政管理總局減少鐵路幹線分支的郵政運輸。1959年3月20日該部長提出了「建立基於目的地的引導性編碼體系」的運營計劃,為新的郵編系統奠定了基礎。
四位郵編
出現
冷戰開始後為應對複雜的情況,西德於1961年正式公布4位數的郵政編碼,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郵政編碼的國家[5]。
「...為了您將來向蘇占區郵寄郵件的利益,在郵寄時請在郵政編碼前添加字符『x』並且不帶連字符...」
直到1974年,這種做法一直用於從西向東的信件,因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尚未承認東德是一個州。 同樣,從1964年8月起,從東德寄往「歐洲和海外其他郵政管理部門」的信件在郵政編碼前面標有零 (0-),這個標誌的意思是「向西德和西柏林」。
1979年引入電子科技處理的過程中,東德以前的兩位或三位郵政編碼通過添加零變為四位數。
問題
隨着1990年兩德統一,郵政編碼系統出現了問題。許多郵政編碼在東部和西部存在兩次,在此問題的基礎上便出現了800個地區使用了相同的郵編碼的情況。
為了區分地區,德國人民嘗試了諸多辦法,一場統一郵編系統的改革迫在眉睫。
重新設計郵編系統
1990年6月,東西兩德的郵政部門聯合成立了「郵政項目聯合會」,由原西德郵政部門負責人Heimo Thomas先生主持,來研究郵編系統的設計。[6]
1991年5月聯合會開始以達姆城作為研究對象,整理國外的郵政管理經驗並進行分析,選出了3種比較好的編號系統。最終,五位數字郵編因其高自動化的編碼體系以及較低的成本被採用。
五位郵編
特點
新版五位郵編前兩位為目的地區的編號,按照新版郵政系統以及郵局位置分配。後三位則根據客戶的位置、收件方式以及是否為「大客戶」來分配。另外還預留了一定的編碼,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以及部分臨時需求。
研究和配置
1991年5月,項目組開始了技術層面的研究。由370個郵政管理人員以及25個專業的規劃管理人員協力完成,最終預設了六萬個規劃用編碼以及約60萬條規劃涉及的街道。最終這些數據被遠程傳輸到科隆的計算機中心。
1992年9月開始約40個工作人員在Henry Ristedt先生的指揮下夜以繼日地對輸入和數據和檔案庫中的數據進行核對,完成最終的郵編信息數據庫。儘管有計算機的加持,初版數據庫依然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才完成。
分配
在分配過程中,東部的薩克森州以及薩克森- 安哈特州的部分地區拿到了數字「0」。其餘的數字以「0」作為起點,按由小及大的順序繞着逆時針的方向畫了一個圓。這樣設計的主要原因在於新郵編的第一位數字有70%不用進行調整,省去了重新編碼的時間和成本。
1993年6月,五位郵編上線進入倒計時,德國信件收發站點均已做好準備,為工作人員做好了新版郵編的培訓。
郵編黃頁
與此同時,郵編黃頁出版在即,第一版的錯誤被嚴格控制在千分之一,並且每四年需要在政府檔案以及可視圖文系統(Bildschirmtext,縮寫為BTX)中更新一次。
1993年3月開始,德國市民就可以以10馬克(約合5歐元)的價格購買到郵政編碼簿的第一版發行樣本。每本都有大約1000頁,重達1.3公斤。德國有五家印刷廠[註 2]承接了印刷黃頁的大工程。印刷成品由13,000名工作人員負責運輸,並分發至客戶手中,在同年5月底完成了所有分發任務。
後期宣傳
為了能儘量縮減改革所帶來的經濟負擔, 項目組早在1991年夏天開始尋求廣告、營銷、公共關係方面的諮詢和幫助。
在徵求了廣告專家的意見之後,項目團隊決定以重塑「新郵政」(neue Post)的企業形象作為商業宣傳重點,而不是單單宣傳一個新的郵編系統。
1992年德國郵政在電視廣告中投放了一支廣告短片:短片中有一隻手將德國版圖的拼圖拼裝起來, 以表示德國郵政勢必會將所有的德國地區全覆蓋。這條廣告使得同款的地圖拼圖售罄
1993年1月底,德國郵政向一部分企業和個人客戶發送了信件,並準備了約3500個裝有真實數據的軟盤和約46,000個裝有虛擬測試數據的軟盤作為軟件編譯的數據庫,以及7萬份新版郵編更新手冊來分發給大客戶
在普通用戶方面,15萬名快遞人員通常會攜帶一款名為 「郵政服務電腦輔助學習工作站」 的移動設備,不斷向用戶普及新版郵編。
1993年1月29日,德國郵政部門就郵編主題舉辦了「德國史上最大記者招待會」:德國近500個城市的市長同時宣布了所在城市的新版郵編號碼。
現狀
德國目前為止共有29,000個郵編(理論上可以創造出100,000個郵編),其中16,500個郵編為個人郵箱,3,100個為大客戶使用郵編,另有8,200個用於快遞配送。此外還有800個臨時郵編。 現行郵編的第一位為大區(Zone,或者Leitzone),第二位代表地區。郵編的前兩位一起被稱為引導區。郵編後三位的分配通常是按照從個人郵箱,到大客戶(收發件數量較大的客戶),最後為信件收發室的順序由低到高進行分配。
德國還有大約1700個專屬郵編。一般而言,要求企業或者機構有較大的信件量[註 3],特殊的職能,或者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才可以獲得專屬郵編。
周邊
1993年,六位德國當時頂級製片人以及一位漫畫家[註 4]參與製作了具有藝術美感的系列廣告片。 [7]
同時銷量不錯的還有相關主題的郵票,設計者為來自慕尼黑的一位教授。郵票名稱為「新版郵編」,發行量為3000萬張。
而且在這張郵票上還展示了新版郵編的不同位數的含義。
與此同時還出現了一個名為Rolf的吉祥物。這個吉祥物出自漢堡著名漫畫家Ully Arndt的工作室,是一個黃色的由五根手指組成的形似手的形象。在新郵編正式啟用的前一周。此外,Rolf還有自己的漫畫和動畫短片,在它誕生不久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團。
注釋
- ^ 有時也指引導區,通常一個引導區會有一個分揀中心,因此郵編的前兩位也可以看作是分揀中心的「代號」
- ^ Burda GmbH (Darmstadt) Mohndruck (Gütersloh) Schwann-Bagel(現名 TSB-Gruppe) (Mönchengladbach) Sebald Druck und Verlag (已被Burda GmbH收購) (Nürnberg) Gruner&Jahr (Itzehoe)
- ^ 一般為2000件
- ^ 括號內為其代表作品Doris Dörrie (bekannt durch den Film „Männer」) Hark Bohm („Nordsee ist Mordsee」) Helmut Dietl („Schtonk」) Wolfgang Petersen („Das Boot」) Michael Verhoeven („Die weiße Rose」) Carl Schenkel („Abwärts」) Vico von Bülow alias Loriot („Pappa ante portas」)
參考文獻
- ^ Werner Rittmeier: GD Postdienst legt die Briefregionen fest. In: DBZ, Heft 3/1993, S. 158 ff.
- ^ Pressemitteilung der GD Postdienst: Hintergründe zu den neuen Postleitzahlen – Das geheime Leben der Zahlen. In: DBZ, Heft 10/1993, S. 735.
- ^ Walter Schießl: Fünfzig Jahre deutsche Postleitzahlen. Ein Rückblick auf die Anfänge … In: Philatelie und Postgeschichte. Nr. 128/1993, S. 20 ff.
- ^ Aufruf! „Wie trage ich zur schnellen Beförderung meiner Post bei?「 S. 13. In: Reichspostministerium (Hrsg.): Postnachrichtenblatt – Mitteilungen aus dem Post- und Fernmeldedienst. 24. Jahrgang, Nr. 3, Berlin 22. Januar 1944
- ^ 最早用邮政编码的是哪一个国家. [202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3).
- ^ Die Geschichte der 5-stelligen Postleitzahl in Deutschland,von Heimo Thomas. [202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 ^ Die post 1993 (PDF). [2022-01-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