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詠
性別
出生張復之
後晉開運三年
(946年)
濮州鄄城
逝世大中祥符八年
(1015年)
陳州
墓地洛陽孟津
國籍宋朝
教育程度自學
職業政治人物
活躍時期10世紀
配偶唐氏
王氏
經歷
代表作
  • 《題庭竹》、發行交子

張詠(946年—1015年),字復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屬山東)人。一說張詠發明交子,出現於>《鶴林玉露》。張詠個性古怪,所以自號乖崖。

生平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及第。授大理寺評事、知崇陽縣事。六年(981年)十一月,郊祀,轉將作監丞。雍熙元年(984年)十一月,遷著作佐郎。二年(985年)六月,以知制誥蘇易簡薦,擢太子中允、通判麟州事。端拱元年(988年),轉秘書省丞。二年(989年)春,自麟州還,充禮部考試官,畢,通判相州事,以父母在濮州,乞督濮州之市征,監濮州在城商稅。月余,召賜五品服,知浚儀縣事。淳化元年(990年),由樞密院直學士寇準、知制誥李沆、樞密副使宋湜所薦,出為荊湖北路轉運使。四年(993年)正月,轉太常寺博士。夏,詔赴闕,拜虞部司郎中、賜金紫。七月,與工部司郎中向敏中並命為樞密直學士,賜錢五十萬。八月,與向敏中同知通進、銀台司公事。五年(994年)八月,知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事。至道二年(996年)正月,轉兵部司郎中。三年(997年)四月,拜左諫議大夫。咸平元年(998年),詔還回朝,拜給事中,遷戶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999年)正月,與禮部尚書溫仲舒同知貢舉。四月,改工部侍郎、知杭州事。五年(1002年)八月,知永興軍事。六年(1003年)四月,加刑部侍郎、充樞密院直學士、知益州事,認為鐵錢過重,創立了交子制度,以王昌懿為首的十六家富商連保發行交子,[1]一張鈔票抵一千文銅錢。[2]張詠在蜀四年,被召還京,將侍妾擇配嫁人,都還是處女[3]景德二年(1005年)十一月,轉禮部侍郎。三年(1006年),復掌三班院兼判登聞檢院。四年(1007年)六月,知昇州[4]兼提舉江南東路兵馬巡檢捉賊公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二月,轉尚書省左丞。三年(1010年)二月,授工部尚書。四年(1011年)四月,進禮部尚書。六年(1012年)三月,知陳州事。[5]八年(1015年)八月卒於陳州理所,贈尚書省左僕射。皇祐三年(1051年),追忠定

張詠能詩,他在《寄晁同年詩》中有兩句「桃花江上雪霏霏,黃鶴樓中風力微」。張商英說他的《題庭竹》等句,「句清詞古,與郊、島相先後」,[6]宋詩鈔》稱「雄健古淡有氣骨」。楊億《西崑酬唱集》收其詩2首。

家族

  • 曾祖:張立
  • 曾祖母:李氏
  • 祖:張鐸
  • 祖母:馬氏
  • 父:張景,授大理寺評事致仕,贈太常寺卿
  • 母:謝氏,追封新昌郡太夫人
  • 弟:張詵,御史中丞
  • 妻:唐氏
  • 繼室:王氏,太原郡夫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顯
  • 子:張從質,衛尉寺丞
    • 孫:張約,奉禮郎
    • 孫:張綜,駕部司郎中
    • 孫:張綽,衛尉寺丞
    • 孫:張紳
  • 女:張氏,適奉禮郎王嘉佑
    • 外孫:王壽
  • 曾孫:張堯夫,大理寺丞
  • 曾孫:張堯民,龍岡

注釋

  1. ^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16《四川錢引》說:「四川錢引,舊成(都)豪民十六戶主之。」
  2. ^ 宋史·食貨志下三》:「交子之法,蓋有取於唐之飛錢。真宗時,張詠鎮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交子。」目前學界對交子的發明人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張詠,另一說是王昌懿,還有《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〇一記載轉運使薛田「請官署交子條」的說法。交子又可分為官交子與私交子。據專家表示「官交子」產生於天聖元年(1023年),已經是張詠第二次離蜀17年以後的事,與張詠無涉;至於「私交子」與張詠更沒關係。(葉世昌:《〈宋史〉交子起源析誤》,發表於《中國錢幣》2002年第1期)
  3. ^ 《澠水燕談錄》
  4.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五
  5.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八
  6. ^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