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恕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恕琳(1875年—1919年),字心如,號雲門,山東掖縣城東南隅村人。晚清進士,學者,書畫家[1]

張家自延祐年間定居萊州以來,文脈興盛,末清初有張孔教張忻張端,祖孫三代皆為進士;清代中期,又出張偉張爾牧張爾宇張弼「一門四進士」。張恕琳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選拔貢成均,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鄉試中舉,次年殿試中二甲第九名,賜進士出身。同年閏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清帝遜位後,感嘆「世局奇創」,離京返鄉。

民國初年,張恕琳遠離政壇,並作《遯石詩》以明志。民國八年(1919年)秋去世,年僅45歲。工書畫,有作品集《遯石吟草》。

參考文獻

  1. ^ 末代進士張恕琳[失效連結]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百十七):光緒二十九年。癸卯。閏五月甲申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王壽彭、左霈、楊兆麟、業經授職外。黎湛枝、胡嗣瑗、朱國楨、胡炳益、金兆豐、曹典初、徐謙、張恕琳、王大鈞、范之傑、張濂、郭宗熙、李慶萊、楊渭、商衍瀛、張家駿、劉鳳起、衷冀保、胡大勛、高毓浵、朱篤慶、陸鴻儀、郭則澐、郭立山、區大典、邵章、李坤、陳敬第、孫智敏、胡藻、鄭家溉、史寶安、王鴻翔、周蘊良、彭世襄、張之照、陳善同、袁嘉穀、李效儒、汪昇遠、劉焜、夏壽康、王震昌、李海光、賴際熙、顧承曾、陳雲誥、陳樹勛、龔元凱、藍文錦、吳增甲、胡駿、朱壽朋、方履中、楊廷綸、於君彥、顧視高、溫肅、華宗智、周杰、陳國華、張祖蔭、路士桓、吳璆、楊思、水祖培、解榮輅、馬君實、張書雲、延昌、林步隨、班吉本、周廷干、區大原、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