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山公園
32°55′24.57″N 117°20′5.80″E / 32.9234917°N 117.3349444°E
張公山公園 | |
---|---|
基本資料 | |
類型 | 城市公園 |
位置 | 中國安徽省蚌埠市 |
面積 | 110公頃 |
開放時間 | 1983年7月1日 |
狀態 | 常年開放 |
地圖 | |
張公山公園位於中國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總面積110公頃,國家4A級旅遊景區。張公山相傳因明朝一位張姓戰將而得名,這位張姓戰將早年跟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南征北戰,晚年隱居於張公山。由於其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人們為了紀念他,將這裡稱作張公山[1]。
張公山公園由張公山、山坡東部的張公湖及湖中半島張公島三部分組成。其中,位於山頂的望淮塔及公園南門的珍珠玉女雕塑,是蚌埠市重要的城市地標[2] 。
歷史
1973年,蚌埠市政府決定將張公山及其周邊地區設立為公園。1975年,張公山區域正式開始建設,公園於1983年7月1日建成開放。2006年11月7日,張公山獲批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3] 。2009年被升格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4]。
2008年,張公島綜合整治工作開工建設,並於2011年5月20日建成開放。
2010年,蚌埠市政府對景區展開一系列的改建工作,包括山路重修、停車場擴建等[5] 。2013年,景區進行新一輪的修繕工作,包括修建連接張公山和張公島的兩條水面棧道[6];環山公路改建;北門重新設計,新建的三座拱橋,噴水池改建為大型浮雕照壁等[7]。
主要景點
- 望淮塔
位於山頂,是蚌埠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塔高35.33米,七層八角。在塔上可觀淮河以及蚌埠市大部分地區。
- 水榭長廊
位於張公山東部,張公湖沿岸,宛延起伏。水榭長廊與遊船碼頭相連,可在此處登船遊覽張公湖。
- 月季園
位於景區西部。
- 動物園
位於景區西部,動物有東北虎、非洲獅、金錢豹,大象、長頸鹿、梅花鹿、丹頂鶴、白虎、角馬、劍羚等[8] 。
- 兒童樂園
位於景區西北,靠近北大門,有多種遊樂設施。
- 珍珠玉女雕塑
位於張公山公園南門入口處,由一個張開的巨型蚌殼與一位托着珍珠的玉女組成,其中蚌殼高約20米,玉女高約4米,於2012年底建成。該雕塑在建成後,成為張公山公園的一處新地標,同時也成為了反映蚌埠市城市形象的重要地標之一[9]。
2023年,因電視劇《長月燼明》熱播,位於張公山公園的珍珠玉女雕塑成為網紅景點,吸引了各地遊客前去打卡[10]。
- 園中園
江南古典園林風格,位於張公山景區東南部,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園內亭、台、樓、閣錯落[11]。
張公湖
張公湖,原名張公山大塘,該湖上通迎河,下經席家溝通達准河,是張公山公園重要組成部分。1978年,張公山東建成遊船碼頭,併購置了遊船供遊客觀光。2013年10月,「姊妹橋」以水面棧道落成開放,一條連接張公島和張公山公園,另一條連着親水廣場和遊船碼頭,形成完整的人行系統,擴大了遊人活動區域[11]。
張公島
張公島位於張公山東部張公湖的湖面上,占地138畝,由兩條棧橋(姊妹橋)與主景區相連,分別連接親水廣場與水榭長廊的遊船碼頭處。這兩條棧橋於2013年建成,在此之前,從主景區無法直接前往張公島。姊妹橋的建成,將張公島與張公山主景區連成一個完整的人行系統,遊客不再需要繞圈,活動區域擴大[6]。
而張公島內部,於2008年開工建設為公園,2011年5月20日正式建成。島上主打廉潔文化主題,有大禹聽五音治國、三過家門而不入、朱元璋造字倡廉、井水論、鍾馗塑像等景點[4]。
參考資料
- ^ 张公山公园. 蚌埠市文化和旅遊局. [2019年5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3日).
- ^ 张公山公园. [2011-05-05].[永久失效連結]
- ^ 蚌埠市3家景区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定. 中安在線. [2011-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4.0 4.1 蚌埠市张公山公园. 新浪. [2019年5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4日).
- ^ 蚌埠张公山公园将进行东部景观将提升改造. 中安旅遊網. [2011-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1).
- ^ 6.0 6.1 張公山公園「姊妹橋」明天開放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安在線
- ^ 张公山公园北入口开门迎客. 中安旅遊網. [2013-08-07].[永久失效連結]
- ^ 蚌埠张公山风景区拓展训练基地. bovortuozhan.[永久失效連結]
- ^ 蚌埠总高20米珍珠玉女雕塑现雏形. 新安晚報. [2019年5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2日).
- ^ 中國新聞網. “五一”迎客417.6万人次 优酷《长月烬明》带火蚌埠文旅. [202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 ^ 11.0 11.1 李煥儉; 吳國成. 禹会掌故. 黃山書社. ISBN 978754618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