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陸國風土記
《常陸國風土記》(ひたちのくにふどき)乃是日本奈良時代和銅6年(公元713年)開始編纂,至養老5年(721年)完成,關於常陸國(今關東地方茨城縣大部份)的風土記;也是現存流傳較為完整的五部風土記之一[1]。
概要
奈良時代初期元明天皇下詔各令制國的國衙開始編纂,主要以漢文記述。為了整備律令制度,仿效中國的地方志編纂,並做為地方統治的方針[2]。由於該書編纂時正採用鄉里制作為行政區域劃分,城郭、烽火、驛站等軍事相關的事項亦詳實記載。
最大的特徵在於夾雜仿自中國四六駢儷體之文體,歌則以萬葉假名表記。作為東海道唯一留存的風土記,該文獻可一窺當時東海道的風土民情。本書大量記載關於倭武天皇的事蹟,也記錄許多日本神祇,特別是坐鎮在香島郡的香島大神(今鹿島神宮),因此出現該書編輯群中心是藤原宇合之說法。由於藤原曾擔任遣唐使節團的遣唐副使,並於現存日本最古老的漢詩選集《懷風藻》[3]留下最多作品,又曾出任常陸國守,後人才會懷疑是編輯群之一。另外,《萬葉集》卷六收錄天平4年(732年)藤原宇合遣西海道節度使時,高橋蟲麻呂為之作送別歌。同書卷九收錄高橋蟲麻呂所作「檢稅使大伴卿登筑波山時歌」,證明養老3年(719年)高橋位於常陸國,彼時該國國守為藤原宇合,是以後來出現高橋為藤原屬下,且高橋亦負責編輯《常陸國風土記》的推論。
內容構成
該書卷首為總記,記錄常陸國之概要與國名源由;接著記述各郡之郡名源由與傳承。
收錄的神話故事
夜刀神
據「行方郡」條所載,在常陸一帶的新闢田地間常出現為數甚多的蛇群(也就是夜刀神)作惡,妨礙農務。這些夜刀神有著像蛇一般的身軀,頭上長有尖角,往往率群而來;且據說當人類目擊夜刀神的話,其家門必會破亡,甚至子孫滅絕。當時,有一位名為箭括麻多智之人想要在此地開墾,遂打殺驅逐夜刀神直至高山之下。後來他在山腳與農村之間豎立標記,向蛇群表示:「此山上乃眾夜刀神的領域,山下農田則屬於老百姓的工作範圍。今後我輩將對眾神奉祀有加,且世代敬祭,只祈求眾神莫對我輩怨恨。」於是麻多智設立愛宕神社以祭祀這些夜刀神,並將此習俗代代相傳,至今不絕。
大太法師
依照「香島郡」、「那賀郡」條記載,平津驛家以西一二里有大櫛岡,因上古時代有一個身體巨大的人,身居丘壟之上,手摎海濱之蜃;他所吃的蛤貝積聚成岡,故稱大櫛之岡。
內部連結
參考資料
- 《常陸國風土記全訳注》,秋本吉德著,講談社出版,2001年10月9日,ISBN 978-406159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