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席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民國之精華》中的席綬照片

席綬(1886年—1945年),又名啟騮,字季五,又字資生湖南永州府東安縣伍家橋鄉福星村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主革命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

生平

席綬是湘軍將領席寶田的第五子,年輕時中清朝秀才,後自東安民立高等小學校畢業,此後他加入同盟會,任中國同盟會湖南支部副部長。他曾在北京創辦《國民日報》、《國風日報》,並曾任資政院議員,在議員任上曾彈劾慶親王奕劻,致使資政院罷會[1]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到長沙輔佐湖南都督焦達峰、副都督陳作新。後他任湖南南路保安總會會長。1913年他當選民元國會眾議院議員。此後他在長沙創辦《天民日報》,聲援宋教仁。後因宋教仁遇刺身亡,《天民日報》斥湖南都督湯薌銘依附袁世凱,湯薌銘遂派人搗毀報館並搜捕席綬。席綬不得不避居上海,繼續反對袁世凱。袁世凱死後,席綬在上海創辦《太日報》。護法運動中,席綬隨孫中山廣東,是非常國會最初到廣東的二十人之一。孫中山任大元帥後,席綬任大元帥府參議,奔走各省。孫中山去世後,席綬回家休養。1944年,日軍入侵東安縣,席綬支持民眾抗日團練。1945年9月日本投降之後,席綬在家病故,終年59歲[1]

參考文獻

  1. ^ 1.0 1.1 歷史檔案(2-8),北京:歷史檔案雜誌社,1981年,第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