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恩·馬爾羅尼
非常尊敬的 布賴恩·馬爾羅尼 Brian Mulroney PC CC GOQ | |
---|---|
加拿大第18任總理 | |
任期 1984年9月17日—1993年6月25日 | |
君主 | 伊莉沙白二世 |
副職 | Erik Nielsen Don Mazankowski |
前任 | 約翰·特納 |
繼任 | 金·坎貝爾 |
加拿大官方反對黨領袖 | |
任期 1983年8月29日—1984年9月17日 | |
君主 | 伊莉莎白二世 |
首相 | 特魯多 特納 |
前任 | Erik Nielsen |
繼任 | 約翰·特納 |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黨魁 | |
任期 1983年6月11日—1993年6月13日 | |
前任 | Erik Nielsen(署理) |
繼任 | 金·坎貝爾 |
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 | |
任期 1984年9月4日—1988年11月21日 | |
前任 | André Maltais |
繼任 | Charles Langlois |
選區 | 馬尼庫根 |
任期 1988年11月21日—1993年10月25日 | |
前任 | Charles-André Hamelin |
繼任 | Gérard Asselin |
選區 | 夏洛瓦 |
任期 1983年8月29日—1984年9月4日 | |
前任 | Elmer MacKay |
繼任 | Elmer MacKay |
選區 | 中諾華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加拿大魁北克省科莫灣 | 1939年3月20日
逝世 | 2024年2月29日 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 | (84歲)
政黨 |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 (2003年前) 加拿大保守黨 (2003年起) |
配偶 | 米拉·馬爾羅尼 (1973年結婚) |
兒女 | 4 |
學歷 | 聖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 (BA) 戴爾豪斯大學 (無學位) 拉瓦爾大學 (LLB) |
專業 | 律師、商人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簽名 |
馬丁·布賴恩·馬爾羅尼 PC CC GOQ(英語:Martin Brian Mulroney,1939年3月20日—2024年2月29日)是一名加拿大律師、商人和政治家,他在1984年至1993年擔任加拿大第18任總理。
歷史學家諾曼·希爾默在1999年的《加拿大總理排名》中將穆爾羅尼列為第八名。2006年,他參與推動了加拿大-美國酸雨條約,加拿大新建了八個國家公園。
簡歷
穆爾羅尼出身於魁北克省貝科莫一個愛爾蘭裔家庭,青年時期曾就讀於聖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在那裡他參加了保守黨,並與當時的保守黨領袖約翰·迪芬貝克建立了聯繫。大學畢業後,馬爾羅尼進入魁北克城的拉瓦爾大學法學院,被迫重操法語,因而熟練掌握了加拿大的兩種主要語言。他曾任魁北克北岸與拉布拉多鐵路公司董事和總經理、聯合省保險公司董事,並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漢納煤炭公司、標準廣播公司等企業任職。1965年馬爾羅尼成為蒙特利爾市一位頗負盛名的律師。1973年他同比他小13歲,出身於南斯拉夫移民家庭的米拉結婚,婚後生育了3個子女。
1977年後,馬爾羅尼歷任加拿大鐵礦公司總裁、董事兼總經理,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及其他12家公司董事等職。
總理(1984–1993)
第一任期(1984–1988)
1983年馬爾羅尼復出從政,並當選為進步保守黨新領袖,並通過補缺入選眾議院。
在1984年9月的大選中,進步保守黨獲得211個議會席位,達到加拿大國會歷史上的空前絕對多數,取得超過三分之二的席次,自由黨議席大減至40席,結束自由黨長達二十年的執政。這是加拿大歷史上席位數第一高、席位比例第二高(74.8%)的多數政府,席位比例僅次於1958年的迪芬貝克政府(78.5%)。這也是加拿大最後一次有單一政黨獲得過半數得票的選舉、最後一次單一政黨贏得所有省份半數以上議席的選舉。
馬爾羅尼在本次選舉中組建的西部社會保守派、東部溫和保守派、魁北克民族主義者和財政保守主義者的「大聯盟」讓他成功奪魁。1984年9月17日,45歲的馬爾羅尼成為加拿大第18任總理。新的保守黨政府強調民族和解,承認魁北克省的特殊性,於1987年6月與10省政府達成有關承認魁北克省特殊社會地位的米奇湖修憲協議 。
外交
馬爾羅尼的政府反對南非的種族隔離政權,在他任職期間會見了該政權的許多反對派領導人。他的立場使他與美國和英國政府背道而馳。
馬爾羅尼政府在干預尼加拉瓜的立場上與美國政府不同,儘管馬爾羅尼與美國總統雷根保持了緊密的關係。
自由貿易
1988年1月2日馬爾羅尼總理和羅納德·雷根總統分別簽署加、美自由貿易協定。根據該條約,兩國間的所有關稅到1998年將被取消。馬爾羅尼支持北美自由貿易協議。
第二任期(1988-1993)
1988年10月1日馬爾羅尼宣布解散議會。11月21日加拿大舉行第三十四屆聯邦大選,馬爾羅尼成功連任總理,但保守黨總席次下降至169席。
辭職
1990年6月米奇湖修憲協議因未能在規定的3年內獲得全部10省議會的批准而宣告夭折。魁北克省法裔的獨立情緒隨之再度高漲。馬爾羅尼與10省2地區和土著人代表經過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終於在1992年8月達成一項新的修憲協議。為保證該協議在聯邦和各省議會順利通過,馬爾羅尼決定以全國公民投票方式對該決議進行表決,結果因55%的選民投票反對而遭否決。這是繼1990年米奇湖協議夭折後,馬爾羅尼政府在修憲問題上再次受挫。
隨後的民意測驗結果表明,馬爾羅尼的選民支持率降至12%,遠遠落在自由黨領袖的後面,保守黨的選民支持率也只有19%。為使保守黨在1993年秋天的大選中獲勝,馬爾羅尼於1993年2月宣布辭職。6月,加拿大國防部長金·坎貝爾在執政的保守黨領袖選舉的第二輪投票中獲勝,當選為該黨的新領袖,並接替前領袖馬爾羅尼出任政府總理,成為加拿大第一位擔當此任的女性。9月8日,坎貝爾宣布解散國會,定於10月25日舉行聯邦大選。由於坎貝爾無法亦沒有足夠時間輓回民望,選舉結果進步保守黨遭到史上最大的敗績,自由黨大獲全勝。
政治之後
2007年12月13日,馬爾羅尼承認曾於1994年從軍火商人施賴伯手裡接受22.5萬加元現金,這筆錢款是施賴伯請他為德國一家軍工企業生產的輕型裝甲車做銷售遊說的酬勞,不是施賴伯所說的幫助這家企業在加拿大設立分廠而得的回扣[1]。
2023年4月,有報告指出馬爾羅尼在接受攝護腺癌治療後正在康復。[2]2024年2月29日,馬爾羅尼因在鎮上的家中摔倒引發的併發症,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一家醫院去世。[3][4]
榮譽
加拿大勳章獎章
- 加拿大同袍勳章(1998年5月6日[5])
- 魁北克大軍官勳章(魁北克省,2002年[6])
-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50周年紀念章(2002年[7])
-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紀念章(2012年[8])
外國勳章獎章
參考
- ^ 趙青. 加前总理马尔罗尼承认曾接受军火商现金. 新華社. 2007-12-14 [2007-12-14].[失效連結]
- ^ Former PM Brian Mulroney recovering following cancer treatment. CBC News. 5 April 2023 [17 April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7, 2023).
- ^ Brian Mulroney, one of Canada's most consequential prime ministers, is dead at 84. CBC News. 29 February 2024 [29 February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9).
- ^ Cowell, Alan. Brian Mulroney, Prime Minister Who Led Canada Into NAFTA, Dies at 84.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9, 2024 [February 29,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9).
- ^ (英文)The Right Honourable Brian Mulroney. The 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 [202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 ^ (法文)Brian Mulroney. Ordre national du Québec. [202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英文)The Right Honourable Brian Mulroney. The 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 [202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 ^ (英文)The Right Honourable Brian Mulroney. The 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 [202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 ^ (日語)平成23年秋の外国人叙勲受章者名簿 (PDF). 內閣府. 2011-11-03 [2022-01-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26).
- ^ (英文)AWARDS TO CANADIANS. Canada Gazette. 2016-11-26, 150 (48)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參見
前任: 約翰·內皮爾·特納 |
加拿大總理 1984年—1993年 |
繼任: 金·坎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