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博薩翼龍屬
巴博薩翼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早期,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目: | †翼龍目 Pterosauria |
科: | †鳥掌翼龍科 Ornithocheiridae |
屬: | †巴博薩翼龍屬 Barbosania Elgin & Frey, 2011 |
模式種 | |
長吻巴博薩翼龍 Barbosania gracilirostris Elgin & Frey, 2011
|
巴博薩翼龍屬(屬名:Barbosania)是翼龍目鳥掌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巴西東北部,屬於桑塔納組(Santana Formation)的Romualdo段,地質年代約白堊紀早期的阿爾比階到森諾曼階交界。
在2011年,埃伯哈德·弗雷伊(Eberhard Frey)、Ross A. Elgin將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長吻巴博薩翼龍(B. gracilirostris)。屬名是以保存標本的博物館教授Miguel Barbosa為名;種名是在拉丁文意為「修長的口鼻部」,意指修長的頭顱骨前半段[1]。
正模標本(編號MNHS/00/85)是一個幾乎完整的身體骨骼與頭顱骨,缺少後肢與大部分頸椎,部分關節仍連接、化石沒被擠壓變形。這個化石可能是亞成年個體,但許多部分的骨縫已癒合,顯示牠們可能已完全成長[1]。巴西商人將這個化石賣給Miguel Barbosa,再經由卡爾斯魯厄自然史博物館清理母岩、處理化石。數個被歸類於巴西翼龍的標本,可能是屬於巴博薩翼龍[1]。
巴博薩翼龍是種中型翼手龍類。頭顱骨長39.2公分,後段主體長20.95公分。從側面看,口鼻部長、前端稍為朝上。不同於其近親,巴博薩翼龍的上下頜缺乏中央隆脊。頭顱頭頂端也沒有頭冠。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特徵與年齡成長、性別差異無關。研究人員發現一個自衍徵:背椎有13節,而非12節。巴博薩翼龍的前四對牙齒非常長,朝向前方,適合捕抓身體易滑的魚類、水中動物。上頜每邊有至少24顆牙齒,下頜每邊有20顆牙齒,總記約88顆牙齒[1]。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Ross A. Elgin and Eberhard Frey. A new ornithocheirid, Barbosania gracilirostris gen. et sp. nov. (Pterosauria, Pterodactyloidea) from the Santana Formation (Cretaceous) of NE Brazil. Swiss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2011, 130 (2): 259–275 [2012-04-28]. doi:10.1007/s13358-011-001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