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鑄錢局
山東省鑄錢局,簡稱山東省局,後改稱寶濟局,清代設立於山東省濟南府的鑄錢局。
歷史
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在北京開設寶泉局和寶源局鑄造「順治通寶」錢。順治二年(1645年),各省、鎮先後開局鑄錢,山東省鑄錢局於順治六年(1649年)開設[1]:17。按當時規定,制錢每枚重一錢二分,每十枚值白銀一分,即一千文等於白銀一兩。順治八年(1651年),山東省局停鑄。[2]期間所鑄造錢幣按照版式為順治單字記局錢,也稱順治二式,其特點是錢背鑄有一個漢字來表示鑄錢局,山東省局的所用的漢字是「東」。記局錢漢字的位置又有穿上[a]和穿右的區別,其中右字的開鑄時間比上字的早。背「東」字記局的順治二式錢,穿上的和穿右的兩者均有出土。[3]:16
順治十年(1653年),順治通寶第三式「一厘錢」開鑄,山東省局也改鑄背文為「東一厘」的新錢,其錢背穿左鑄漢文「一厘」記值,穿右鑄「東」記局,錢重一錢二分五厘,規定每一千枚值白銀一兩。[1]:23-24[4]順治十四年(1657年),戶部令地方各局停鑄舊錢,僅由中央的寶泉、寶源兩局鑄每文重一錢四分的順治通寶第四式新錢。順治十七年(1660年),戶部提准重開十五個地方錢局開鑄順治通寶第五式錢,錢重亦為每文一錢四分,其特點是錢背穿左鑄有滿文記局,穿右鑄有漢字記局,山東省局開鑄背滿漢文「東」字錢。[1]:28-29[3]:9-14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清世祖去世,清聖祖康熙繼位,各錢局鑄「康熙通寶」錢。次年(1662年)正式改元「康熙」,但除寶泉局和江寧府局二局之外的其他各錢局均停鑄。[1]:34-35康熙六年(1667年),戶部題准復開各省錢局。康熙九年(1670年),山東省局等多個錢局停鑄。山東省局所鑄「康熙通寶」背面有滿漢文「東」記局。[1]:36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清聖祖去世,清世宗雍正繼位。清廷規定一省僅設一個鑄局,臨清鎮局併入山東省局。另外,戶部議准各省鑄錢背文改為全是滿文的樣式,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表示各省的一字,[5]山東省局所鑄「雍正通寶」,背文為滿文「寶濟」,因此山東省局又被稱為「寶濟局」。[1]:54
雍正十一年(1733年),錢重改為一錢二分。[1]:58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清世宗去世,清高宗乾隆繼位。次年(1736年)改元「乾隆」,寶濟局開鑄「乾隆通寶」錢,背文為滿文「寶濟」。乾隆三年(1738年),寶濟局停鑄。[1]:93
咸豐四年(1854年)十一月,山東省重設寶濟局,鑄當十、當五十「咸豐重寶」和當百「咸豐元寶」。不久,除當十之外的大錢先後停鑄。寶濟局咸豐錢分「爾」寶和「缶」寶兩個系列,都很稀少,由於「爾」寶錢幣多出土於山東臨清,可能為原臨清鎮局鑄造[6]:198。同治年間,寶濟局鑄有少量「同治通寶」,不久寶濟局停撤,此後再未重開。[7]
注釋
- ^ 「穿」是指錢幣中間的方孔,「穿上」是指孔的上方,「穿右」、「穿下」、「穿左」等同理
參考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清]唐與昆纂輯,嚴宏點校.制錢通考.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北京).1994年2月.ISBN7-81001-793-4
- ^ 清史稿·志九十九·食货五·钱法. [2016-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世祖定鼎燕京,大開鑄局……二年,……。各省、鎮遵式開鑄,先後開山西、陝西、密雲、薊、宣、大同、延綏、臨清、盛京、江西、河南、浙江、福建、山東、湖廣及荊州、常德、江寧三府鑄局。……八年,停各府、鎮鑄。
- ^ 3.0 3.1 佟昱. 顺治通宝钱谱. 北京: 中華書局出版社. 2006. ISBN 7-101-05385-8.
- ^ 清史稿·志九十九·食货五·钱法. [2016-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十年……是年廷議疏通錢法,以八年增重一錢二分五厘為定式,幕左漢文「一厘」二字,右寶泉鑄一字曰「戶」,寶源曰「工」,各省、鎮並鑄開局地名一字,如太原增「原」字、宣府增「宣」字之類,錢千准銀一兩,定為畫一通行之制。
- ^ 清史稿·志九十九·食货五·钱法. [2016-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雍正元年……並令直省局錢,幕首「寶」字,次省名,純滿文。
- ^ 齊宗佑編著. 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之五-咸丰钱的版式系列. 北京: 中華書局出版社. 2002. ISBN 7-101-02416-5.
- ^ 第一卷 货币>第二类 铜铸币>第六辑 制钱. [2016-01-28].[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