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共產黨(第四次大會)
尼泊爾共產黨(第四次大會) नेपाल कम्युनिष्ट पार्टी (चौथो महाधिवेशन) | |
---|---|
成立 | 1974年9月15日 |
解散 | 1990年 |
併入 | 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主義 |
政治立場 | 極左翼 |
尼泊爾政治 政黨 · 選舉 |
尼泊爾共產黨(第四次大會)(尼泊爾語:नेपाल कम्युनिष्ट पार्टी (चौथो महाधिवेशन),Nepala Kamyunishta Parti (Chautho Mahadhiveshan))是尼泊爾的一個已不存在的共產主義政黨,它存在的時間是1974年至1990年。在1970年代後期,它是在尼泊爾的主要共產主義小組,但由於內部糾紛它逐漸失去了影響力。該黨積極參與爭取民主政治的鬥爭,1990年,該黨領導人參與起草尼泊爾憲法。同年,該黨與其它共產主義政黨合併為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
歷史
1974年9月15日,Bikram·Nirmal在印度瓦拉納西組織了「尼泊爾共產黨第四次大會」。[1]其它尼泊爾共產黨派別並不認同「第四次大會」,因此,它成為一個單獨的政黨。[2]
在1970年代,尼泊爾共產黨(第四次大會)是尼泊爾最大和組織最良好的共產主義小組,然而內部分歧使得該黨衰落。
1976年,黨地區委員會黨反抗黨領導層,爆發了黨內鬥爭,地區委員會脫離該黨,併入全尼泊爾共產主義革命協調委員會(馬列)。[3]
1979年,該黨的中央委員會發表一個文件《政治鑑定》,分析該黨的危機。在尼泊爾的新興反政府抗議運動中,該黨無法發揮任何重要作用。
1980年,一個中央委員Devkota辭去了職務,指控該黨是改良主義和擁護蘇聯社會帝國主義。
1983年,該黨遭受了一次嚴重的分裂。11月,在該黨的一次會議上,分裂出尼泊爾共產黨(火炬) (1983年)。12月,該黨召開了全國組織會議。該黨認為印度的是尼泊爾的主要敵人,因為印度的擴張主義,其次則是尼泊爾王室;同時以喇嘛為首的封建主義也是主要的敵人,而皇家政權是封建制度的上層架構,喇嘛扮演了皇家政權的盟友角色。
在1990年,尼泊爾共產黨(第四次大會)參加了反抗專制政權運動。11月20日,尼泊爾共產黨(第四次大會)和尼泊爾共產黨(火炬) (1984年)等黨派合併為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
意識形態
該黨認為尼泊爾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該黨是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本家的友好朋友,封建地主和買辦官僚資本家是階級敵人。
參考文獻
- ^ Rawal, Bhim.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Nepal: Origin and Development. Kathmandu: Accham-Kathmandu Contact Forum, 2007. p. 85.
- ^ krantikari nepal.blogsome.com/2006/01/04/kathmandu-4/
- ^ Rawal, Bhim.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Nepal: Origin and Development. Kathmandu: Accham-Kathmandu Contact Forum, 2007. p.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