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大都護府
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是唐朝管理磧西的一個軍政機構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其統轄安西四鎮,最大管轄範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蔥嶺以西連至波斯,在武周時代北庭都護府分立之後,安西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自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止,共存在約150年。[1] 安史之亂前,安西都護府和大都護府三易其名,其中640-658年、667-685年、689-691年為都護府,共約38年;658-667年、686-689年、693-752年為大都護府,共約71年。安史之亂後,765-778年為都護府,781年後又名為大都護府,790年開始被吐蕃攻占,至808年完全消失。
歷史
新疆歷史 |
---|
640年9月19日(貞觀十四年八月癸巳,農曆八月二十八日),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平高昌,以其地設西州。[2] 640年10月11日(貞觀十四年九月乙卯,農曆九月二十一日),於西州設安西都護府,[2] 用以針對西突厥。[3] 安西都護府第一任都護為喬師望,後由郭孝恪接任,開始時只有數千人的兵力。[3]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3],永徽二年(651)安西都護府遷回高昌[4]。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十一月,蘇定方在碎葉水平定阿史那賀魯的反叛,從而平定了西突厥,顯慶三年五月(658年),安西都護府又遷到龜茲(今庫車),[5] 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唐高宗改變太宗時只重軍事而輕行政管理的做法,在突厥故地分設濛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西境直抵波斯,都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6] 使這一帶都置於唐朝的羈縻統治之下。
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位於蔥嶺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降唐,朝廷派人去該部巡查。[3] 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羅道置州縣使王名巡視蔥嶺以西,[3] 在于闐以西、波斯以東十六國,設置十六都督府,統轄八十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並在吐火羅立碑記述此事。[5]在此時,安西大都護府的管轄地包括安西四鎮、濛池都護府、昆陵都護府(西突厥故地)、昭武九姓、吐火羅乃至波斯都督府。
龍朔二年(662年)之後,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此處多處易手,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鎮相繼完全陷落。[7]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都護府。[5] 期間,唐朝廷曾兩復兩棄安西四鎮: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復了安西四鎮,儀鳳二年(677年),又被吐蕃控制;儀鳳四年(679年),安西四鎮被唐將裴行儉收復,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被迫收縮戰線,放棄安西四鎮。[8] 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王孝傑收復了安西四鎮,在龜茲國恢復設置了安西都護府。[5] 此後,安西都護府的駐地才在龜茲穩固下來。[8]
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北庭都護府設立,管轄原安西大都護府所轄天山北路、熱海以東的西突厥故地,安西大都護府只管轄天山南路、蔥嶺以東的地區,以抵吐蕃對絲綢之路的北侵的戰略目的。[3]
安西都護府全盛時代所統率的精銳騎兵又稱「安西兵」,唐肅宗至德年間(756年-758年),為平定安史之亂,唐政府在河西、隴右徵兵,[5] 安西兵組成「安西行營」奉詔平叛,[3] 幫助收復了兩京。但由於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吐蕃乘機陸續占領隴右、河西,因此安西都護府與唐朝的通道中斷,但安西四鎮留守軍隊仍孤軍堅守。[9]期間,因與朝廷聯絡中斷,安西軍士不知朝廷已改元,將僅用了兩年的廣德年號至少用到廣德四年。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河西軍鎮多被吐蕃攻陷。[5]有舊將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都護府,二鎮和沙陀、回鶻相依,吐蕃久攻不下。[5]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郭昕派遣使者間道奏事,德宗對其進行了嘉獎,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5] 隨後,吐蕃急攻沙陀、回鶻部落,北庭、安西變得孤立無援,德宗貞元三年(787年),被吐蕃攻陷。[5]
安西最後陷落的時間,史料並無確切記載,這可能不僅是情報斷絕所造成的,而是事實上唐朝已經放棄了對安西的控制。[10] 安西四鎮的于闐陷落於貞元六年(790年)。[11] 《資治通鑑·貞元六年》:五月,「安西由是遂絕,莫知存亡。」有學者推論,安西最後的陷落時間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12]從此,西域開始與中國漢地被不同政權所控制達千年之久,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攻滅準噶爾為止。
區劃
軍城
州 | 縣 | 現在地名 | 備註 |
---|---|---|---|
安西四鎮 | 龜茲鎮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市 | 即龜茲國,658年—662年、675年—678年、693年—790年都護府治 |
焉耆鎮 |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四十里城子鎮博格達沁東古城 | 即焉耆國 | |
疏勒鎮 | 新疆阿圖什市松他克鄉 | 即疏勒國 | |
于闐鎮 | 新疆和田縣巴格其鎮約特干遺址 | 即于闐國 | |
西州 | 高昌縣 | 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三堡鄉高昌故城 | 640年—658年、662年—675年、678年—679年、686年—693年都護府治,658年改屬西州都督府 |
柳中縣 | 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魯克沁鎮 | ||
天山縣 | 新疆托克遜縣夏鎮天山故城 | ||
交河縣 | 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交河故城 | ||
蒲昌縣 | 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七克台鎮古城 | ||
庭州 | 金滿縣 | 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鎮破城子 | 658年改屬西州都督府 |
蒲類縣 | 新疆奇台縣古城鄉唐朝墩古城 | ||
輪台縣 | 新疆昌吉市破城子 | ||
伊州 | 伊吾縣 | 新疆哈密市伊州區 | 658年改屬涼州都督府 |
柔遠縣 | 新疆哈密市伊州區沁城鄉 | ||
納職縣 | 新疆哈密市伊州區五堡鎮四堡村拉甫喬克古城 | ||
歸仁軍 | 克什米爾吉爾吉特 | 即小勃律國,747年置 | |
保大軍(碎葉鎮) | 新疆和靜縣巴潤哈爾莫墩鎮南哈拉毛坦古城 | 679年—686年都護府治碎葉鎮 |
都督府
都督府 | 州名 | 現在地名 | 原邦國 | 備註 |
---|---|---|---|---|
龜茲州都督府 | 龜茲州 | 新疆庫車市皮朗古城 | 龜茲國伊邏盧城 | |
烏壘州 | 新疆輪台縣策達雅鄉 | 龜茲國烏壘城 | ||
白州 | 新疆拜城縣拜城鎮 | 龜茲國白城 | ||
姑墨州 | 新疆阿克蘇市 | 跋祿迦國撥換城 | ||
溫肅州 | 新疆烏什縣烏什鎮 | 於祝國大石城 | ||
郁頭州 | 新疆圖木舒克市五十一團托庫孜薩來古城 | 蔚頭國據史德城 | ||
渠黎州 | 新疆尉犁縣尉犁鎮 | 龜茲國渠黎城 | 719年升為都督府 | |
焉耆州都督府 | 焉耆州 |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四十里城子鎮博格達沁西古城 | 焉耆國新員渠城 | |
毗沙州都督府 (于闐州都督府) |
毗沙州 (于闐州) |
新疆和田市吐沙拉鎮什斯比爾古城 | 于闐國西山城 | |
蒲山州 | 新疆皮山縣固瑪鎮阿里牙 | 蒲山國皮山城 | ||
勃野州 | 新疆皮山縣藏桂鄉所羅儻不果拉麻扎 | 蒲山國勃伽夷城 | ||
安軍州 | 新疆洛浦縣杭桂鎮阿克斯色伯勒古城 | |||
六城州 | 新疆策勒縣達瑪溝鄉 | 拘彌國故質羅城 | ||
渠勒州 | 新疆于田縣木尕拉鎮 | 拘彌國故鞬都城 | ||
戎盧州 | 新疆民豐縣薩勒吾則克鄉牙通古孜蘭干 | 戎盧國故卑品城 | ||
精絕州 | 新疆民豐縣尼雅鄉大麻扎 | 精絕國故尼壤城南 | ||
疏勒州都督府 | 疏勒州 | 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鄉罕諾依古城 | 疏勒國迦師城 | |
演度州 | 新疆疏勒縣疏勒鎮 | |||
遍城州 | 新疆疏勒縣阿拉力鄉喀然丹村 | 疏勒國半城 | ||
達滿州 | 新疆伽師縣克孜勒蘇鄉 | 疏勒國達漫城 | ||
磧南州 | 新疆葉城縣喀格勒克鎮 | 朱俱波國郢及滿城 | ||
豬拔州 | 新疆澤普縣澤普鎮 | 朱俱波國苦井城 | ||
耀建州 | 新疆莎車縣莎車鎮 | 渠莎國黃渠城 | ||
乞乍州 | 新疆莎車縣喀群鄉恰木薩勒古城 | 渠莎國胡乍城 | ||
蒲順州 | 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塔什庫爾干鎮克孜爾庫爾干遺址 | 朅盤陀國大石城 | ||
輪台州都督府 | 輪台州 | 新疆昌吉市破城子 | 處密 | |
金滿州 | 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鎮三十戶村 | 處月 | ||
憑洛州都督府 | 憑洛州 | 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 處密 | |
沙陀州都督府 | 沙陀州 | 新疆伊吾縣伊吾鎮 | 處月別部沙陀 | |
康居州都督府 | 康居州 | 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州撒馬爾罕 | 康國阿迪祿城 | |
南謐州 | 塔吉克斯坦索格特州彭吉肯特 | 米國缽息德城 | ||
佉沙州 | 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達里亞州沙赫里薩布茲 | 史國乞史城 | ||
伐地州 | 土庫曼斯坦列巴普州土庫曼納巴德 | 畢國(西安國)沛肯城 | ||
火尋州 | 烏茲別克斯坦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比魯尼 | 貨利習彌急多颶遮城 | ||
安息州 | 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州羅米坦區 | 安國阿濫謐城 | ||
貴霜州 | 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州阿克塔什 | 何國貴霜匿城 | ||
木鹿州 | 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州卡爾馬納北 | 東安國篌斤城 | ||
貳師州 | 塔吉克斯坦索格特州伊斯塔拉夫尚 | 東曹國石騾城 | ||
大宛州都督府 | 大宛州 |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市賓加斯古城 | 石國瞰羯城 | |
休循州都督府 | 休循州 | 烏茲別克斯坦納曼干州卡桑賽 | 拔汗那國渴塞城 | |
㤄捍州 | 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州費爾干納 | 拔汗那國呼悶城 | ||
月氏州都督府 | 月氏州 | 阿富汗昆都士省昆都士 | 吐火羅國遏換城 | |
桃槐州 | 阿富汗昆都士省阿里阿巴德 | 吐火羅國阿臘城 | ||
雙泉州 | 阿富汗昆都士省伊什卡米什 | 吐火羅國悉計蜜悉帝城 | ||
伏盧州 | 阿富汗昆都士省汗阿巴德 | 吐火羅國播薩城 | ||
篾頡州 | 阿富汗塔哈爾省塔盧坎 | 瞢健國騎失帝城 | ||
富樓州 |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基什姆 | 訖栗瑟摩國乞施巘城 | ||
西戎州 | 阿富汗塔哈爾省魯斯塔克 | 呬摩呾羅國突厥施怛駃城 | ||
苑湯州 |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卡坎 | 缽鐸創那國拔特山城 | ||
忸密州 |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哈漢 | 曷邏胡國烏羅渾城 | ||
大檀州 | 塔吉克斯坦山地巴達赫尚自治州霍羅格 | 突厥具闕達官部頰厥伊城 | ||
薄知州 |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朱爾姆 | 淫薄健國析面城 | ||
盤越州 |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庫朗萬章 | 俱蘭國忽婆城 | ||
疊仗州 | 阿富汗巴格蘭省安達拉卜 | 月氏發部安怛羅縛城 | ||
沙律州 | 阿富汗巴格蘭省杜希 | 月氏部咄城 | ||
弗敵州 | 阿富汗巴格蘭省普勒胡姆里 | 闊悉多國烏邏氈城 | ||
缽羅州 | 阿富汗巴格蘭省巴格蘭 | 縛伽浪國蘭城 | ||
遲散州 | 阿富汗薩曼甘省艾巴克 | 悉泯健國悉蜜言城 | ||
藍氏州 | 阿富汗昆都士省昆達古扎爾 | 挹怛國缽勃城 | ||
祀惟州 | 阿富汗巴爾赫省霍勒姆 | 忽懍國昏磨城 | ||
粟特州 |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噴赤 | 阿利尼國阿捺臘城 | ||
大夏州 |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帕爾哈爾 | 缽利曷國縛叱城 | ||
丁零州 | 塔吉克斯坦山地巴達赫尚自治州尼莫斯 | 識匿國泥射城 | ||
媯水州 | 塔吉克斯坦山地巴達赫尚自治州克孜勒拉巴特 | 識匿國羯城 | 747年改為媯塞州都督府 | |
漢樓州 | 塔吉克斯坦山地巴達赫尚自治州瑟薩庫爾 | 識匿國俱祿鞬城 | ||
身毒州 | 塔吉克斯坦山地巴達赫尚自治州喀拉阿爾特 | 識匿國乞澀職城 | ||
伽倍州 | 塔吉克斯坦山地巴達赫尚自治州穆爾加布 | 識匿國摩彥城 | ||
高附州都督府 | 高附州 |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沃塞 | 骨咄國沃沙城 | |
休蜜州 |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科爾霍扎巴德 | 鑊沙國烏斯城 | ||
五翕州 |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庫爾干秋別 | 鑊沙國葛邏犍城 | ||
至拔州都督府 | 至拔州 | 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達拉烏特庫爾干 | 俱密國褚瑟城 | |
鳥飛州都督府 | 鳥飛州 |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伊什卡希姆 | 護密國摸廷、塞迦審城 | |
缽和州 | 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薩和迪-瓦汗 | 護密國沙勒色訶城 | ||
悅般州都督府 | 悅般州 | 阿富汗庫納爾省阿薩達巴德 | 石汗那國艷城 | |
雙靡州 | 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契特拉 | 俱蘭國阿賒䫻師多城 | ||
修鮮州都督府 | 新城州 | 阿富汗帕爾旺省恰里卡爾貝格蘭村 | 罽賓國遏紇城 | |
檀特州 | 阿富汗潘傑希爾省魯哈 | 罽賓國半制城 | ||
烏利州 | 阿富汗拉格曼省米特拉姆 | 濫波國勃逸城 | ||
羅羅州 | 阿富汗楠格哈爾省賈拉拉巴德柏格蘭 | 揭羅曷國濫犍城 | ||
懸度州 | 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白沙瓦縣西北 | 健馱邏國布路犍城 | ||
毗舍州 | 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恰爾薩達縣 | 健馱邏國羅漫城 | ||
波路州 | 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馬爾丹縣沙赫巴茲堡 | 健馱邏國和藍城 | ||
漠州 | 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本努縣 | 伐剌拏國鶻換城 | ||
陰米州 | 阿富汗帕克蒂亞省加德茲 | 阿薄健國賤那城 | ||
烏弋州 | 阿富汗喀布爾省卡拉巴格 | 罽賓國塞奔你邏斯城 | ||
龍池州 | 阿富汗帕爾旺省戈本德 | 罽賓國遺恨城 | ||
條支州都督府 | 條支州 | 阿富汗扎布爾省賈爾達克 | 訶達羅支國伏寶瑟顛城 | |
巨雀州 | 阿富汗坎大哈省斯平布爾達克 | 訶達羅支國烏離難城 | ||
遺州 | 阿富汗赫爾曼德省海拉巴德 | 遺蘭部貨石城 | ||
鎮西州 | 阿富汗赫爾曼德省布斯特堡 | 活恨部不思忒城 | ||
犁蘄州 | 阿富汗赫爾曼德省格里什克 | 據瑟部呼塞城 | ||
乾陀州 | 阿富汗坎大哈省坎大哈 | 縛狼部羅桑城 | ||
崦嵫州 | 阿富汗烏魯茲甘省烏魯茲甘 | 遏忽部 | ||
細柳州 | 阿富汗加茲尼省加茲尼 | 謝䫻國護聞城 | ||
西海州 | 阿富汗加茲尼省阿丁赫勒 | 訶達羅支國郝薩大城 | ||
虞泉州 | 阿富汗扎布爾省沙赫焦伊 | 訶達羅支國贊候瑟顛城 | ||
寫鳳州都督府 | 寫鳳州 | 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 | 帆延國羅爛城 | |
鉗敦州 | 阿富汗瓦爾達克省邁丹城 | 帆延國末臘薩旦城 | ||
悉萬州 | 阿富汗瓦爾達克省馬爾哈納 | 帆延國縛時伏城 | ||
泠淪州 | 阿富汗古爾省拉勒 | 帆延國俟麟城 | ||
嶰谷州 | 阿富汗古爾省恰赫恰蘭 | 帆延國肩捺城 | ||
太汗州都督府 | 太汗州 | 阿富汗巴爾赫省馬扎里沙里夫 | 挹怛國活路城 | |
奄蔡州 | 阿富汗巴爾赫省巴爾赫 | 縛喝國胡路城 | ||
迷蜜州 | 阿富汗巴爾赫省道拉塔巴德 | 縛喝國順問城 | ||
附墨州 | 阿富汗巴爾赫省蒂姆恰克 | 縛喝國弩那城 | ||
烏丹州 | 阿富汗朱茲詹省阿克恰 | 縛喝國烏捺斯城 | ||
波知州 | 阿富汗朱茲詹省卡爾金 | 縛喝國羯勞支城 | ||
宿利州 | 土庫曼斯坦列巴普州克爾基 | 挹怛國頌施谷部扎姆城 | ||
賀那州 | 土庫曼斯坦列巴普州哈拉奇 | 挹怛國汗曜部阿模里城 | ||
犁州 | 土庫曼斯坦列巴普州卡拉梅特尼亞茲 | 挹怛國少俱部 | ||
安屋州 | 阿富汗法里亞布省安德胡伊 | 縛喝國遮瑟多城 | ||
罽陵州 | 阿富汗法里亞布省道拉塔巴德 | 縛喝國數始城 | ||
依耐州 | 阿富汗朱茲詹省希比爾甘 | 縛喝國婆多楞薩達健城 | ||
諾色州 | 阿富汗薩爾普勒省薩爾普勒 | 縛喝國速利城 | ||
碣石州 | 阿富汗巴爾赫省舒勒加雷 | 揭職國迦沙紛遮城 | ||
盻頓州 | 阿富汗薩爾普勒省扎里巴扎爾 | 揭職國乍城 | ||
榆令州 | 阿富汗薩爾普勒省巴爾哈卜 | 揭職國烏模言城 | ||
王庭州都督府 | 王庭州 |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喬爾博格 | 久越得犍國步師城 | |
天馬州都督府 | 天馬州 | 塔吉克斯坦杜尚別 | 解蘇國輸漫城 | |
束離州 |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直轄區蘇利亞薩克 | 解蘇國達利薄紇城 | ||
洛那州 |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直轄區圖爾孫扎德 | 忽露摩國忽論城 | ||
和默州都督府 | 和默州 | 烏茲別克斯坦蘇爾漢河州鐵爾米茲魯因斯古城 | 怛沒國怛沒城 | |
粟弋州 | 烏茲別克斯坦蘇爾漢河州迭納烏 | 赤鄂衍那國弩羯城 | ||
旅獒州都督府 | 旅獒州 | 土庫曼斯坦列巴普州卡拉貝卡烏爾 | 烏拉喝國摩竭城 | |
昆墟州都督府 | 昆墟州 | 土庫曼斯坦馬雷州塔赫塔巴扎爾 | 多勒健國低寶那城 | |
奇沙州都督府 | 奇沙州 | 阿富汗法里亞布省蓋薩爾 | 護時犍國遏密城 | |
沛隸州 | 阿富汗赫拉特省卡魯赫 | 護時犍國漫山城 | ||
大秦州 | 阿富汗法里亞布省庫奇 | 稅秣陀國叡蜜城 | ||
波斯州都督府 | 波斯州 | 阿富汗尼姆魯茲省扎蘭季 | 波斯國疾陵城 |
安西都護、大都護列表
以下列出歷任安西都護和安西大都護。[13]
新疆歷史 |
---|
安西都護
初建之安西都護府共四任都護(640年—658年):
- 第1任:喬師望(640年一642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至唐太宗貞觀十六年)兼西州刺史:
- 第2任:郭孝恪(642年—649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六年至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兼西州刺史;
- 第3任:柴哲威(649年—651年,即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至唐高宗永徽二年)使持節西伊庭三州諸軍事兼安西都護、西州刺史
- 第4任:麴智湛(651年—658年,即唐高宗永徽二年至唐高宗顯慶三年)左驍衛大將軍兼安西都護、西州刺史天山縣公 [14]
安西大都護
初建之安西大都護府共5任大都護(658年—667年):
- 第1任:楊胄(唐高宗顯慶三年至唐高宗龍朔二年,658年—662年)
- 第2任:蘇海政(唐高宗龍朔二至三年,662年—663年)
- 第3任:高賢(唐高宗龍朔三年至唐高宗麟德元年,663年—664年)
- 第4任:匹婁武徹[15](唐高宗麟德元年至二年,664年—665年)
- 第5任:裴行儉(唐高宗麟德二年至唐高宗乾封二年,665年—667年)
安西都護
再建之安西都護府共7任都護(667年-685年):
- 第1任:陶大有(667年-669年,即唐高宗乾封二年至總章二年):
- 第2任:董寶亮(唐高宗總章二年至咸亨二年,669年-671年)
- 第3任:崔智辯(唐高宗咸亨二年至上元二年,671年-675年)
- 第4任:杜懷寶(唐高宗咸亨二年至儀鳳四年,671年-679年)
- 第5任:王方翼(唐高宗調露元年至永隆二年.679年-681年)
- 第6任:李道師(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
- 第7任:杜懷寶(唐高宗開耀元年至永淳元年,68l年-682年)
- 第8任:李祖隆(唐高宗永淳二年至唐中宗垂拱元年,683年-685年)
安西大都護
再建之安西大都護府共2任大都護(686年-689年)
安西都護
三建之安西部護府共兩任都護(689年-691年):
安西大都護
三建之安西大都護府大都護(693年-752年)
- 第1任:許欽明(武周長壽二年至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3年—696年)
- 未之任:鄭孝本(《滄州刺史鄭孝本墓志銘》:「尋除貝州刺史,轉安西都護,以疾不堪詣部,轉滄州刺史。」聖曆元年卒,春秋六十七。)
- 第2任:公孫雅靖(武周萬歲通天元年至武周聖曆元年,696年—698年)
- 第3任:田揚名(武周聖曆元年至武周長安四年,698年—704年)
- 第4任:郭元振(唐中宗神龍二年至景龍二年,706年一708年)
- 第5任:周以悌(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未之任)
- 第6任:郭元振(唐中宗景龍二年至景雲元年,708年一710年)
- 第7任:張玄表(唐中宗景雲元年至唐玄宗先天元年,710年一712年)
- 第8任:宋德元[16](唐玄宗先天二年至開元二年,713年一714年)
- 第9任:呂休璟(唐玄宗開元二年至三年,714年一715年)
- 第10任:郭虔瓘(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717年)
- 第11任:郯王李嗣直(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遙領)
- 第12任:陝王李嗣升(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遙領)
- 第13任:湯嘉惠(717年—719年)
- 第14任:張孝嵩(719年—724年)
- 第15任:杜暹(724年—726年)
- 第16任:趙頤貞(726年—727年)
- 第17任:張某(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卒,733年前)
- 第某任:万俟應元(玄宗年間任)[17]
- 第18任:延王李洄(唐玄宗開元十五年至二十三年,727年—735年,遙領)
- 第19任:趙含章(727年—729年)
- 第20任:呂休琳(729年—730年)
- 第21任:湯嘉惠(730年)
- 第22任:來曜(731年)
- 第23任:徐欽識(731年—733年)
- 第24任:王斛斯(733年—738年)
- 第25任:任師利[18]
- 第26任:蓋嘉運(738年—739年)
- 第27任:田仁琬[19](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至天寶元年,740年—742年)
- 第28任:夫蒙靈詧(742年—747年)
- 第29任:高仙芝(747年—750年)
- 第30任:王正見(751年—752年)
- 第31任:封常清(752年—755年)
- 第32任:粱宰(唐肅宗至德元載至二載,756年—757年)(至德二載至唐代宗永泰元年,757年—764年)
- 第33任:李嗣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安西大都護改鎮西都護,李嗣業為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遙領未就任。
- 第34任:荔非元禮(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代領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遙領未就任。
- 第35任實際上的第34任:郭昕:大曆十四年(779年)為安西四鎮留後。建中二年(781年),正式冊封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779年—795年)
安史之亂後可考之安西都護
- 實際上的第31任:爾朱某:765年-778年 唐代宗永泰元年至大曆十三年。就任。
參考文獻
- ^ 關於安西陷落的時間,史料並無確切記載,史學界也有爭議,中國學者薛宗正認為,陷落時間應為唐憲宗元和三年,即808年; 理據是末任安西都護郭昕領四鎮殘兵孤軍死守龜茲至808年全軍覆沒。參見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修訂版(ISBN 7-5316-2857-0)。
- ^ 2.0 2.1 《舊唐書》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下
- ^ 3.0 3.1 3.2 3.3 3.4 3.5 3.6 李明偉,「安西大都護府的偉大功績和突厥對絲綢之路的貢獻」,《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第128-135頁。
- ^ 《舊唐書·高宗紀》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舊唐書·地理三》
-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四下·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突厥傳下)。
- ^ 李明偉,「安西大都護府的偉大功績和突厥對絲綢之路的貢獻」,《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第131頁,原文「龍朔二年」注為622年,應為662年之誤。
- ^ 8.0 8.1 劉安志、陳國燦,「唐代安西都護府對龜茲的管理」,《歷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34-48頁。
- ^ 安西四镇 (大唐资料库欢迎您的光临!http://info.datang.net). info.datang.net.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11).
- ^ 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修訂版(ISBN 7-5316-2857-0),第312頁。
- ^ 于闐出土的漢文文書最晚紀年為貞元六年(790年)十月四日,似乎表明這是陷落的時間。見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修訂版(ISBN 7-5316-2857-0),第313頁。
- ^ 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修訂版(ISBN 7-5316-2857-0),第313-316頁。
- ^ 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修訂版(ISBN 7-5316-2857-0),第569-571頁。
- ^ 薛宗正在其《安西與北庭》(1998年)第569頁將此寫為「649年至651年」,應是「651年至658年」之誤。
- ^ 《全唐文補遺》第2輯頁334《大周唐故左戎衛右郎將古君夫人匹婁氏墓誌並序》載:夫人諱煥德,曾祖睿,北齊封異姓八王,位歷三仕,讀齊史者詳焉。祖孝育,北齊散騎侍郎,襲爵廣安郡王,食邑二千戶,隋鷹揚郎將。父武徹,朝散大夫,唐秦府庫真、驃騎將軍、右衛中郎將、檀雲朔等州刺史、安西都護、使持節、上柱國、濟源縣開國公。
- ^ 《唐故朝議郎行常州晉陵縣令袁公夫人廣平宋氏墓志銘並序》:夫人姓宋氏,廣平人也。保姓受氏,世襲軒冕,史傳詳之矣。祖德元,皇安西都護、蘭潁二州刺史。父待聘,皇司農丞、貶蘭州奉國縣令。以大曆五年三月十三日遘疾終於蘇州吳縣和政里之第,春秋六十八。
- ^ 唐遂州刺史侍御史錢府君夫人万俟氏墓志銘(前大理司直崔說撰並書):夫人河南郡人也,昔周封十二姓為虜達官,食菜於萬,因為氏焉。夫人即皇安西都護、洛川郡王諱應元之曾孫,皇楚州盱眙縣令諱弇之孫,文范君子諱諂之第二女也。……尋以貞元七年(791)龍集己未四月廿九日,終於清化里之私第,時年六十九。便以其年十一月五日辛酉,將窆於邙山之南原,禮也。嗣子執素,祇奉遺訓,不敢越諸。
- ^ 《大唐故樂安郡太君贈貝國太夫人墓志銘並序》:朝議郎守禮部郎中上柱國韓雲卿撰 樂安郡太君,任姓,樂安人也。曾祖皇沁州刺史諱才,生皇考安西都護諱師利,都護生先考咸陽縣丞諱義方。(任氏是京兆尹兼御史中丞於頎生母。)
- ^ 《集古錄》《唐易州刺史田琬德政頌》載:唐中書侍郎集賢院學士徐安貞撰,蘇靈芝書。琬字正勤,自易州刺史遷安西都護,此易州人所立德政碑也。以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