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守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守忠(932年—1000年),字信臣并州晉陽人,為代北地區沙陀族後裔。五代北宋初年將領,後唐振武節度使安金全之孫、後周平盧節度使安審琦之子。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七月授任為衙內指揮使綉州刺史。後周顯德四年(957年),授任鞍轡庫使,宣諭淮南百姓,建立起名聲。北宋建立後,入朝擔任左衛將軍。後曾擔任永州刺史、漢州刺史、濮州刺史、遼州知府、靈州知府、易州知府、夏州知府、滄州知府、瀛洲知府、雄州知府、宋州知府、高陽關駐泊部署、瀛洲防禦使、製置營田使。安守忠也曾被加拜為濮州團練使、耀州觀察使、感德節度使。咸平三年(1000年),安守忠入朝覲見,並於同年六月突發暴病逝世,享年六十九歲。宋真宗趙恆聞訊後,為安守忠為他輟朝一日,追贈其為太尉,並錄用安守忠之子安繼昌為供備庫副使、女婿王世及為光祿寺丞。

生平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晉陽人,為代北地區沙陀族後裔。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七月,其父安審琦出任山南東道節度使時,安守忠隨父就職,授任為衙內指揮使、綉州刺史,掌領牙兵。[1]

後周顯德四年(957年)春天,安守忠改授為鞍轡庫使,前往剛剛攻下的淮南地區宣諭百姓。安守忠奉使期間,以正禮相抗驕橫傲慢的地方藩鎮武臣,所幸不辱使命,不久後便轉任衛州刺史。[2]宋太祖趙匡胤在為初期,安守忠入朝擔任左衛將軍。[2]

建隆四年(963年),被任命為永州刺史。[2]

乾德四年(966年),改任漢州刺史。[2]

開寶初年(968年),安守忠再轉任濮州刺史,受命擔任潁州團練使曹翰的副手修復決堤的黃河,最終成功堵住了缺口[2]

開寶五年(972年),安守忠擔任遼州知府。在其任內,一位州民企圖暗通北漢。安守忠查獲內奸與北漢的陰謀後,將內奸斬首示眾。[2]

太平興國初年(976年),安守忠移知靈州,並在當地任職七年。此時,趙匡胤策劃出軍北漢,安守忠奉詔與孫晏宣從遼州進攻北漢。不久後,二人碰上路羅砦監押,馬繼恩,二人與馬繼恩合軍攻入北漢境內,焚燒了北漢營寨四十餘座,俘獲牛羊數千。但就在宋朝軍隊商議繼續進兵時,趙匡胤卻突然崩逝,安守忠等人只得班師回朝[2]

雍熙二年(985年),安守忠擔任易州、夏州知府期間,每當遇到西戎侵犯邊關,都出兵與之交戰,戰無不勝。朝廷也根據其功勞加拜其為濮州團練使。[2]

端拱(988年-989年)年中,安守忠又被調往北境,轉知滄州、瀛洲,並兼任高陽關駐泊部署,後調任瀛洲防禦使。[2]

淳化二年(991年),安守忠轉知雄州。次年,被加封為耀州觀察使,兼判雄州。[2]

淳化五年(994年),安守忠第二次知滄州。次年,再次移知雄州。[2]

至道三年(997年),安守忠第三次調知滄州。後又被拜為感德節度使留後,改知宋州,兼任製置營田使。[2]

咸平三年(1000年),安守忠入朝覲見。六月,安守忠突發暴病逝世,享年六十九歲。宋真宗趙恆聞訊後,為安守忠輟朝一日,追贈其為太尉,並錄用安守忠之子安繼昌為供備庫副使、女婿王世及為光祿寺丞。

評價

太祖必戒之曰:「 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見之,當效其為人也。」[2]

宋太祖趙匡胤對安守忠的為人給予正面評價,並曾要求其下屬效仿安守忠之為人。

脫脫:「 守忠練達邊事,禔身謙慎,彌卒校之變於談笑之頃,非善於行權者不能也。」[2]

脫脫《宋史》中這樣評價安守忠。

家庭

安守忠出身於世代邊將之家,曾祖父安山盛,為唐末朔州牢城都校;祖父安金全,為後唐安北都護、振武軍節度使;父安審琦,為後周平盧軍節度使,封陳王[2][3]

  • 曾祖父:安山盛,唐末官至朔州牢城都校,後贈太傅。
  • 祖父:安金全,後唐時官至安北都護、振武軍節度使,累贈太師。
  • 大伯:安審暉,起家為長直軍使,歷為汝州防禦使、徐州節度副使等。後晉時任鄧州節度使,後周獲封為魯國公,謚號「靜」。
  • 堂伯:安審信,後唐時任同、陜、許三洲馬步軍都指揮使。
  • 父親:安審琦,後周時管至平盧軍節度使、守太師兼中書令,封陳王,贈尚書令、齊王、謚號「恭惠」。
  • 母親:曹氏,鉅鹿人,於宋太祖開寶七年(974年)去世。
  • 兒子:安繼昌,曾任供備庫副使。
  • 女婿:王世及,曾任光祿寺丞。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275》,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文獻

  1. ^ 《宋史·安守忠傳》.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幫助)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宋史·卷二百七十五·列傳第三十四》
  3. ^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