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子河汊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子河汊之戰
宋遼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995年一月
地點
北宋境內子河汊一帶(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南)
結果 遼軍戰敗
參戰方
北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折御卿 韓德威
兵力
不詳 數萬

子河汊之戰北宋淳化三年,在子河汊阻擊軍入侵的一場戰役。由於遼軍想繞過宋軍據點,導致不得不從地勢險要地段經過,進而被宋軍藉助有利地形擊退。[1]

戰役背景

公元994年,折御卿因在此之前宋軍討伐李繼捧的戰事中以府州觀察使的身份出兵相助,並且此後吸引了銀州夏州的八千多帳吐蕃部族投靠,被趙光義加封為永安節度使。[注 1]

此時大將韓德威引誘數萬党項族騎兵,從振武縣出發,開始入侵北宋領土。[注 2]

戰役準備

作為本次戰役的主攻方,遼軍招討使韓德威率領的是數萬騎兵。[注 3]

北宋

宋軍方面,已經擔任了永安節度使的折御卿親自率領騎兵迎擊。[注 4]

戰役經過

韓德威為了繞開宋軍的主要防禦地點,率軍沿着山谷小路前進。[注 5]結果此條戰略路線被折御卿派遣間諜得知,於是在遼軍必經之路上的子河汊直接發起衝擊,由於除了後退無處可逃,慌亂之中墜落山崖的遼軍人馬不計其數,韓德威隻身逃脫,[注 6]遼軍損失了六七成,其餘的人除了被俘虜的和戰死部分之外,剩餘的人扔下了軍中輜重轉身渡河逃命。遼軍內陣亡二十餘名突厥太尉、司徒等高級將領,生擒吐蕃首領一人。[注 7]

戰役影響

本來希望抄小道的遼軍最後輸在了小道的小上。此後跑到遼的党項人很長時間不敢再入侵半步。[注 8]

宋軍方面並無大的動作,而折御卿由於長期練兵以至於積勞成疾,在隨後韓德威部在李繼遷的引誘下準備進行報復性入侵,折御卿率軍迎戰,韓德威得知對面是折御卿之後立刻放棄了入侵,但此時折御卿已經病死在了軍中。[注 9]

注釋

  1.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六·淳化五年》:王師之討李繼遷也,府州觀察使折御卿以所部兵來助。趙保忠既擒,御卿又言銀、夏等州蕃漢戶八千帳族悉歸附,錄其馬牛羊萬計。戊午,授御卿永安節度使,賞其功也。
  2.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七·至道元年》:契丹大將韓德威,率數萬騎誘党項勒浪、嵬族十六府大首領馬尾等自振武入寇,……
  3. ^ 《續資治通鑑·宋紀十八·至道元年》:遼招討使韓德威,率數萬騎自振武南侵,……
  4. ^ 《續資治通鑑·宋紀十八·至道元年》:……永安節度使折御卿率親騎邀之……
  5. ^ 《宋史·折御卿傳》:太宗因遣使問御卿曰:「西北要害皆屯勁兵,戎人何自而至?」御卿對曰:「敵緣山峽小徑入,謀剽略。……」
  6. ^ 《宋史·折御卿傳》:「……臣諜知之,遣人邀其歸路,因縱兵大擊,敗走之,人馬墜厓谷死者相忱,其大將韓德威僅以身免。……」
  7.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七·至道元年》:死者十六七,悉委其輜重涉河而遁。敵將號突厥太尉、司徒、舍利死者二十餘人,生擒吐渾首領一人,德威僅以身免。
  8.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七·至道元年》:自子河窼一戰,夏人喪氣,不敢深入為寇矣。
  9.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七·至道元年》:永安節度使折御卿被病,敵諜知之,韓德威復為李繼遷所誘,遂率眾入寇,以報子河窼之役。御卿輿疾而行,德威聞其至,頓兵不敢進。會疾甚,其母遣親信召御卿歸就醫藥,御卿曰:「家世受國恩,敵寇未滅,御卿之罪也,今臨敵,安可棄士卒自便!死於軍中,蓋其分耳。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得兩全。」言訖,泣下。翊日,卒。丁酉,上聞御卿之喪,痛悼久之,贈侍中,以其子供奉官惟正為洛苑使,知府州事。

參考資料

  1. ^ 該條目翻譯並整理自《續資治通鑑·宋紀十八·至道元年》、《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七·至道元年》、《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六·淳化五年》以及《宋史·折御卿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