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7月9日) |
人的成長與發展 |
---|
階段 |
生命歷程 |
發展心理學 |
嬰兒(infant,baby)是指剛出生的兒童,是人類一生的第一階段。嬰兒的年齡定義各界略有不同,一般是小於1歲[1]。其中,未滿28天者,特稱為新生兒[2](newborn infant,neonate)。
父母對嬰兒與兒童展現愛與關懷是至關重要的,不論是親生父母或養父母都一樣。像例如羅馬尼亞共產黨時代,因為770法令之故,使得出生率上升,但這也導致大量嬰兒被棄養至孤兒院。而對羅馬尼亞孤兒院兒童的研究顯示,這些兒童的大腦白質與灰質都小於一般兒童。這些兒童也有許多諸如抽動、暴怒、偷竊和自我懲罰等異常行為,其智能與學業成就也較低;而被從孤兒院送交領養的兒童在語言、智商與社會情緒方面都出現改進,他們能出現安全依附,且情緒表達能力也有所進步;但相對於未曾被送進孤兒院的兒童,這些兒童各方面的發展依舊較慢[3]。
語源
根據《說文解字》所述,嬰兒的「嬰」字,本意為女性的頸部飾物等寶貝,後引申解作為抱在胸前哺乳之初生兒。嬰兒的英語 infant 源於拉丁語 īnfantem,詞根 īn- (not,不) 和 fāns(speak/say,說),義為「不懂說話」。英語一般語境下是指小於一歲或未學會走路的人類[4]。漢語「嬰兒」則指一歲以下或未斷奶的兒童,不管是否能夠行走。
新生嬰兒的外表
剛剛出生的嬰兒臍帶數星期後自己會脫落。有些嬰兒出世時有很多頭髮,但亦有些卻相反。
剛剛出生的時候,嬰兒的皮膚呈暗藍色,一開始呼吸就會回復正常膚色。他們剛出生時還會有一層白色的東西,稱為胎兒皮脂,有抗菌作用。手腳後來會脫皮,還會有胎記。
嬰兒的性器官會紅腫,男嬰的陰莖會又大又紅,陰囊異常的大,無論男女嬰兒的胸部都會大,是由於母體的激素造成的短暫情況。男女嬰兒的乳頭可能會產出奶,或女嬰從陰道流出血或奶狀的液體,兩個情況都是正常的,均是受母體激素的影響,很快會消失。
嬰兒的臍帶呈藍白色,臍帶剪掉以後,帶子上會留下2至5公分的傷口,不過到了三星期左右,就會變乾、變黑並縮小,最後整個自己脫落。
除了胎記外,這些種種剛剛出生的嬰兒的特徵很快就都會消失。
嬰兒的感官
哭泣是嬰兒的本能,嬰兒通過哭泣來傳達飢餓、興奮、厭倦、不適等感受。
絕大多數嬰兒健康組織提倡母乳餵養。當無法進行母乳餵養時,可以使用裝有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的奶瓶代替。嬰兒喜歡啜手指、啜乳頭、啜奶嘴。啜東西是他們的本能,讓他們可以自己吃奶。
嬰兒最喜歡被輕輕拍打、擁抱和撫摸。嬰兒的睡眠比成人多的多,新生兒達到每天18小時以上,隨着年齡的增大睡眠逐漸減少。
新生嬰兒的視力大約只有0.05,只能看到視力表上最大的那個"E"。隨着年齡的增長,大約2歲時,才能提高到1.0。新生兒一生下來或幾天後,便能睜開雙眼,接受光線。大約6到8周時,開始能夠凝視物體,並隨着物體的移動而轉動視線。大概4個月時,兩眼的立體感逐漸發育,可以用雙眼定位物體。
嬰兒還在母體時已可以在自己體內發出像母親般的心跳聲,亦能聽到外界的聲音。胎中的嬰兒雖然浸在羊水中,但亦可聽到聲音。嬰兒對女性的聲音作出的反應更大於男性的聲音。
嬰兒一出生就對甜、酸、苦、鹹有反應,甜的東西最為喜歡。一出生嗅覺就很發達,在第一個星期,已經可以分辨到母親跟其他女性的奶的味道。
嬰兒夭折率
夭折率是嬰兒在滿一歲之前死亡的比率。可分為兩種:出世首27天死稱為新生兒死亡(neonatal death);第28天以後死亡的稱為新生兒產後死亡率(post-neonatal death)。死因包括:缺水、感染、先天畸形、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嬰兒適宜食物
母乳是初出生嬰兒最理想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養至嬰兒六個月大,於六個月(180天)大之後,添加適宜嬰兒成長需求的副食品。[5][6]
- 一(1~6個月齡):純母乳餵養,不添加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包括水,果汁,米糊等。
- 二(6~9個月齡):母乳依然為主食,添加食物包括米糊、粥、水果汁、菜汁、蛋黃、魚泥、肉糜等。
- 三(10~12個月齡):添加爛麵條、水果、碎菜、肝泥、和肉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 四(1歲以後):儘量繼續母乳至2歲。逐步增加稠粥、爛飯、麵包、饅頭、碎菜及肉末等食物。
- 五,固體食物添加順序應該是穀類、蔬菜、水果、魚肉類,嬰兒喜愛甜食,先加水果就會拒絕蔬菜,一歲以後如果需要斷奶,可以補充其他奶製品,如安全的鮮奶,酸奶,或者嬰兒配方奶粉等,但配方奶粉並非首選,也非必需品。[來源請求]
嬰兒飲食禁忌
不宜過早添加輔助食品,應在嬰兒6個月後,不宜過早添加含渣食品,要適應嬰兒的消化能力,製作時調味品應少放,以免加重嬰兒的腎臟負擔。[來源請求]
嬰兒攝取一般飲食即可,若要攝取加工食品,則應詢問醫師意見,市售嬰兒食品並不一定合適。[7]為預防嬰兒肉毒桿菌中毒,一週歲(12個月齡)以下之嬰兒不應餵食蜂蜜。[8]
參見
參考來源
- ^ Positive Parenting Tips: Infants (0–1 year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 Newborn healt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 Kirsten Weir. The lasting impact of neglect. Monitor on Psychology. 2014-06, 45 (6): 36 [202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3).
- ^ Results for "infant". dictionary.com. [200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世界衛生組織|嬰兒營養. [2014-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 ^ 世界衛生組織|哪些是儿童生命早期的推荐食品?. [2014-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 ^ 台灣醒報:食品太營養 攝取維他命易過度.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介紹:肉毒桿菌中毒. [2014-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 Simkin, Penny; et al.. Pregnancy, Childbirth and the Newborn: The Complete Guide. MN: Meadowbook Press. 1992(late 1991). ISBN 978-0-88166-177-4.
外部連結
-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for pediatric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parenting and disease information that pertains to infants and children
- CIA FactBook—Infant mortality rat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other health indicators
-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 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waddling Your Baby --University of Florida/IFAS Extension Department of Family, Youth and Community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