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威斯特法倫號戰列艦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艦名出處 威斯特法倫
建造方 不來梅威悉船廠
鋪設龍骨 1907年8月12日
下水日期 1908年7月1日
入役日期 1909年11月16日
結局 1920年移交英國,後轉售並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船級 拿騷級戰列艦
排水量
船長 146.1米
型寬 26.9米
吃水 8.9米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船速
續航力 8,380海里(15,520公里)以10節
艦載船 10
乘員
  • 標準:40名軍官、968名水兵
  • 分艦隊旗艦:53名軍官、1034名水兵
  • 第二旗艦:42名軍官、991名水兵
武器裝備
裝甲
注釋

威斯特法倫號戰列艦(德語:SMS Westfalen[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首個無畏艦船級——拿騷級戰列艦的其中一艘。該艦於1907年8月12日在不來梅威悉船廠進行龍骨架設,1908年7月1日下水,並於1909年11月16日投入公海艦隊服役。它在採用獨特六邊形布局的六座雙聯裝炮塔中裝備有十二門28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28 cm SK L/45 gun,最高航速為20.2節(37.4公里每小時)。

威斯特法倫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時間都與其姊妹艦共同服役,被廣泛應用於北海,並在那裡參加了數次出擊英語Sortie。這些行動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達到頂點,其中威斯特法倫號曾於夜戰中與英國的輕型部隊猛烈交鋒。它在晚間及進入次日的大部分時間裡都領航德國戰列線,直至艦隊返抵威廉港。而在1916年8月的另一次艦隊推進中,威斯特法倫號被一艘英國潛艇魚雷炸損。

該艦同樣有數次在波羅的海展開針對俄國海軍的出動,其中首次是在里加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Gulf of Riga期間對攻擊灣區的德國海軍提供掩護。1918年,威斯特法倫號再被發往波羅的海,以支持在芬蘭內戰中的白衛隊英語White Guard (Finland)。當公海艦隊的大部分主力艦於戰後被扣留在斯卡帕灣時,威斯特法倫號卻獲准留在德國。至1919年,隨着艦隊在斯卡帕灣自沉,威斯特法倫號代替已沉沒的艦隻被移交協約國。然後,它被送往英格蘭的拆船商,並於1924年拆解報廢。

設計

拿騷級線條畫,顯示了主炮的布局

拿騷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03年底,即英德海軍造艦競賽的背景下;當時,外國海軍的戰列艦已經開始裝備口徑越來越大的副炮英語Secondary armament,包括意大利和美國艦隻的203毫米炮和英國艦隻的234毫米炮,均超過了此前德國級戰列艦搭載的170毫米副炮。德國設計師最初考慮為艦隻配備210毫米副炮,但1904年初有關英國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英語Lord Nelson-class battleship將配備254毫米重炮的錯誤報道促使他們考慮建造一款更強大的艦隻:由八門280毫米炮組成的「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設計被改進成一艘體積更大的艦隻,配備有十二門重炮,而此時英國已經推出了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無畏號[1]

威斯特法倫號的全長為146.1米,舷寬26.9米,有8.9米的吃水深度。它在標準載荷下的排水量為18873噸,滿載排水量則為20535噸。艦隻設計保留了三軸三脹式蒸汽機,而不是更為先進的蒸汽輪機。蒸汽由十二台燃煤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至發動機,並在1915年增加了煤油混燒鍋爐。[2]這種類型的推進裝置是應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和海軍造艦局的要求而選擇的;後者曾於1905年表示「在重型軍艦上使用渦輪機本身並不可取」。[3]這個決定完全是基於成本考量:當時,帕森斯英語C. A. Parsons and Company在蒸汽輪機上擁有壟斷地位,並要求每製造一台渦輪機須支付100萬馬克的使用費。德國企業直至1910年才開始大批量生產渦輪機。[4]

威斯特法倫號是以一種獨特的六邊形布局[註 2]來搭載十二門28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28 cm SK L/45 gun[註 3]。其副炮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包括十二門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和十六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45 naval gun,它們均安裝在炮廓英語Casemate內。[2]此外,艦隻還裝備有6門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其中艦艏、艦艉各1門,另外4門則安裝在兩邊舷側防魚雷艙壁的每一端。[8]該艦的主裝甲帶在中央堡壘英語Armored citadel內的厚度為300毫米,裝甲甲板為80毫米。主炮塔的側部有280毫米厚,司令塔則受到400毫米厚的鋼板保護。[9]

服役歷史

完工後不久的威斯特法倫號,約1910年

威斯特法倫號戰列艦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以「薩克森代艦」(Ersatz Sachsen)作為合同代號進行訂購[註 4],以替代年邁的薩克森級鐵甲艦主導艦——薩克森號[2]帝國議會在1906年3月秘密批准並劃撥了用於建拿騷號和威斯特法倫號的資金,但威斯特法倫號的建造卻因武器和裝甲的採購而推遲[11]。它於1907年8月12日才開始在不來梅威悉船廠進行龍骨架設[12]。與其姊妹艦拿騷號一樣,施工進展迅速而保密;船廠克虜伯等供應建造材料的主承包商,均由軍隊士兵看守[11][13]。該艦於1908年7月1日下水,並在經過初步舾裝後,再於1909年9月中旬被轉運至基爾,由船員組成的船塢工人進行最終舾裝。然而,由於正處於枯水期的威悉河水位較低,使得艦隻不得不附上六艘躉船以減少自身吃水。即便如此,它還是嘗試了兩次才成功通過河流。[12]

1909年10月16日,威斯特法倫號在投入艦隊服役前,於基爾參加了威廉皇帝運河的第三組船閘通航儀式[14]。整整一個月後,艦隻又被委以進行海試,期間僅在1910年2月的艦隊訓練演習時中斷。試航於5月3日完成,威斯特法倫號被編入公海艦隊第一戰列分艦隊;兩天後,它便取代前無畏艦漢諾威號成為分艦隊旗艦。海軍曾有意將該艦調配至第二戰列分艦隊,但此計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摒棄。[12]

第一次世界大戰

威斯特法倫號在整個戰爭期間,參加了大部分進入北海的艦隊出擊英語Sortie[12]。首個類似行動是由弗朗茨·馮·希佩爾麾下第一偵察集群大巡洋艦主導實施;這些艦隻於1914年12月15-16日炮擊了英格蘭的沿海城鎮斯卡布羅、哈特爾浦及惠特比英語Raid on Scarborough, Hartlepool and Whitby[15]。十二艘德國無畏艦——包括威斯特法倫號及其三艘姊妹艦,連同八艘前無畏艦則組成了德國戰列艦隊,出海提供遠程支援。12月15日傍晚,它們來到距離英國一個孤立分艦隊的六艘戰列艦約10海里(19公里)範圍內。然而,與敵方驅逐艦陣幕群在黑暗中的零星衝突使得時任公海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腓特烈·馮·英格諾爾誤判自己面對的是整個大艦隊主力。根據德皇威廉二世的命令,為避免不必要的冒險,英格諾爾中斷了交戰並將艦隊撤回德國。[16]至1915年3月底,威斯特法倫號進入旱塢進行定期維修[12]

里加灣海戰

1915年8月,德意志帝國海軍試圖肅清里加灣,以便德國陸軍占領里加。為此,德國策劃者打算驅逐或摧毀駐守在當地的俄國海軍力量,其中包括前無畏艦光榮號以及若干炮艦和驅逐艦。德國戰列艦有幾艘掃雷艦隨行,它們的任務首先是清除俄國雷區,然後在海灣北部入口布設一系列雷區,以防俄國海軍增援部隊進入該海域。為實施進攻而集結的德國特遣區艦隊包括威斯特法倫號及其三艘姊妹艦,四艘黑爾戈蘭級戰列艦,以及大巡洋艦塞德利茨號毛奇號馮·德·坦恩號。部隊受希佩爾指揮,他在此時已晉升為海軍中將。八艘戰列艦將為與俄國區艦隊交戰的部隊提供掩護。在8月8日的里加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Gulf of Riga中,德國人的首輪攻勢並不順利,因為清理俄國雷區已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導致布雷艇德國號英語SMS Deutschland (1914)遲遲無法布設己方的水雷。[17]

8月16日,特遣隊開始第二輪攻勢,拿騷號、波森號連同四艘小巡洋艦以及三十一艘魚雷艇設法突破了里加灣的防線。[18]當天,德國掃雷艦T46號和驅逐艦V99號均被擊沉。翌日,拿騷號攜波森號與光榮號交戰,結果三次命中俄艦促使其撤離。三天後,俄國雷區已被清除,艦隊於8月19日進入海灣,但協約國潛艇在該地區出沒的報告則促使德國人於第二天上午撤離。[19]希佩爾在事後表示,「在敵方潛艇日益活躍的有限區域內長時間部署有價值的艦艇,並承擔相應的損壞和損失風險,無疑是沉溺於一場賭博;這與在從陸地一側奪取里加之前占領海灣所獲得的利益不成比例。」[20]事實上,大巡洋艦毛奇號已於當天早晨被英國潛艇E1號英語HMS E1發射的魚雷擊中,但只受到輕微的破壞。[20]

重返北海

至1915年8月底,威斯特法倫號及公海艦隊餘部都回到了它們在北海的錨地。下一項任務是9月11-12日進入北海的掃蕩,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艦隊的另一次出擊隨後發生於10月23-24日,同樣未遇到任何英國軍隊。進入1916年後,艦隊先是於4月21-22日執行了在北海波瀾不驚的推進;兩天後則展開了一項炮擊任務:其中威斯特法倫號受命對炮擊雅茅斯及洛斯托夫特英語Bombardment of Yarmouth and Lowestoft的第一偵察集群提供支援。[21] 在這次行動中,大巡洋艦塞德利茨號因不慎觸雷而被迫提前返航。而由於能見度差,行動很快被叫停,並在英國艦隊尚未及攔截前離開。[22]

日德蘭海戰

海軍上將賴因哈德·舍爾作為繼英格諾爾和胡戈·馮·波爾之後的公海艦隊新任總司令,曾計劃立即再對英格蘭海岸實施另一輪炮擊,目的是吸引及牽扯大艦隊的一部分,並在英國艦隊主力可能報復之前將其摧毀。然而,塞德利茨號的損壞和第三戰列分艦隊幾艘無畏艦的冷凝器故障導致計劃被迫推遲至1916年5月底。[23]德國戰列艦群於5月31日03:30[註 5]駛離亞德灣德語Jadebusen[24]。威斯特法倫隸屬於第一戰列分艦隊的第二支隊,受海軍少將瓦爾特·恩格爾哈特德語Walter Engelhardt (Admiral)指揮。第二支隊是德國戰列線中序列最末的無畏艦部隊,在其身後僅有第二戰列分艦隊年邁的前無畏艦。[25]

在17:48至17:52之間,包括威斯特法倫號在內的十一艘德國無畏艦迎向英國第2輕巡洋分艦隊開火,但射程和能見度不佳影響了有效射擊,並很快作罷[26]。在18:05,威斯特法倫號再次開火,其目標是1艘英國輕巡洋艦——極有可能為南安普敦號英語HMS Southampton (1912)。儘管相距不遠,僅有約18000米,威斯特法倫號卻沒有取得任何命中。[27]舍爾在此時下令以最大速度追擊英國軍艦,威斯特法倫號遂提速至20節(37公里每小時)[28]。19:30,當舍爾示意「向西行」時,德國艦隊第二次面對已展開成戰鬥隊形的大艦隊,被迫轉向離去。在此過程中,德國戰列線的序列被顛倒;這將使第二戰列分艦隊處於領先地位。但威斯特法倫號的艦長、海軍上校約翰內斯·雷德利希注意到第二分艦隊偏離了陣形,他便立即轉舵占據領頭位置。[29]

21:20左右,威斯特法倫號及其姊妹艦開始與英國第3戰列巡洋分艦隊英語3rd Battlecruiser Squadron的戰列巡洋艦交戰;對手的幾枚重炮跨中威斯特法倫號(落至艦舷兩側),在甲板上灑下一些碎片。此後不久,兩條已發現的魚雷軌跡被證明是虛假的。然後,這些艦隻被迫減速,以便給予第一偵察集群的大巡洋艦通過。[30]大約22:00,威斯特法倫號和萊茵蘭號在黑暗中觀察到不明身份的輕型部隊。在通過探照燈進行的閃爍盤問被無視後,兩艘艦隻轉向右舷離開,以躲避任何可能已發射的魚雷。第一戰列分艦隊餘部亦作跟隨。[31]在短暫的交戰中,威斯特法倫號於大約兩分半鐘的時間內共發射了七枚280毫米重炮[32]。威斯特法倫號再次擔當了艦隊的領頭位置,這是因為舍爾希望領航艦比起前無畏艦更能抵禦魚雷攻擊[33]

在大約00:30,德國戰列線的領頭部隊遭遇了英國的驅逐艦及巡洋艦。近距離的激烈交火就此展開;威斯特法倫號在相距約1800米的範圍內同時以150毫米炮及88毫米炮向驅逐艦蒂珀雷里號英語HMS Tipperary (1915)開火。其首輪齊射摧毀了蒂珀雷里號的艦橋及前甲板炮。在五分鐘的時間內,威斯特法倫號共向蒂珀雷里號發射了九十二枚150毫米炮及四十五枚88毫米炮,然後向右轉舵90度,以躲避任何可能已發射的魚雷。[34]拿騷號連同幾艘巡洋艦及驅逐艦也加入了對蒂珀雷里號的攻擊,該艦很快便變成了一個燃燒的殘骸。然而,驅逐艦仍然以其艦艉炮繼續射擊,並發射了兩枚右舷魚雷。[35]其中一艘英國驅逐艦以4英寸(100公釐)炮命中威斯特法倫號的艦橋,造成2人陣亡、8人受傷[36];艦長雷德利希亦身負輕傷[37]。在00:50,威斯特法倫號發現了驅逐艦布羅克號英語HMS Broke (1914),並短暫的以副炮交火;在45秒時間內,它共發射了十三枚150毫米炮及十三枚88毫米炮,進而轉向離開[38]。布羅克號還與包括小巡洋艦{羅斯托克號在內的其它德國軍艦交火;它至少被七次命中,造成42人陣亡、6人失蹤及34人受傷。南安普敦號的一名軍官甚至將布羅克號形容為「絕對的爛攤子」[39]。儘管造成嚴重的破壞,布羅克號還是設法撤離了戰場並返抵港口。[38]剛01:00過後,威斯特法倫號的探照燈射向驅逐艦幸運號英語HMS Fortune (1913),後者在幾秒鐘之內便被威斯特法倫號及萊茵蘭號摧毀,並起火燃燒[40]。它還同樣設法擊沉了另一艘英國驅逐艦湍流號英語HMS Turbulent (1916)[41]

儘管夜間戰鬥激烈,公海艦隊還是成功突破了英國的驅逐艦群,並於6月1日04:00抵達犄角礁英語Horns Rev[42]。在威斯特法倫號的引領下[43],德國艦隊在幾小時後抵達威廉港。該艦及其兩艘姊妹艦連同黑爾戈蘭級艦隻黑爾戈蘭號圖林根號負責在外圍錨區組成防禦陣位。[44]在戰鬥過程中,威斯特法倫號共發射了五十一枚280毫米炮,一百七十六枚150毫米炮和一百零六枚88毫米炮[45]。維修工作隨後立即在威廉港進行,並至6月17日完成[46]

8月18-19日突襲

另一次艦隊推進英語Action of 19 August 1916隨後在1916年8月18-22日進行,舍爾計劃利用第一偵察集群的大巡洋艦炮擊英格蘭沿海城鎮桑德蘭,進而引誘和摧毀貝蒂的戰列巡洋艦。由於四艘德國大巡洋艦中僅兩艘達到作戰狀態,因此有另外三艘無畏艦被分派至偵察集群參與行動:藩侯號大選帝侯號以及新入役的巴伐利亞號。公海艦隊餘部——包括位居戰列線後方的威斯特法倫號[12],都將尾隨並提供掩護。[47]然而,在8月19日06:00,威斯特法倫號在距泰爾斯海靈島以北約55海里(102公里)處遭到英國潛艇E23號英語HMS E23發射的魚雷襲擊。有近800噸海水倒灌入艦內,但都控制在防魚雷艙壁內。3艘魚雷艇從艦隊中脫離,以將受損艦隻護送回港;威斯特法倫號以14節(26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返航[12]。英國人已事先破譯了德國人的計劃,並派出大艦隊應戰。在14:35,舍爾收到了大艦隊迫近的警告,他並不願意在難分伯仲的日德蘭海戰後僅11周便又與整個大艦隊交戰,於是下令全體艦隊掉頭撤回德國港口。[48]威斯特法倫號的維修工作一直持續至9月26日。[12]

維修完成後,威斯特法倫號曾短暫進入波羅的海進行訓練,並於10月4日返回北海。10月18-20日,艦隊進一步推進至多格灘,但它以沒有遭遇到任何英國部隊而告終。[49]威斯特法倫號於1917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港口。艦隻並未實際參與在波羅的海的阿爾比恩行動,但它曾被派駐至阿彭拉德,以防英國人可能入侵該地區。[50]

遠征芬蘭

威斯特法倫號搭載的德國部隊在埃克勒登陸(1918年3月5日)

1918年2月22日,威斯特法倫號及萊茵蘭號奉命前往芬蘭,以對部署在當地的德國陸軍部隊提供支援。芬蘭此時爆發了白衛隊英語White Guard (Finland)赤衛隊之間的內戰。2月23日,兩艘艦接載陸軍第14獵兵營,於2月24日稍早時候離港前往奧蘭群島。在攻陷首都赫爾辛基後,奧蘭將成為一個前沿作戰基地,從這裡可以確保漢科港的安全。特遣隊於3月5日抵達奧蘭群島,並在那裡遭遇了瑞典的岸防艦瑞典號英語HSwMS Sverige索爾號英語HSwMS Thor (1898)奧斯卡二世號德語Oscar II. (Schiff)。經過協商後,德國部隊於3月7日順利在奧蘭登陸;威斯特法倫號則隨即返回但澤[50]

威斯特法倫號一直停留在但澤,直至3月31日與波森號一同再啟程前往芬蘭;艦隻於4月3日抵達了漢科的外圍防線——魯薩略島英語Russarö。德國陸軍迅速控制了港口。特遣隊隨後前往赫爾辛基;威斯特法倫號於4月9日在雷法爾稍作停泊,以整編入侵力量。兩天後,艦隻駛入赫爾辛基港灣並讓士兵登陸;同時以其主炮對部隊推進提供掩護。赤衛隊於三天內被擊敗。艦隻繼續停留在赫爾辛基直至4月30日,當白衛隊掌權穩定後才離開。[50]

行動過後,威斯特法倫號返回北海重新編入第一戰列分艦隊。8月11日,威斯特法倫號、波森號、皇帝號皇后號受命駛往泰爾斯海靈島,以協助德軍在該地區的巡邏。在途中,威斯特法倫號的鍋爐嚴重受損,使其最大速度被迫降低至16節(30公里每小時)。返回港口後,它從艦隊中退役並被用作炮術訓練艦。[50]

結局

當1918年11月德國戰敗後,公海艦隊的大部分艦隻都根據停戰協定被扣押至斯卡帕灣的英國海軍基地。威斯特法倫號及其3艘姊妹艦作為德國海軍最舊的無畏艦,不在被扣押的名單之列,因此得以留在德國港口。[51]在落實《凡爾賽條約》的談判過程中,海軍少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作為德國被扣押艦隊的指揮官,從《泰晤士報》的一份副本中得知,休戰協議將於1919年6月21日到期,而這也是德國簽署和平條約的最後期限。羅伊特推斷英國方面將會在停戰期滿後強行搶占德國軍艦[註 6]。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他決定伺機鑿沉己方艦隻。6月21日上午,英國艦隊離開斯卡帕灣進行訓練演習;羅伊特於11:20向全體德國軍艦下達了他的命令。[53]

作為斯卡帕灣自沉事件的後果,協約國要求更換已沉沒的艦隻。威斯特法倫號於1919年11月5日從海軍序列英語Navy List中除籍,隨後於1920年8月5日以合同代號「D」移交協約國支配。[54]然後,該艦被售予伯肯希德的拆船商,並於1924年在當地拆解報廢。[50]

注釋

腳註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
  2. ^ 六座雙聯裝炮塔中的四座被安排為翼炮塔,其中上甲板的每一側各兩座,這種緊湊的布局縮短了艦隻的長度。[5]當時尚無外國的無畏艦使用這種布局。無畏號搭載有兩座翼炮塔和中心線的另外三座炮塔,南卡羅來納號則是將全部四座炮塔以背負式布局安裝在中心線上。而首個俄羅斯(甘古特級)及意大利(但丁·阿利吉耶里號)的無畏艦設計也是將四座炮塔安裝在其中心線上。[6]
  3. ^ 根據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命名法,該炮的官方名稱為28 cm SK L/45。其中SK(Schnelladekanone)表示「速射炮」,而L/45表示炮管長度,即45倍徑[7]
  4.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代艦」。[10]
  5. ^ 為與德國人的視角保持一致,本章節提及的時間均為歐洲中部時間。這比協調世界時間,即英國常用的時區要提前一小時。
  6. ^ 在這個時候,停戰期限已經延長至6月23日,但關於羅伊特是否知道停戰期限已延長仍存在爭議。英國海軍上將悉尼·弗里曼特爾英語Sydney Fremantle表示他已在20日傍晚知會羅伊特,[52]但羅伊特聲稱並不了解事態的發展。[53]

引用

  1. ^ Dodson,第72–75頁.
  2. ^ 2.0 2.1 2.2 Gröner,第23–24頁.
  3. ^ Herwig,第59–60頁.
  4. ^ Staff,第23, 35頁.
  5. ^ Staff,第21頁.
  6. ^ Campbell & Sieche,第21, 112, 259, 302頁.
  7. ^ Grießmer,第177頁.
  8. ^ Campbell & Sieche,第140頁.
  9. ^ Gröner,第23頁.
  10. ^ Gröner,第56頁.
  11. ^ 11.0 11.1 Staff,第19頁.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Staff,第26頁.
  13. ^ Hough,第26頁.
  14. ^ Staff,第23–24頁.
  15. ^ Tarrant,第31頁.
  16. ^ Tarrant,第31–33頁.
  17. ^ Halpern,第196–197頁.
  18. ^ Halpern,第197頁.
  19. ^ Halpern,第197–198頁.
  20. ^ 20.0 20.1 Halpern,第198頁.
  21. ^ Staff,第31頁.
  22. ^ Tarrant,第52–54頁.
  23. ^ Tarrant,第56–58頁.
  24. ^ Tarrant,第62頁.
  25. ^ Tarrant,第286頁.
  26. ^ Campbell,第54頁.
  27. ^ Campbell,第99頁.
  28. ^ Campbell,第103頁.
  29. ^ Tarrant,第154, 172頁.
  30. ^ Campbell,第254頁.
  31. ^ Campbell,第257頁.
  32. ^ Campbell,第258頁.
  33. ^ Tarrant,第204頁.
  34. ^ Tarrant,第218頁.
  35. ^ Campbell,第286頁.
  36. ^ Tarrant,第298頁.
  37. ^ Campbell,第287頁.
  38. ^ 38.0 38.1 Campbell,第288頁.
  39. ^ Bennett,第126–127頁.
  40. ^ Tarrant,第222頁.
  41. ^ jtalarico. Battle Of Jutland Timeline. 2016-05-13 [2016-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42. ^ Tarrant,第246–7頁.
  43. ^ Tarrant,第240頁.
  44. ^ Tarrant,第263頁.
  45. ^ Tarrant,第292頁.
  46. ^ Campbell,第336頁.
  47. ^ Massie,第682頁.
  48. ^ Massie,第683頁.
  49. ^ Staff,第26–27頁.
  50. ^ 50.0 50.1 50.2 50.3 50.4 Staff,第27頁.
  51. ^ Hore,第67頁.
  52. ^ Bennett,第307頁.
  53. ^ 53.0 53.1 Herwig,第256頁.
  54. ^ Gröner,第24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