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威廉·格拉肯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lliam Glackens
1915年左右攝
出生(1870-03-13)1870年3月13日
美國費城
逝世1938年5月22日(1938歲—05—22)(68歲)
美國韋斯特波特
知名於繪畫
運動美國現實主義

威廉·詹姆斯·格拉肯斯(William James Glackens,1870年3月13日—1938年5月22日)是一位美國現實主義畫家,也是垃圾箱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他是阿爾伯特·C·巴恩斯的同學和好友,幫巴恩斯基金會買下不少作品。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紐約和巴黎創作的暗色調、充滿活力的日常生活作品使得他名聲鵲起,後來其作品色調變亮,顯示出雷諾阿的強烈影響。除去職業畫家的工作外,格拉肯斯還在費城紐約擔任一些報紙和雜誌的插畫家

早年

《東河公園》,約1902,布魯克林博物館

格拉肯斯出生於家族世代居住的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有一個姐姐艾達(Ada)和一個哥哥路易斯·格拉肯斯。1890年,格拉肯斯畢業於費城中央高中,在學校就對繪畫展現出極大的的興趣[1]。1891年11月,他就讀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2]

職業

插圖畫家

《華盛頓廣場的意大利-美國慶典》,1912年,波士頓美術館

畢業後,格拉肯斯成為《費城記錄報》(The Philadelphia Record)的美工、記者[3]。1892年,他轉而為費城出版社(Philadelphia Press)繪製插圖。他讀過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的夜校,師從現實主義畫家托馬斯·安舒茨[4]約翰·斯隆也曾就讀於該學院,他將格拉肯斯介紹給了畫家羅伯特·亨利。亨利在他的工作室舉辦定期的藝術家聚會[5],閱讀惠特曼愛默生威廉·莫里斯·亨特的《Talks on Art》和喬治·摩爾的《Modern Painting》,思考創造一種充滿活力的新美國藝術的必要性。

1895年,格拉肯斯與包括亨利在內的幾位畫家一同前往歐洲遊歷[6]。他首先抵達荷蘭,其次到巴黎與亨利合租了一個工作室一年,並接觸到印象派後印象派藝術,馬奈成為兩人的偶像[7]

1896年,格拉肯斯在紐約定居,通過畫家喬治·盧克斯引薦,成為《紐約世界》(New York World)的畫家。 他後來也曾為《紐約先驅報》工作,繪製速寫。在擔任《麥克盧爾雜誌》 插畫家期間,他受雜誌委派前往古巴報道美西戰爭[8]

1904年,格拉肯斯與來自康涅狄格州一個富裕家庭的畫家伊迪絲·迪莫克(Edith Dimock)結婚[9]。1906年,他被選為美國國家設計學院的准院士,並於 1933年成為正式院士。

八人畫派

在紐約,格拉肯斯成為八人畫派(The Eight)的一員。和喬治·盧克斯等反抗國家設計學院保守的「官方」藝術展,決定自己舉辦藝術展[10]。他們善於描繪傳統畫家不屑的城市世俗景觀,作品在紐瓦克、芝加哥幾個城市巡迴展出,獲得了很大的認可[11]

晚期作品

到1910年,格拉肯斯開始轉向高度個人化的風格,與垃圾箱畫派漸行漸遠。他的傳記作者威廉· 蓋茨(William Gerdts)說這是「他向主流印象派的轉變」[12]。他的作品經常被拿來與雷諾阿相提並論,以至於他被稱為「美國雷諾阿」。格拉肯斯對這種批評的回應始終如一:「你能想到比雷諾阿更值得追隨的人嗎?」 [13]

《冷飲店》,1935

這時,來自中央高中的同窗好友、富翁阿爾伯特·C·巴恩斯開始研究和收藏現代藝術,並委託格拉肯斯在去巴黎旅行時給他買一些好的畫作。格拉肯斯從巴黎帶回了大約20幅畫作,其中包括塞尚、雷諾阿、馬奈和馬蒂斯,它們構成了巴恩斯基金會收藏的核心。[14][15][16]

1916年,格拉肯斯擔任新成立的美國獨立藝術家協會會長,為不出名的藝術家提供展出機會。1925年至1935年間,他繼續前往法國研究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作品。他的畫作在1933年和1936年兩次獲得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年展金獎。

去世

1938年5月22日,格拉肯斯在康涅狄格州韋斯特波特度假時突然去世,安葬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雪松山公墓。幾個月後,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他的回顧展,並在匹茲堡的卡內基學院展出,受到了好評。[17]

參考文獻

  1. ^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for this entry is taken from William H. Gerdts and Ira Glackens.
  2. ^ William Glackens. [14 August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3. ^ Gerdts, p. 12.
  4. ^ Watson, p. 18.
  5. ^ Gerdts, p. 13.
  6. ^ Gerdts, pp. 15–24.
  7. ^ Gerdts, p. 15.
  8. ^ Gerdts, pp. 27–35.
  9. ^ Gerdts, p. 57.
  10. ^ Brown, Milton W., The Ash Can School, American Quarterly, Summer 1949, 1 (2): 127–134, JSTOR 3031260, doi:10.2307/3031260  and Brown, American Painting from the Armory Show to the Depression, pp. 9-38.
  11. ^ Loughery, pp. 112-126.
  12. ^ Gerdts, p. 90.
  13. ^ Gerdts, p. 94.
  14. ^ Colin B. Bailey, "The Origins of the Barnes Collection" in The World of William Glackens: The C. Richard Hilker Art Lectures (New York: Sansum Foundation, 2011), pp. 41-75.
  15. ^ New York Times, March 19, 1961.
  16. ^ Wattenmaker, Richard J., and Anne Distel. 1993. Great French paintings from the Barnes Foundation: Impressionist, Post-impressionist, and Early Modern. New York: Knopf. p. 6. ISBN 0679409637.
  17. ^ Gerdts, p. 153.
  • Brown, Milton. American Painting from the Armory Show to the Depress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5.
  • Gerdts, William H. William Glackens. New York: Abbeville Press, 1996.
  • Glackens, Ira. William Glackens and the Ashcan Group: The Emergence of Realism in American Art. New York: Crown, 1957.
  • Homer, William Innes. Robert Henri and His Circl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9.
  • Hughes, Robert. American Visions: The Epic History of Art in America. New York: Knopf,
  • Kennedy, Elizabeth (ed.) The Eight and American Modernism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9.
  • Loughery, John. John Sloan: Painter and Rebel. New York: Henry Holt, 1997.
  • Milroy, Elizabeth. Painters of a New Century: The Eight and American Art. Brooklyn: Brooklyn Museum, 1992.
  • Metropolitan Lives: The Ashcan Artists and Their New York. Washington, D.C.: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Art, 1995.
  • Perlman, Bennard B. Painters of the Ashcan School: The Immortal Eight. New York: Dover, 1979.
  • Watson, Forbes. William Glackens. New York, Duffield & Co, 19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