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妹澤克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妹澤克惟
出生1895年8月21日
 日本石川縣
逝世1944年4月23日(1944歲—04—23)(48歲)
國籍 大日本帝國
母校東京帝國大學
獎項學士院恩賜獎(1931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地震學彈性力學
機構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妹澤克惟(日語:妹沢克惟せざわ かつただ Sezawa Katsutada ?,1895年8月21日—1944年4月23日),日本地球物理學家、地震學家。曾任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所長一職,長期針對彈性力學進行研究。

生平

妹澤克惟於1895年8月21日出生於日本石川縣。1921年於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船舶工學科畢業,並於次年留校成為助理教授,在末廣恭二的指導下對振動論進行研究。在東京大學航空研究所日語東京大学航空研究所進行研究後,被末廣恭二邀請至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後於1928年任教授。1942年,由於原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所長寺澤寬一日語寺沢寛一調任至航空研究所,妹澤克惟被選任為地震研究所新所長[1]。任所長2年後逝世,死因為營養失調或肺病,亦有可能為過勞死[1][2]

研究

雖然妹澤克惟因地震波傳播的數理分析研究而受到關注,他也做過許多針對於飛機的機體構造的數理研究。同時,他還發表過關於船舶的振盪衰減和摩擦的研究,涉及矩形板和薄板的振動研究等多方面的論文。

1932年,岩波書店出版了由妹澤克惟編寫的《振動學》。日本工學博士松浦克昌評價稱,該書是囊括了當時振動學先進理論的大作[3]

妹澤波

表面波可被分為瑞利波勒夫波。根據表層情況,實際觀測的表面波與在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瑞利波相比會表示出不同的性質。由于勒夫波沒有上下振動的成分,瑞利波和勒夫波可以通過上下振動和水平振動的幅度差異來區分。然而,現實中卻存在着上下振動幅度較小的表面波,而且振動軌跡有時與常見的瑞利波相反。

1927年,妹澤克惟提出,分層的情況下的瑞利波的相位速度具有分散性的性質(M1系列)[4]。1935年,妹澤克惟與地震工程學學者金井清日語金井清共同在理論的層面上,表示了在具有表面層的情況下存在作為高次瑞利波的M2波。妹澤克惟與金井清共同發現的M2波在理論上解釋了根據表層條件的不同有時會出現這樣不常見的波[1]

榮譽

1924年,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授予妹澤克惟論文獎[5]。1931年,因地震波的生成與傳播相關的理論研究被日本學士院授予學士院恩賜獎[6]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西澤修. 日本の地震予知研究史— 先駆者今村明恒と当時の地震学 — (PDF). 地質ニュース (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 1995, (495): 51–53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日語). 
  2. ^ 山下文男. [報告]〔略年表〕「15年戦争」と日本地震学辛酸の軌跡. 歴史地震研究會. 2009, (24): 197 (日語). 
  3. ^ 松浦克昌. 「機械振動学」とは何か. 圖書館情報大學附屬図書館報. 2004-08-17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11) (日語). 
  4. ^ 工藤一嘉. 名誉会員 金井 清先生のご逝去を悼んで. 日本地震工學會日語日本地震工学会.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日語). 
  5. ^ 論文賞 受賞者一覧 - 旧日本造船学会. 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0) (日語). 
  6. ^ 恩賜賞・日本学士院賞・日本学士院エジンバラ公賞授賞一覧. 日本學士院.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