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好逑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he Fortunate Union: A Romance - 戴維斯的《好逑傳》的英文版(1829年)
魏金森(James Wilkinson)譯本第二冊

好逑傳》又名《俠義風月傳》,亦名《第二才子好逑傳》,共十八回,是一部才子佳人英語Caizi jiaren的小說,作者別名是「名教中人」。[1]

劇情

《好逑傳》書名取自《詩經·國風·關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書中男主角是御史鐵英之子鐵中玉,「既美且才,美而又俠」,鄉人戲稱為「鐵美人」。在報國寺進香時,鎮國侯沙利之子沙武見到水冰心一見鍾情。鐵中玉好打抱不平,闖入沙利府第養閒堂,救出窮秀才韓願妻女三人。侍郎過隆棟之子過其祖貪戀水冰心美色,求婚不成決定強搶,鐵中玉恰好路過,從過其祖手中救出水冰心,二人漸生好感,互通情愫。但水冰心已被父親許配給義兄侯孝,對中玉只能婉拒。鐵中玉與侯孝雖是情敵,侯孝被陷害論斬,鐵中玉不念私怨將其救出。日後侯孝在邊關立下赫赫戰功,鐵中玉與侯孝共同揭穿沙利陰謀,為水居一洗冤。水冰心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鐵中玉,兩人在患難之中相助,又能維持男女大節。由皇后確認水冰心仍是處女,皇帝因此稱讚中玉「真好逑中出類拔萃者」,最終由皇帝賜婚,二人終成眷屬。壞人也得到懲處,是大團圓式的中國小說。這部小說處處強調名教與貞潔,很有「道德教化」的意味。《駐春園小史》評此書:「別具機杼,擺脫俗韻,如秦系編師,亦能自樹赤幟。」

享譽歐洲

《好逑傳》雖然只是二流小說,但在國際上影響深遠,很早即有英文譯本。1719年,旅居中國廣東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職員魏金森(James Wilkinson)將此書譯文攜回英國,前三冊用英文寫成,第四冊用的則是葡萄牙文,1761年,由托馬斯·帕西(Thomas Percy)將書稿中部份葡萄牙文的譯文改譯為英文,並出版英譯《好逑傳》,是第一本英譯的中國古典小說,隨即風行一時,前前後後《好逑傳》的英譯本共有10種之多,其中「帕西譯本」和「德庇士譯本」是唯二全譯本,其餘皆為節譯。雖然帕西最早將《好逑傳》介紹到西方,但他本人對中國古典小說評價向來不高,他認為此書「敘述過於瑣碎,且枯燥冗長」,又幾乎刪去《好逑傳》中全部的詩詞翻譯,但帕西也有值得肯定之處,他考慮到當時英國讀者的知識水平,對小說中進行東方文化的注釋[2];後來德庇士(John Francis Davis)在重譯時較帕西更忠於原文,並於序中稱此書「有趣而緊張的情節,精彩的對話。」1781年,魏瑪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即看過雷慕沙(Abel-Rémusat)法譯《好逑傳》[3],晚年仍多次提及此書。[4]另有法文翻譯、德文翻譯和荷蘭翻譯,1766年此書轉譯為德文和法文,德國紐倫堡學者克里斯托弗·戈特利普·馮·穆爾(Christoph Gottlieb von Murr)轉譯《好逑傳》為德文,在萊比錫刊行,德譯本有一處明顯的誤譯即是將「君子好逑」誤為人名,1794年7月5日,穆爾將《好逑傳》德譯本寄贈席勒,席勒一度計劃改編《好逑傳》,取名《圖朗多》,後因故中斷,只留下數頁稿件。1926年,德國漢學家弗朗茨·庫恩直接從中文版譯出《好逑傳》。1767年阿姆斯特丹出版荷蘭文譯本,譯者Erven van F.Houttuyn,都是由英文轉譯。[5]1832年,普希金在為紀念亡友而出版的文集中節錄了《好逑傳》第12回。[6]

注釋

  1. ^ Kitson, Peter J. Forging Romantic China: Sino-British Cultural Exchange 1760–1840 (Volume 105 of Cambridge Studies in Romantic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21, 2013. ISBN 1107045614, 9781107045613. p. 3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范存忠:《中國文化在啟蒙時期的英國》
  3. ^ 1815年10月14日,《格林童話》的作者威廉·格林曾致書其兄雅各布,提及在海德堡的聚會中幸會歌德,歌德正在朗誦並講解《好逑傳》(Tscharner。l939:97)。
  4. ^ 朱光潛譯:《歌德談話錄》,1982:112;Jean Jacques Amp6re 1827年5月16日的信件顯示歌德在半個世紀之前已經讀過《好逑傳》,裡面的情節他至今記憶猶新。
  5. ^ St. André, p. 4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陳健華:〈關於中俄文化(文學)交流的一些對話〉

參考書目

  • St. André, James.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ast Translation Practice: European Translations of the Haoqiu zhuan" (Chapter 2). In: Chan, Leo Tak-hung (editor). One Into Many: Translation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Issue 18 of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tudies). Rodopi, 2003. Start page 39. ISBN 9042008156, 9789042008151.

擴展閱讀

中文:

法文:

越南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