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萬大壩
奧萬大壩 Ao-Wan-Ta Dam[1] | |
---|---|
奧萬大壩 Ao-Wan-Ta Dam[1]在臺灣的位置 | |
官方名稱 | 奧萬大壩 |
國家 | 中華民國 |
位置 | 南投縣仁愛鄉 |
座標 | 23°56′36″N 121°11′08″E / 23.94333°N 121.18556°E |
現狀 | 已廢棄(以河床取水口代替) |
始建 | 1941年 |
啟用 | 1943年 |
所有者 | 台灣電力公司 |
運營方 | 台灣電力公司 |
水壩和溢洪道 | |
水壩類型 | 混凝土重力壩 |
橫跨 | 萬大溪(濁水溪支流) |
高度 | 46.4公尺(152英尺) |
長度 | 22公尺(72英尺) |
壩頂海拔 | 1,178.75公尺(3,867英尺) |
壩頂寬度 | 22公尺(72英尺) |
壩體積 | 5740 立方公尺 |
溢洪道 | 自由溢流堰 |
溢洪道類型 | 自由溢流 |
水庫 | |
形成 | 奧萬大壩 |
總容量 | 75,000 立方公尺[2] |
有效容量 | 10,000 立方公尺 |
集水面積 | 162平方公里(63平方英里) |
表面積 | 0.025平方公里(0平方英里) |
發電廠 | |
運營者 | 萬大發電廠 |
運作日期 | 1964年 |
類型 | 傳統式 |
水頭 | 有效水頭275.0公尺 |
渦輪機 | (3號機)橫軸佩爾頓式水輪發電機1部 |
裝機容量 | 1.53 MW |
年均發電量 | 2.25億度(萬大發電廠) |
沿革
日治時期
奧萬大壩最早興建於臺灣日治時期1941年(昭和16年),歷時2年於1943年(昭和18年)完工,興建目的在於擷取濁水溪之水流進入當時的萬大發電所的3號發電機組進行發電。[3]
戰後至今
戰後,當時臺灣省政府將包括奧萬大壩在內的原萬大發電所併入台灣電力公司萬大發電廠並持續營運發電[3]。惟2008年辛樂克颱風侵襲臺灣,奧萬大壩上游之泥沙大量沖刷至奧萬大壩水庫池區,造成水壩之壩頂甚至比遭到泥沙堆積的河床還低,已無蓄水之能力,故於2008年3月29日由行政院經濟部代水利署公告廢棄。[4][5]
參數
管理
水庫
- 擷水來源:萬大溪(濁水溪支流)[5]
- 集水面積:162平方公里
- 水庫容量:75,000 立方公尺[2]
- 有效庫容:10,000 立方公尺
- 正常蓄水位標高:1178.75 公尺
- 最高洪水位標高:1187公尺
- 滿水位面積:0.25公頃
- 現有效蓄水量:10,000 立方公尺
水壩
- 水壩類型:混凝土重力壩[5]
- 興建日期:1941年(昭和16年)
- 完工日期:1943年(昭和18年)[3]
- 壩頂標高:1178.75公尺
- 壩身高度:13 公尺
- 壩頂長度:46.4公尺
- 壩頂寬度:22 公尺
- 水壩體積:5740立方公尺
發電
- 供給機組:萬大發電廠3號機組[5]
- 始運日期:1943年(昭和18年)
- 計畫效益:年發電量80x100000 kwh(千瓦·時)
- 發電機組:裝機容量:15,300 kw(千瓦)
- 年發電量:80x1000000 kwh(千瓦·時)
參見
資料來源
- ^ 經濟部水利署-雙語詞彙-奧萬大壩(Ao-Wan-Ta Dam). 經濟部水利署. 2005-03-28 [2015-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臺灣)).
- ^ 2.0 2.1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中區水庫簡介.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2015-06-23 [2015-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台灣電力公司-萬大發電廠介紹 (PDF). 台灣電力公司. [2015-06-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2-03) (中文(臺灣)).
- ^ 陳瑞隆.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公告廢止奧萬大壩水庫。. 行政院經濟部. 2008-03-29 [2015-06-24]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5.3 5.4 黃文政. 經濟部水資源 ---- 水庫介紹>奧萬大壩.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網路發展學會. [2015-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臺灣)).